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志愿服务精神发端于人类悠久的慈善文化和慈善救助行为,迄今为止已成为许多国家中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中的传统文化蕴含的慈善思想进行梳理,志愿服务的精神同传统慈善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论述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总结青年志愿服务最具影响、最有成效的活动;探讨慈善法助推青年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发展的空间更加广泛、活动更加规范、措施更加完善、气氛更加浓厚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税收优惠是各国促进慈善发展的重要激励机制。对慈善各方主体给予税收减免虽是我国慈善实践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缺乏系统的、高位阶的法律制度支撑等原因,税收优惠的激励效应并不明显。《慈善法》的制定,为慈善税制的完善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全面梳理我国现行慈善税制的现状并分析其问题,建议立足于慈善法与税法分工对接,构建统一、规范、普惠的慈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捐赠人税收优惠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慈善捐赠是由社会公益组织调节的第三次分配,它是均衡财富分配、弱化收入两极分化的一种途径,时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英国等国都规定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来鼓励慈善捐赠,我国也有这方面的规定,但存在一定不足。借鉴英、美两国的经验,我国应该从增加能使捐赠人获得捐赠税收优惠的慈善组织数量、提高捐赠优惠比例、出台实物捐赠抵扣具体办法、统一内外资企业捐赠扣除额度等方面来完善慈善捐赠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分配是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补充,其最主要形式为慈善捐赠。我国当前第三次分配功能弱化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慈善捐赠税收体系的不健全。从世界范围来看,慈善捐赠作用的良好发挥均与税收政策的支持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都针对慈善捐赠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我国虽也有相关的规定,但相比之下有不足之处。对此,应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尽快完善慈善捐赠的税收政策,增强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在国民收入中的调节力度。  相似文献   

5.
论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意识是青少年健康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理解慈善的涵义是青少年树立慈善意识的前提,志愿服务则是他们参与慈善活动的最佳形式;能否产生慈善行为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家长的示范和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是最基本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倡行和发展慈善事业的国家,有着悠久的慈善文化传统.中华慈善文化传统的主要特征是以人为本,爱人关心人;崇德向善,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救助弱者;积善余庆,积恶余殃.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青年中兴起旳志愿服务活动,其精神内核和行动口号,同中华慈善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慈善文化在当代青年中的传承与践行.2016年3月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青年志愿服务纳入慈善服务的法规,确立了青年志愿服务的地位和权威,规范了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发展方向,为完善志愿者及其服务活动的原则、招募、培训、权益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慈善意识是青少年健康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理解慈善的涵义是青少年树立慈善意识的前提,志愿服务则是他们参与慈善活动的最佳形式;能否产生慈善行为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家长的示范和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是最基本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对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慈善文化角度而言,青年的慈善行为主要是参与以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志愿服务而养成的.青年群体与慈善的关系,不仅关系到社会慈善意识与青年慈善行为的建构,也关系到青年个体成长发展的历程.为此,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青少年研究所于2016年5月20日-22日举办了主题为“中国慈善传统文化与青年志愿服务”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慈善事业落后原因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的创立为起点,十一年来,慈善事业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上说,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一是慈善公益机构数量少。中国的慈善公益组织大约100个,而美国1998年豁免减免税收的慈善公益机构就有120万个。二是慈善捐赠水平较低,动员资源的能力差。200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人均捐款只有0.92元人民币,共计10多亿,大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02,398万亿元)的万分之一。和美国相比,2003年美国人均捐款828.7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10,139万亿美元)的2.19%。中美人均慈善捐款相差了7300…  相似文献   

10.
妥当约束公司慈善捐赠中董事的行为,是解决慈善捐赠活动与公司营利性的矛盾、解决公司慈善捐赠中代理问题与利益冲突的关键环节。客观上公司慈善捐赠会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但董事决策公司慈善捐赠的行为目标应该与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责相一致,即促进公司利益最大化;董事决策的公司慈善捐赠属于经营管理决策,其妥当性判断标准应引入经营判断规则。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区域间的税收竞争为背景,以地税数据替代传统的企业所得税测算税负,将宏观税负分解为行业税负,分析地区间税收竞争和税收竞争行业差异特征表明,税收竞争呈现动态调整趋势,主要行业税负由于要素流动性差异等原因在不同地区税收竞争中表现出动态调整特征。税收优惠政策应根据地区税收竞争动态调整以及行业税收竞争相对税负而确定,由区域性减税为主转向行业减税为主和区域性减税为辅,在总量减税前提下准确实施分时期结构性减税政策更有利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实践育人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和谐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平台。本文从当今国内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入手,剖析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志愿服务的经验,提出弘扬志愿文化、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多元化,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培训和管理等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肯定、支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经济资源、志愿者资源和服务设施体系、政策、法律法规、精神激励、舆论环境的总称。本文对我国社区志愿服务方面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社区志愿服务的支持与不足,探讨了社区志愿服务的立法原则与内容。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的雪灾和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纷纷慷慨解囊,积极参与慈善捐赠活动,为灾区的恢复重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在此之前,我国的企业很少参与慈善捐赠活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今后如何建立企业慈善捐赠的长效机制,促使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各种慈善捐赠,文中对此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慈善超市是以社会公众自愿无偿捐助为基础、借助超级市场管理和运营模式,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质帮扶和志愿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上海民政系统加强制度设计,强化工作指导,注重整合资源,上海慈善超市创新发展步入"互联网+"的快车道,探索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慈善超市创新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社区志愿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这项活动不仅推动了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已初具规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一社会实践形式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义,探讨其存在的问题,运用协调关系模型探索提高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实施效果的路径,目的在于不断推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慈善捐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企业在慈善捐赠理念、规模及模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两国不同的文化基础、市民社会发育程度及制度环境等因素所致。为促进我国企业积极从事慈善捐赠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就必须从培育现代慈善文化、营造良好的制度空间、规范政府在慈善捐赠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四川汶川地震的救灾捐赠活动反映了我国以捐赠为主的慈善制度的主要特点,同时,也凸显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我国慈善文化缺失、有关慈善的法律规治不统一、激励机制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这使我国慈善活动的不具有普及性和持续性。借鉴慈善事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我国应加强社会主义慈善文化建设、统一慈善立法、完善激励慈善活动的税收政策、健全慈善活动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慈善捐赠的潜在主要群体.对以厦门市3所高校学生为样本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普遍有过多次的慈善捐赠行为,但对慈善的认知及捐赠的意愿并不高.除了身处无收入阶段的特殊因素外,捐赠结果反馈的缺乏、强制性捐赠的消极影响、"问题捐赠对象"的存在、感恩教育的薄弱等是影响大学生捐赠意愿的主要原因.设立捐赠反馈机制、转变捐赠方式、加强感恩责任教育成为改善大学生捐赠认知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引导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新时期进一步推动服务社会、实践育人、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提升大学生自身素养的重要方式,得到了政府、高校和大学生们的高度重视。不过当前大学生志愿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志愿服务组织方式的行政化、志愿服务目的的功利化以及服务形式的非常态化等异化特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异化行为的改变需要减少志愿服务的行政化组织方式以推动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消解志愿服务的工具化,推动志愿服务的非功利化,重塑社会信任机制,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