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整体部署中,六盘水市要率先发展,为全省作出表率。要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六盘水市被国务院列为资源富集区循环经济区试点以及全省实施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把工业强市作为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战略、核心战略、根本战略。做强做优煤炭产业,加快发展电力产业,支持冶金建材等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2.
峨眉山市坚持抓引导不动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坚持抓项目不动摇,切实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抓创新不动摇,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地区经济和谐发展的助推器,可借助产业集群建立富有竞争力的、合理的经济结构、顺畅的社会资源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推动经济和谐稳定的发展。高校是产业集群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借助产业集群推动西安经济和谐发展,发挥西安高校资源优势,应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和建立政府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国家而言,应采取全面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其中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相关财政税收政策,主要包括:改革资源税,把资源性产业作为独立的基础产业;实现增值税转型,培植城市造血功能;加快所得税、营业税改革,减轻城市主导企业负担;启动民间资本,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协调财税政策,避免政策撞车;建立反哺机制,促进城市转型以及给予相应产业政策支持等。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时期,贵阳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镇化进程和保障民生等都具有重大意义,也是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市的现实选择。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对贵阳市工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贵阳市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优势和机遇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贵阳工业强市战略要按照“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路径,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产业向工业园区集聚。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来自国内发地区、中部地区及国外的严峻挑战.西部地区应当研究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转换和高级化的条件,先跳出恶性循环,筑巢引凤,留住人才和资金.还应结合本省产业结构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产业政策;注重以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确立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结构.在优化产业结构中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提高农业的质量,增加产量;调控和优化工业结构与布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产学研经济联合体",加强产业、部门、行业及生产环节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发展方式转变的理性选择:构建国家产业升级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熟知的产业政策及其应用发源于战后新兴国家,对其功效虽褒贬不一,但在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地实施已成为客观现实.然而,产业政策的真正价值还在于促进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又不仅仅局限于产业政策.与国家创新战略相比,产业升级战略更具有"总揽全局"之效,因为科技创新只是产业升级的基础.尽快形成国家产业升级战略则是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开放型经济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西安"十五"、"十一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推动了西安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把西安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使西安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目前西安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扬长避短,找准定位,制定西安发展开放型经济战略,使西安走出一条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乐山的工业业态仍然以重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体,工业效益不高、环境压力较大、节能减排困难不小等问题仍然突出。乐山工业经济要拓展新空间、实现新突破,必须尽快转变发展方式,把创新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工业经济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明确工业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路线图",突出工业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建立健全工业创新驱动发展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发展为龙江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面对文旅市场竞争主体较弱,产品单一,缺乏数字化宣传意识,开发层次较低,数字化建设亟待提高,与产业发展关系密切的行业整合度低,数字化思维意识有待提升等问题,应积极推动数字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一要优化文旅产业资源布局,打破传统运营协作模式,整合跨行业部门资源,构建智能化文旅产业服务管理平台新模式;二要建设高质量数字化文旅产业人才队伍,主动迎合消费者市场需求变化,联合打造文旅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建共赢新模式;三要依托数字技术,丰富数字化文旅产品供给,加快数字化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开发线上线下多元融合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