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岭南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还在加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90后大学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岭南传统文化认知度的问卷调查,分析和研究90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岭南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为做好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岭南传统文化的引导工作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具有普世性的宗教,基督教教义中许多关于"和谐"的思想,对于中国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其积极意义。但基督教在发挥积极功能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阻碍因素。在新形势下充分认识中国基督教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积极意义,深入分析当前基督教在发挥其积极作用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充分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中国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过程。其每个阶段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不同的作用。考察基督教的中国化历程 ,对基督教如何面向 2 1世纪进一步适应中国社会而生存发展 ,以及社会主义怎样针对基督教的自身特点而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作为在高校中发展最快的宗教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对辽宁省部分高校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目前其信仰基督教的总体状况,分析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主 原因,总结基督教对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信仰的角度,提出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方法,以及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景教是有确切历史记载及证明的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派别。景教属于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聂斯托利派曾被基督教判定为"异端",进而被西方世界所排斥,主要在东方世界传播,因此被称为"亚细亚孤儿"。6世纪时景教率先传入新疆地区,唐代和元代时获得较大的发展,随后在明清时期湮没无闻。景教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了千余年,通过不断与中华文化的交流融合,成为中国化的基督教——中国景教。景教的中国化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与人文基础上,具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基督教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发展新常态境遇下最现实和最紧迫的任务。基督教中国化的实践探索由来已久,自传入中国之日开始,虽历经波折,但从未中断。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如何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当前宗教工作的主要议题之一。本文从历史的和现实的角度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尝试为基督教中国化找准定位,确立目标,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7.
唐家湾镇的会同村,地处岭南,其建筑风格却与传统岭南村庄迥异。它是唐家湾古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组成部份。青山绿水环抱中的会同村,至今还保存着百年前中西合壁的旧貌:青砖灰瓦、  相似文献   

8.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在宗教治理领域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基督教的时代使命。我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领袖吴耀宗先生曾用“大时代的宗教信仰”来形容处于风云变幻的历史关键时期具有爱国主义特殊使命的我国基督教。当前我国基督教以坚持中国化方向来积极回应“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时代命题,同样具有“大时代的宗教信仰”特质。本文从当前我国基督教所处的国际环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所肩负的时代使命等方面来阐述基督教中国化的时代性挑战和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9.
1922年到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的全国范围的社会运动,其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及其控制、利用的基督教.非基督教运动历经六年,几经波折,在中国现代史、教育史、青年运动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探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教育史及学生运动史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在中国内地的学术热及信徒的蓬勃增长,较之同样条件下的其它几大宗教之变化速度,引起世人关注。笔者根据2004年7月在贵州作的考察和有关的数据,对变迁格局中的贵州省基督教的发展及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中国基督教未来发展态势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基督教信仰的理解作了尝试性的实证分析,从一个深层的文化对话角度的视野来探讨时空转换下的精神契合———基督教中国本土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岭南传统节庆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形式和精神气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社会载体。但同时岭南传统节庆也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或偏离的方面,主要体现为传统节庆中的文化失落。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岭南传统节庆的倡导力度,开展弘扬岭南传统节庆的教育实践,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基督教会渊源于西方。在解放前,帝国主义依靠炮舰政策,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基督教也随之传入中国,为他们的炮舰政策服务,在中国很多地方传教,建立“差会”。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的基督教会也和全国人民一起,清除了帝国主义的影响,走上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在中国广大农村小城镇的传播尤为突出,地处与农村一墙之隔的高等学府也受到影响.青年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受到基督教近距离影响时怎么应对?积极引导教育大学生,并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活动,更好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大学生的心灵是当前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的宗教教育在西方国家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特殊作用。早期社团组织、修道院是基督教最初的社会教育场所,到中世纪教会学校成为最主要的教育机构,并孕育着现代大学的雏形。  相似文献   

15.
岭南特色文化包括广东文化遗产、岭南民系文化和广东文化精神三种形式。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目标的确立,为岭南特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而岭南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是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岭南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还有相当的潜力可挖,必须制定科学、具体的政策规划和措施而将其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人类思想文化汇流及共构的大趋势,已使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结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要。“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由封闭走向开放,在这一交流与契合中,基督教原罪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更加接近于文学本质的思考。作为能动发展的信仰价值及思想文化体系,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调整自我、颅应历史潮流、化解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在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辩证发展中亦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本文以新文学时期有代表性的两个作家——曹禹、张爱玲作品为文本来透视基督教原罪观及忏悔意识对中国现代文化(新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以此为依据,剖析中国接受基督教文化具体的历史语境中的中国新文学走向。  相似文献   

17.
宗教事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国家治理的视域,深入剖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辩证关系。选取盐城市作为样本,考察当地基督教中国化的现状,梳理总结基督教中国化的盐城经验,对于如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具有较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基督教中国化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团体职能作用,加强宗教人才培养,发挥信教群众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苏信仰基督教的新社会阶层人士数量上升,在基督教界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提高,已成为基督教界不可忽视的力量.信仰基督教的新社会阶层呈现以下特点:学历高、收入高、信仰素质高;心态平衡,生活满意度较高;信仰虔诚,传教意识较强;信仰基督教的途径和过宗教生活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基督教传播、更新及发展的要求更高.新社会阶层基督徒对基督教发展的影响包括:缓慢改变着信徒结构;有助于纯正信仰;影响了普通群众对基督教的看法;增强了基督教会的经济实力;提升了场所的管理水平;给政府传统管理方式带来挑战.做好新社会阶层基督徒工作应该关注、团结、教育、引导、关心、服务好新社会阶层基督徒,发挥好新社会阶层信徒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督教面临国外渗透加剧和内部加速重构的双重境遇。基于长三角发达地区部分城市的调查发现,城市基督教教牧管理已经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特别是海归精英基督徒群体的生长对加速传统牧养方式变革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依然是城市基督教工作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整合优化城市基督教堂点布局已成突出课题。提高新时代城市基督教工作水平,需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坚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准则,坚定对自身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自信,让基督教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理念和行为标准并吸取中华文化的其他有利因素;同时,还要深刻把握"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的理论,坚决贯彻群众路线,持续改善民生、落实民权、促进民利。  相似文献   

20.
宗教的“中国化”(包括基督教的中国化)是近年来学界热议的话题。本文追溯历史,在民国时期基督教界即已提出“中国化”三字。从实践上看,在基督教经典的译介过程中,明清以来,一些译述者便早已看出“中国化”的表述方式的重要性,而在译述实践中予以落实。本文以三个例子来说明这种“中国化”,即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中译本在表达形式上的中国化,林乐知奥古斯丁传记针对中国宗教语境的中国化,以及雷鸣远奥古斯丁传记在语言、人情世故、内容上的中国化。他们体现了基督教有识之士为让奥古斯丁思想融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