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朱超 《工会论坛》2014,(4):19-22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尝试实行的职工持股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偏差,影响到这项制度的实际效果和健康发展。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构中国式企业员工持股制度需要纠正以往偏差。在重构员工持股制度探索中,工会从自己的视角提出的对策和主张是:一是在现代产权制度变革中探索建立和发展人力产权,努力打通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资本的科学通道;二是重构员工持股应与鼓励职工提升技能、"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统筹设计;三是重构员工持股制度要与完善劳动者参与公司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四是重构职工持股制度应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政府)支持、工会参与、员工响应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金融危机下,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经济权利受到了严重的侵犯,这迫切需要职工的“娘家人”工会组织肩负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任。工会要在非公企业维护职工的经济权,首要任务是加强职工民主管理,而职工民主管理要以职代会制度、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职工持股制度的建设为主。这“三项制度”的建设是实现非公企业职工民主权利、经济权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我们今年就职工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着重总结和研究了在一些国有资产占主体的企业中,实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与职工代表大会相结合,建立以工会组织为主体,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由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新体制(以下简称“新体制”)的经验。一、两会结合在实践中产生,以工会为主体的民主管理“新体制”在深化改革中形成  相似文献   

4.
职工持股制度是一种融所有权制度、股权激励制度和企业治理制度为一体的制度创新。我国职工持股制度对产权改革,调动职工积极性,参与公司治理,稳定社会起到较大作用,但推行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应统一法律规范,建立统一完备的职工持股法律体系,允许鼓励地方企业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职工持股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职工持股会是职工持股的实现形式之一,在公司企业中如果持股职工数达到一定的数额,那么持股会将是职工持股唯一合法、合理、有效的途径。职工持股会具有政冶、经济的双重意义。持股会可以有效地集中分散的、股权较小的职工股东的股权,在股东大会上充分地代表大多数职工股东的权益。当企业职工持股达到广泛的程度,职工持股会的政治意义将更突出,可能促进工会角色的转变,改变过去工会单纯的监督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明确企业工会与职工持股会的关系 ,就是代表与被代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企业工会要把维护持股职工的经济利益作为履行维护职责的重中之重 ,抓好持股会的规范运作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KSOP)作为一种有效的员工激励手段被国内外企业广泛应用。员工持股制度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员工劳动积极性和企业凝聚力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实行员工持股,使员工不仅有按劳分配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还能获得资本增值所带来的利益。在我国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员工持股还能有效弥补投资主体缺位所带来的监督弱化、内部人控制等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8.
拥有1亿多人口的日本,由于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在其资本主义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劳动工资制度。日本的企业正是通过这样一套独具特色的劳动工资制度把企业和职工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命运共同体”,从而充分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这套制度主要包括: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以企业为单位组织工会的制度。日本的经济学家称之为日本企业管理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9.
香港上市国有企业分为H股公司和红筹股,国内A股到H股再到红筹股,是比较典型的企业制度的过渡安排。红筹股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受香港银行利率变化的影响较大;每股股息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存在U型的二次函数关系,二次函数最小值出现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5.42%,可以认为,持股比例65%是第一大股东利益取舍的临界点;每股股息与资产负债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股息支付率与资产负债率的相关性则不显著;对于连续派息的红筹股公司,股息的派发水平取决于每股盈利的变化、上年盈利水平和上年派息水平,目标股息支付率为31.10%。  相似文献   

10.
我们唐村实业公司工会现有车间工会21个,会员2151人。近年来,特别是1997年企业改制为多元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后,我们在集团公司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党的“依靠”方针和全总工会工作总体思路,以建立健全“六项制度”为总抓手,突出维护职能,重抓建章立制,切实加强和深化了股份制企业的民主管理,保护、调动和发挥了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企业两个文明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职工的参与和支持。让广大职工在企业改革中投资参股,是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职工持股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企业制度中的一种常见的做法。在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国有资本出资的机构、社会法人与企业职工合作,共同出资,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经济成果,构造一种“团结一心,共同搞好企业”的经营机制,这对于加快国  相似文献   

12.
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是工会十六大工作报告中对新时期工会工作的要求。工会要在困难职工救助帮扶、协调劳动关系、实行企业职代会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会源头参与等方面积极作为。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王祝明 《工会论坛》2009,15(6):74-74
自国有企业改制以来,职工持股、工会持股和股权激励先后遇到了制度上的障碍或存在现实中的局限性,劳动分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国家、社会、企业、股东与劳动者多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企业用工制度改革,是以推行全员合同管理、实行竞争择优上岗、落实企业劳动用工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的一项企业内部改革,它直接牵涉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要有所作为,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5.
尉健行同志最近多次指出:“建家”活动作为一种比较成功的,较为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什么时期都可以用,既可用于工会的整顿阶段,也可用于当前的工作,问题在于要赋予“建家”活动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建家”活动的水平,落实工会工作总体思路,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结合天津工会工作的实际,我们提出以下意见,供大家参考。一、要辩证分析“建家”活动从1983年提出把工会建设成为“职工之家”,“建家”活动已经走过了十三个春秋。十余年来,在基层工会中广泛开展的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对于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密切工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增强工会组织  相似文献   

16.
日本电气化学工业公司(简称TDK)实行人才管理,取得重大成功。该公司人才管理的出发点是实行“能力主义”的人才选拔制度,以发挥职工个人的最大能力。其具体操作主要通过“三支柱”制度来进行: 一是建立了一个由劳资双方以对等人数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负责每年两次(2月、10月)对公司全体员工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业绩等的职务评价,以作为评定员工工资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17.
《工会论坛》1996,(3):21-22
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是企业劳动制度的重大改革,是职工思想观念的深刻革命,也是增强企业生机活力的一大举措。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在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过程中,厂工会针对厂大人多的实际,立足于从稳定大局出发,正确加以引导,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和参与、监督力度,突出抓好维护职能,充分调动职工群众支持、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在促进企业转机建制、深化劳动制度改革中,发挥了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一、加大职工思想宣传工作的力度,统一职工对劳动制度改革的思想认识针对实行劳动制度改革职工思想表现活跃的实  相似文献   

18.
职工之家建设是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职工之家建设,使其更适应时代发展,更利于工会履行基本职能,更益于推动企业科学和谐发展,是摆在企业工会组织面前的一道课题。新形势下加强职工之家建设要做到:以制度建家,夯实职工之家建设的基础;以心暖家,切实维护职工的各项利益;以发展兴家,努力建设“奉献型”“、技术型”和“创新型”职工之家,积极助推企业科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88年颁布实施的《企业法》明确规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1998年工会十三大报告又明确指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国有与集体控股的企业都要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厂务公开,并使之不断完善。”那么,厂务公开与职代会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本文试对之略述已见。  相似文献   

20.
论职工持股对职工权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玉芳 《工会论坛》2001,7(6):23-26
实行职工持股制度 ,使企业职工拥有企业的部分所有权 ,职工不仅享有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 ,而且也成为有产者 ,成为股东 ,它对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深化国企改革、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等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推行职工持股制度的过程中 ,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完善有关职工持股方面的法律法规 ;规范职工股的管理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改变现金支付为主 ,实行有偿购买与无偿配送相结合 ;鼓励长期投资 ,解决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