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中国视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引进介绍和借鉴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也必须有中国的角度和中国的视野,只有两个方面的结合,才能做好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和中国外交的研究。在国际关系历史的研究方面,有必要认真研究中国历史上对外关系的思想与实践;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面,有必要挖掘中国思想家们这一方面的内容;在当代中国的外交实践中,许多问题也有必要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中国的视野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
郑永年 《外交评论》2011,28(6):12-20
一、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面临的问题中国正在崛起成为大国,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至少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国际关系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中国的国际关系实践。中国具有丰富的国际关系和外交实践,但这些实践迄今还没有提升成为概念和理论。对决策者来说,需要理论来指导外交政策的制定。在没有国际关系理论的  相似文献   

3.
透视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政治、经济、军事相比,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隐性。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软力量纽带,对国家外交决策和外交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既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又是引发国际冲突的根源之一。中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在外交中的作用,发掘其特有的潜能,使其更好地为国家整体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4.
微观层次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以人格化的视角观察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行为、探寻国际冲突的根源,成为传统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切入点.现代意义上微观层面的国际关系研究十分注重个体的认知能力,强调政治领袖和决策精英的外交理念、才能、素质以及外交家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和应变能力在国际关系演变中的特殊作用.因此,个体主义分析方法已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综合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为进一步理解政治精英在国际关系和外交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独特的理论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5.
苏长和 《外交评论》2013,30(1):1-11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之间的相敬相亲是国际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文章提出全球化时代各国国民的国际关系教育问题,认为国际关系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各国人民正确地对待外部国家及其人民,在差异中形成人文相亲的交流格局,帮助各国人民在国际交往的基本问题上形成比较接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文章探讨了影视新闻、学术研究、人文社科教材、日常交往等在各国国民国际关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梳理和评论了四种国际关系教育模式,即相互妖魔化的国际关系教育、"普世价值"国际关系教育、新殖民主义国际关系教育和人文相亲的国际关系教育。文章对中国国际关系教育的思想和文化资源做了扼要的阐述和概括,指出了国际关系教育对于深化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术议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关系学科正式成立百年之际,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兴起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批评西方国际关系话语主导,提倡范式多元,主张挖掘不同历史文化资源以构建更加全球性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全球国际关系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说明,文化是社会理论产生的一个重要资源。作为共有背景知识的文化,既在宏观层面建构了具有相似行为方式的实践共同体,也塑造了作为知识生产者的共同体成员近似的思维方式。任何社会理论都有着自文化的印记与自文化和他文化的互动交融。本文使用天下体系、道义现实主义和关系理论三个案例,说明"无外"、"道义"、"关系性"这些中华文化理念对构建国际关系理论的生成性作用,也试图在一般意义上阐释文化对于社会理论构建的沁润效应。使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国际关系理论,对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国际关系学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外交作为一门实践艺术,其主体的多元化与内容的多样化必然要求外交手段的灵活化,"葬礼外交"就是一种灵活化的外交谈判方式。它表面上的非政治化、谈判议题的事先不确定性、以及谈判过程中双边和多边的灵活运用,使它能够降低在正式外交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但是它所取得的外交成果也具有偶然性、不充分性等特点,需要在传统外交方式的努力下不断完善。正确评析"葬礼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有利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深对它的了解,从而在复杂的国际舞台上,利用多样化的外交手段更好地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既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世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野.当今世界,各种国际关系现象纷繁复杂、变幻多端,加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局势和趋势、更好地制定对外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六种全国外交、国际关系核心期刊 4年 ( 1995 -1998)中发表文章的实证统计 ,证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活动并不活跃 ,现状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心 ;在研究方法上 ,研究人员尚没有摆脱对历史研究的依赖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孙吉胜 《外交评论》2013,30(1):12-29
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关系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常借鉴其他学科而不断经历理论突破。由于语言具有政治性、权力性、建构性等特点,它一直在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进程与结果,也是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所关注的一个要素。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建构主义等"后"理论针对语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而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与语言学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国际政治语言学可以围绕语言在学理和政策层面继续深入。学理研究主要包括围绕语言拓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视域、话语理论与实践研究,语言、文化、思维与国家行为之关系研究等维度。政策研究主要包括语言战略与国家外语能力、话语建设、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研究等方面。国际政治语言学不仅会继续丰富国际关系领域的跨学科理论研究,同时也可以为外交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尹继武在2003年发表《国际关系的微观视角分析:心理与国际关系》一文中认为,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动力之一来源于对相关学科方法的借鉴。由于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不成熟,因而,在理论研究中更多的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国际关系问题。国际关系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于国际关系学的研究中———国际政治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相对于传统的从权力、制度和新近的文化等宏观视角来进行国际关系分析而言,从心理学角度去解析国际关系是属于微观层次上的考究。综观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史,理论界偏重于宏观现实政治探讨,重视宏观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江泽民对现代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论述是其国际关系思想的重要体现。这些论述主要收录于《江泽民文选》第一至第三卷,主要反映在时代主题、和谐世界、综合国力、新安全观、大国关系和多边外交六方面。江泽民国际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国际问题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准确反映时代特征的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最好教材。  相似文献   

13.
孙吉胜 《外交评论》2007,1(1):37-4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很多领域都产生过并仍在产生着重大影响,这次语言转向使人们更加意识到语言具有一定的本体地位,具有行事功能和社会功能,同时产生意义的主体间性。另一方面,语言在国际关系的很多理论中被简约掉,国际关系的语言转向研究也相对比较迟缓,主要集中在建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本文主要以语言游戏为例,从规则的建立、遵守和转变来分析语言转向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言建构规则,规则塑造语境,语境决定意义、意义限制行为,而语言在整个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其具体内容包括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全力稳定和拓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大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深入参与和引导多边外交进程。习近平"新型国际关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李少军 《外交评论》2009,26(4):53-62
国际关系研究对象作为社会事实,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具有可以观察的外在现象,另一方面则有不可以观察的内在意义。对于前者,人们需要而且必须进行实证性研究,对于后者,人们需要而且只能进行诠释性研究。与这两者相对应,国际关系研究需要提出解释规律的理论,也需要提出解释意义的理论。现在的各种主流理论,尽管都有合理的逻辑与现实意义,但从哲学角度来讲,它们的争论却没有意义。由于国际关系事实具有极大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国际关系理论的意义不在于提供准确的预测,而在于指出需要关注的方向与因素,以及事态发展的可能变化范围。无论从学理角度,还是从外交决策角度来看,这一点都体现了国际关系研究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国际关系学界正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学术研究,这是学科发展繁荣的又一可喜现象。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精神为指导思想,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我国几代领导人、政治家、外交家在半个多世纪的外交实践中提出的国际理论、战略和方针政策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7.
马列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理论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两次大战期间最先在西方大国英美形成,这与英美当时的国际地位有关。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与不同的理论体系,出现了不同的学派和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在具体问题上的微观研究比较系统详细,研究成果较多。其中有些合理的成分值得我们借鉴。但它的基本观点与核心理论是为大国强权政治服务的。因此,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应进行批判地分析与研究,而不能简单地照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点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进程中,更重要的是必须认真深入研究发掘马列主义著作中有关国际关系理论的论述,研究它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与发展,并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来研究在国际关系实践的历史与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作出系统的  相似文献   

18.
浅谈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规律卢静从全局出发研究国际形势就要从研究国际关系格局开始。国际关系格局是“国际舞台上各种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在一定时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相互作用的表现形态。”①近代以来,大的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一般来说,经历了4个完整阶段。即:群雄争...  相似文献   

19.
文明史探讨对国际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这是因为,国际关系实际上是人类文明整体演进到较高水平时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国际关系一经产生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进行文明史探讨,或者在文明史的关照下研究国际关系,有助于拓展国际关系研究者的视野,丰富国际关系研究的内容,矫正欧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不时出现的简单、机械乃至极端化的缺陷;有助于克服一些欧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所蕴含的循环论和保守倾向,凸显国际关系进化和进步的趋势、人的能动作用、社会实践活动的建构功能以及观念和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张惠玲、张陟遥在发表于《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的《论国际关系的意识形态背景》一文中指出:意识形态是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冷战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抗争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使得国际政治带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逐渐被弱化,争取国家间关系非意识形态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所释放出的巨大势能仍无处不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本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都是人类对自身如何走出困境的一种有益探索,双方也都面临着相似或相同的社会问题,但是意识形态的差异无法根除。这种差异既体现在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也融入了他们的外交实践中,使它们从一开始就作为对立面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成为两种在意识形态上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在后冷战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制度的对抗转向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科技、文化等领域,不可避免地带来意识形态领域接触和渗透的空间范围更加宽泛。从目前的情况看,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具体制度和经济模式了,而是聚焦在意识形态的建立和影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