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中国发展道路是经济特区理论和实践的历史使命。在未来的经济特区发展中要从国家战略布局的高度来认识区域合作,积极探索城市化特色发展道路,使经济特区继续成为制度创新的前沿阵地,并通过自身的转型,重新定位,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论坛》2013,(12):72-72
昆明市官渡区紧密结合全域城市化快速发展新形势,着力创新制度机制,推动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广泛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城中村改造的本质是利益相关方围绕土地产权进行的博弈,城中村土地产权制度是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革的,有其自身的产权边界特征,现行的城中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正日益暴露出它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明晰产权、创新土地产权交易制度、规范拆迁征地的约束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破解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产权困境。  相似文献   

4.
摘要: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宅基地制度的核心问题,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不仅是个法律问题,也是个事关经济政治制度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一些城市出现“宅基地换房”现象,这些探索无疑具有创新之处但也有不足,其结果只是部分解决了城乡交界处的宅基地流转问题,因而只能是权宜之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以填补我国土地制度的相关空白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试论90年代农村经济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经济新飞跃的显著特征是,在联产承包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文章从市场化和产业化融合、新型联合体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和自我积累机制形成四个方面,较为具体地分析了这种深层变革。正是这些变革相互配合、融合发展,构成了中国农村经济的整体性制度创新,初步创造了一个适应现代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制度框架,意味着中国农村经济初步现代化的格局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的中国城市化存在着与城乡协调发展之间经济效应缺失问题。所以如此,源之于政府和农民的理性选择。在政府和农民的选择行为背后,是现行的制度约束。因此,要实现城市化进步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兼得,只能有待于相关制度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7.
以社区需求为导向,市民政局通过出台制度规范和成立领导小组,自上而下主导推动;相关社会组织通过负责公益创投工作平台的探索实践,自下而上创新驱动;相关事业单位通过负责公益招投标工作平台的探索实践,在倒逼机制下稳步行动。公益招投标工作平台和公益创投工作平台合并为上海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招投标平台,强制性制度变迁主导下的合并工作初见成效。但其进一步发展,或许更取决于新一轮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即民政部门、财政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度设计方面的协同合作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当社会存在潜在收益并且各种约束性条件得到消解时,就会存在制度创新。而政府又是最主要的制度供给主体,那么为什么在历史上存在大量的政府制度创新的失败呢?只要我们做一个深层次的思考,就会发现政府制度创新中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一系列的支持性要素。即使是一个好的制度,如果缺乏一定的支持性要素,也会因为难以运行而夭折,不仅不会带来制度创新的边际收益,反而增加创新成本并造成一定社会资源的浪费。本文就支持性要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政府制度创新的支持性要素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共同性支持,第二类是同源性支持,…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发展过程的产物,是适应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城中村改造中引入公众参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城中村改造中公众参与中存在制度缺失、参与层次较低等问题,通过转变观念,提供制度保障,发展社区组织等措施,消解公众参与中的问题,提升公众参与水平,为相关利益主体提供公平的博弈卓台,实现和谐改造。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创新能力随着创新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提升,随着实践条件的完善而不断扩大。只要实践在发展着、创造着,创新就没有终结。社会进步是客体与主体相协调的整体性变革,客体方面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现实基础,而社会进步的核心内容则是主体的发展。创新实践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三个方面。可以说,人类能够在什么程度上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实践的社会氛围,与创新实践会在什么程度上为社会进步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地域空间载体,是城市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小城镇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小城镇的制度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边际报酬为正的产业部门,是推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而我国农民工转化为城市居民存在户籍、社会保障、教育等制度障碍。为促进农民分享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收益,需要打破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路径锁定,实施制度创新,需要解决因城市化发展与农民权益缺失的矛盾,让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相等的权益或待遇。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进步状态的标志,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进程中。“跑步城市化”会造成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问题,城市发展也会失去人文情怀。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过分看重城市而忽视农村;城市发展过多施加行政命令;没有形成新型城乡关系;将高楼视为城市的唯一标志;忽视居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文娱设施与城市发展不同步。这些问题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整合资源,稳步推进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把握其制约因素,才有可能找出实现的科学路径。就当前来看,其着力点是:破解供给中的悖论问题,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破解运转欠佳问题,努力促进现有基础设施功能的发挥;破解供给主体单一问题,努力创新服务供给主体新模式;破解制度分割问题,努力促进相关公共服务制度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征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城郊土地被征用。在当前城市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基本的生存和养老保障。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使农民既失地又失业,就会引发严重的失地农民问题,从而影响城乡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征地问题的关键是要改革现行的农村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从上海公益招投标与公益创投的演绎来看,虽然融入了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因素,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导特征较为明显。即以社区需求为导向,市民政局通过出台制度规范和成立领导小组,自上而下主导推动;相关社会组织通过负责公益创投工作平台的探索实践,自下而上创新驱动;相关事业单位通过负责公益招投标工作平台的探索实践,在倒逼机制下稳步行动。2012年在市民政局的进一步主导推动下,公益招投标工作平台和公益创投工作平台合并为上海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招投标平台,强制性制度变迁主导下的合并工作初见成效。但其进一步发展,或许更取决于新一轮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即民政部门、财政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度设计方面的协同合作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以来,中共昆明市官渡区委、昆明空港经济区党工委牢牢把握全域城市化快速发展趋势,坚持党的建设与群众工作融合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在全区建立“两区一会”,搭建“四个平台”,健全“三会联动”民情分析研究办理机制,创新社区“522X”群众工作模式,不断提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稳定新社区。  相似文献   

18.
由于经济、制度、认识原因,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文明的融合出现不和谐现象———城乡文明“冲突”。为了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必须消解这种“冲突”,这就需要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加强城市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和提高国民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城乡关系是当代中国发展必须处理好的重大社会关系。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城乡关系上历经包围、分治、统筹的过程,其有创新、有成就,也曾几度失误。创新之处大体包括: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土地制度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兴办农村社会事业、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取消农业税等等。失误之处大体包括:征过头粮、人民公社化、长期城乡分治、行政主导的过快城市化、社会建设滞后等。针对尚存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的城乡规划和建设道路,努力实现城乡和谐。  相似文献   

20.
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需要建设现代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制度创新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解放和提高高等教育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世纪,面时新的挑战与机遇,我国高等教育欲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遵循现代大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无疑是其制度创新的必然取向。为此,我们约请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潘矮元教授主持本期学者笔坛,就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任务。原则、策略等若干问题进行了全新阐释,立意深刻,具有前瞻性,以期引发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泣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