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郭薇薇 《工会论坛》2010,(6):140-141
电视历史剧是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题材创作的电视剧,现实与历史的关系问题是其关注的焦点。电视历史剧的创作是特定时代的创作者与历史的对话,电视历史剧的接受则是特定时代的观众与呈现于屏幕上的"历史"所进行的二次对话。在电视历史剧中,现实与历史对话的结果体现为: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对历史人物进行人性化阐释;借历史时空表达现实理想。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三代女作家中,庐隐、冯沅君、冰心谋求从不同侧面建构女性新的历史,却未能对传统彻底解构;张爱玲彻底解构了女性历史,却未能在新的起点上有所建构;而丁玲在这两方面均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她既猛烈地扫除堆置在女权道路上的一切垃圾,又以拓荒者的姿态,谋求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建构起女权大厦,如何使女性作家既坚持女性写作,服务于女权的自我探索,又谨防西化;如何使女性写作既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又不至于淹没于宏大的叙事之中,丁玲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玫瑰门》与《宠儿》都是以女性为中心写作对象的当代小说,展现了东西方女性在历史社会中寻求生存发展的经验。本文通过两书比较,就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女性变态行为进行解读,阐述了存在于女性亚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生存哲学,即在历史社会环境的挟制下,女性以毁灭自我的形式所表达的乌托邦思想。  相似文献   

4.
能否正确回答历史必然性与人的历史主体性的关系,是关系到能否将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唯物主义原则彻底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的根本性问题。唯物史观反对命定论和预成论,强调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够预见未来。波普尔等非难历史决定论的论据是不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相比,有某些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历史一词有多重含义,西方历史哲学乃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涉及到男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问题,教育的地区性差异问题及家庭收入羔距造成的受教育权不公平问题等.<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一书,以丰富具体的历史资料为基础,运用严谨的分析方法对教育平等尤其是男女教育平权.受教育权的地区及城乡差别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科研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甚为深广.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7.
女性文化地位的历史变迁与性别和谐的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女性的文化地位有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纵观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可以发现女性的文化地位低下。目前中国社会在经历了意义深远的社会转型后,仍然未能以任何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妇女文化地位持续偏低的问题。尽管这样,社会变迁仍给女性文化地位的改观带来了诸多好处。女性文化地位提升对和谐社会的再造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百年命运与中国人的文化选择,是现代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精神守望。伴随着百余年来的文化启蒙和实践探索,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世界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中国共同的社会理想与文化期待。实现中国梦,需要解读其历史语境、文化内涵和哲学境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精神,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探究促进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路径,进而在对世界文明对话的过程中确立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  相似文献   

9.
研究历史规律不仅是基于历史客观性的内在张力需要,也是激发历史主体的理性思维,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代倡导。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历史合力实践活动是历史规律形成的重要场域。通过计量可视化分析国内外关于历史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加明晰学界在研究历史客观性、历史主体、历史实践、客体显现、主体能动、实践智慧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唯心主义历史观""历史终结论""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重点批判。以此为研究基础,后续的研究亟须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加以完善。在研究方法层面,要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掌握更多历史规律研究的文本,拓展中西方对比论证研究。在研究内容层面,注重一般历史规律与具体历史规律的结合;加大对历史主体的意识形态研究;夯实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契合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杜建丽 《工会论坛》2009,15(4):166-167
从思想史看,从对历史必然性的探讨到历史必然性观念的确立,再到历史必然性观念的变革,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必然性是相对于自然必然性而言的。在人类历史活动中,自然必然性是支配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规律,历史必然性则是支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规律,两者相互中介,共同界限着人类自由选择的可能范围。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日关系进入了建交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尽管经济关系仍相对平稳,政治和安全关系却问题丛生,出现了所谓“政冷经热”的现象。中日之间归根到底在于两大问题:一是历史问题,二是台湾问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方针。两国和两国人民都需要坚持对话、平等协商,需要以积极而冷静的姿态增进了解、解决分歧、深化合作,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从比较现实的途径来看,“减少相互误解”、“建立理性关系”、“创造共同利益和共同意识”是现阶段较为可行的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12.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我们身边的经验和事实。"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使马克思得以在更加宽广的视域中审视分工进而开启其世界历史话语,而且,"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意义也因分工的介入而向我们敞开了。"实行最广泛分工"的大工业首先开创了世界历史,并确立了世界历史的资本主导逻辑。分裂是分工向全球扩展的"现代性"后果,合作是分工发展的"全球化"效应,人的解放是一项世界历史性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转型”是独特的历史性结构转换,要用既注重历史又注重结构的理论才能给以全面把握和解析。研究“转型”不能脱离现代化运动的基本历史背景,从现代化视角看,“转型”的历史方位与现代化历史进程存在耦合;从“转型”内涵的结构向度看,“转型”的系统结构转变与现代化结构转换存在同构性与类型差异。从“转型”的发展趋向看,存在着回归传统现代化与创建另类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思想是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开拓创新的认识成果和经验总结,其理论创新意义在于:这一思想不仅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而且标志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党的建设领域的新突破、新进展,突出表现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律,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认识,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关系,就要把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发展过程的“长期性”统一起来;就要把资本主义的“腐朽性”与它继续发展的“可能性”统一起来;就要把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与历史结局的“趋向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根据我们党的和自身的丰富经验,提出"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的重要而深刻的思想。这不但体现了毛泽东的领导思想的精髓,而且也深刻反映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者应有的能力和气质。他在领导工作中所以能够富有预见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并善于运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客观事物。同时,他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提出具有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就如何保持人民政权纯洁性、防止因为腐败而变质这个历史课题来说,对于我们今天有着长远的警示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最早的史学文本,到<圣经>、<古兰经>,再到近世林林总总的历史著作,无不是history,即"他史".只有到了19~20世纪女性的觉醒,妇女运动的波澜,社会史的成长,及"从下向上看"历史视角的出现,才开始发掘人类历史上女性的形象,研究女性的历史轨迹,即herstory--"她史".这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个巨大飞跃.中国从"他史"到"她史"的研究转换主要来自外在的刺激,这就是itstory"它史"的影响.在国内还没有现成的妇女研究理论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以"它山之石"来构建自己的性别理论和性别平等的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18.
余科杰 《外交评论》2002,3(1):16-23
“三个代表”思想是80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结晶,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不断实践和推进“三个代表”的历史。本文结合党80年的历程,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论普京的“可控民主”治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控民主”是俄罗斯在经历了10多年痛苦的转轨进程后确立的治国模式,它不是普京个人意志的显现,而是符合俄罗斯历史、国情、民意的现实选择。俄罗斯的政治发展道路将因“可控民主”而打上自己特殊的历史印记。目前,“可控民主”是与俄罗斯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治结构模式。但由于自身内在矛盾的掣肘,“可控民主”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从长远看,发展民主政治是其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是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两大理论框架;“三个有利于”发展为“三个代表”是一般和个别哲学原理辩证运动的必然结果;“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是不同时期党内认识最新成就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