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底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可持续发展蕴含着全新的价值观,在自然价值观方面,不仅应该从科学求真的维度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还应当拓展伦理视野,承担生态责任及恢复人与大自然的情感.在社会价值观方面,人类应当有人类公平、全球合作、科技道义等意识.在人的价值观方面,人需要有全面发展的视野、合理的消费取向,到最后塑造理性的生态人格.  相似文献   

2.
自从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消费活动相分离后,增量财产权作为一种新的财产权类型开始独立出来。它既给人类的财富创造活动装上了发动机,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与这种财产权性质和运行规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规范体系,去其弊、兴起利,以维持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尤其应尽快建立起增量财产权的平等取得、平等保护、平等分享及责任追究等相关法律制度体系,以实现我国经济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正是在“环境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直接因素 ,人类终于开始认真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对传统的发展方式的种种弊端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后提出来的。然而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尽管如此 ,可持续发展思想还是得到全世界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普遍认可。同时 ,文章还就环境对发展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等作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正是在“环境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直接因素 ,人类终于开始认真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对传统的发展方式的种种弊端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后提出来的。然而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尽管如此 ,可持续发展思想还是得到全世界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普遍认可。同时 ,文章还就环境对发展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等作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提升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行动重点和战略支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着眼点是兼顾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在此基础上,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把握的战略取向是,建设生态城市、经济高端化城市、数字城市、创新型城市、文化特色城市、低碳城市。而发展是前提,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关键,管理是保证。城市领导者担负着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责任,应该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性发展是人类迈进21世纪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科学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利用科学技术,人类可以不断拓宽和加深对“自然—人”系统的认识,扩大人类劳动的对象和内容,同时通过实现科学技术生态化,人类可以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总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凸现出科学技术才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代西方建立起来的以战胜和征服自然为必然信念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是建立在“人是自然的主人”这一文化基础之上的。人们所追求的主要是如何使自然界去合乎人的需要、目的和特性,却很少考虑如何使人的需要和特性去适应自然的特性、法则和规律。人们注重的是如何使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得到增强和提高,却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调整,以及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是造成人和自然对立的根源。哲学家们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指出,正是人类无限制地推行技术化、滥用主体性,造成了人类生存条件的破坏。现在,人们已经充…  相似文献   

8.
环境伦理观与旅游规划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环境伦理学的内涵和主要观点及其整合与发展的分析可知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核心是和谐与公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及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和道德代理人的责任。同时从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资源的开发、公众参与等方面说明了环境伦理观的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消费伦理的演变与生态消费伦理的提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性消费伦理是一种极度应享性消费伦理,其实质是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在消费领域中的体现,由它主导的消费方式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超越现代性消费伦理,倡导生态消费伦理,是人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11.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立法的无奈和困惑 ,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以往价值理念、人类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反思 ,于是在反思和批判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基础上 ,形成了以自然的固有权利为价值观的环境伦理学和生态价值观念 ,并使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现代环境法具有整体的生态伦理基础和生态价值观 ,从而使现代环境法实现“革命性的价值变迁” ,促使人们更加自主、自觉地承担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实现人类与资源、环境的持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可持续发展的多维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不是没有代价的发展,也并非不受限制的发展。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是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确立,是解决包括全球环境危机在内的各种人类发展性危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发现,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人口爆炸、贫困、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枯竭、生态环境的恶化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极大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们在认真总结自己的经济活动和发展行为的时候,提出了在经济发展中应处理和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活动,是人和生存环境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现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有必要从人的存在方式上建构其哲学基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并且不断地追求健全的主体性原则;在人与人或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上,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承认互主体性原则的规范和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语言层面上人类生存的反思性自我理解,无疑是对人类生存之真理性存在的澄明,也是对实践智慧内含“善”(自由、理性)的规范设定。实践哲学关注共同的问题域,即现实人类的生命活动、生存本身等主题。着力论证实践造就人,发展人,提高人,并以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因之攸关一切生命活动的存续和发展,且最终影响人类其身,故提出关于全面反思人类活动的生存旨趣及行为导向,亦不无就社会文明在极力倡导终极关怀的趋势以及应自觉履行起一种神圣的道德责任使然。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重新思考政府的生态责任问题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政府生态责任缺失主要体现在主体地位、约束机制、官员责任意识、政绩考核标准及政策执行力等诸多方面的缺失。应通过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和伦理的途径来推动政府生态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里面存在着人类、资源、环境的“调适”和“匹配”。可持续发展从时间、空间、要素的延伸方向上的多维思考,寻求最佳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就是对发展的管理,对发展的立体管理,最终达到发展与管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当代经济发展不要以消耗甚至破坏下一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谋求发展,要保持生物的多样化,资源可以得到永续利用,生态环境适于人类居住、生活和工作。在实践中,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可持续发展有两个目标:一是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以推动  相似文献   

19.
论跨国界污染的国家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界污染造成的严重环境损害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解决跨国界污染问题,确定污染事件中的国家责任是解决跨国界污染的关键环节。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指出:“各国应进行合作以进一步发展有关它们管辖或控制之内的活动对他们管辖以外的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其他环境损害的受害者承担责任和赔偿问题的国际法。”没有国家责任制度,就没有国际法。完善国家责任制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国际法改善和加强国际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自人类产生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成为了一个人们必须时刻面对、而又难获其解的难题。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趋紧张。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人类的生存日益受到威胁。这一切不能不使人们反思自己在自然界的所作所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再次成为重大的时代性课题,可持续发展作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基础问题,起到关键作用,我们要正确地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