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育人功能高度耦合。公平正义价值是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最相契合的核心价值,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支点。直觉主义的情感认同、理性主义的理论认同和经验主义的实践认同,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路径与目标。  相似文献   

2.
司法目标是司法的核心问题,决定司法在公共治理体系中的定位、影响诉讼模式和诉讼制度,引导法官解释和适用法律。司法目标是司法系统运行结果的积极价值表述,是人类价值演绎和司法功能的结合点。司法目标表述应当力图清晰。当前理论和实践中司法目标,要么定位不合理,要么表述不明确。应当将司法目标定位于维护自发的社会合作秩序。在这个目标之下,司法应当以社会习惯性禁止性规则作为解决纠纷的终极法律来源;当国家法规范反映当时社会流行社会习惯性禁止性规范时,司法应遵照执行,以避免在每一个案件重复发现、提炼和表达规则,提高审判效率,增强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公法案件的审判有双重性,首先是审查公法行为是否违反社会习惯性禁止性规范,维护社会自发秩序,其次是审查是否违反公法,维护政府组织秩序;法官要有国家法知识,但更要有从自发秩序中发现、提炼和表达社会习惯性禁止性规范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司法裁判是法律适用的核心问题。司法裁判应积极回应立法目的与社会利益,达到规则之治与纠纷解决的衡平。司法裁判的正当性与合理性需要证成,法律推理、法律论证、法律解释等法律方法是司法裁判的理性路径,其中司法裁判的有效性证成标准是核心。法官自由裁量权要给予一定规则,对于裁判的正当性而言,社会通行的价值观则更显重要。裁判评价标准在形式证成和实质证成的基础上,还应与社会价值衡量相结合,保证结论的可接受性,以增强司法裁判的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价值认同根源于人的需要的现实满足与层次提升,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也是衡量其实践成效的重要标准。将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观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来源,从人的需要的合理性、人的需要的层次性展现解读认同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区分"需要"和"想要",明晰人的需要的社会主义归旨,从而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弱认可、少践行现象,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理论"走向"生活",做到"会生活"、"易践行"。那么,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走向"生活"?需要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涵养,其以"民间信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以"生活智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生活",并以"行为规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易践行"。中华传统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它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从"传统问题域"走向"当代问题域",从"传统价值内涵"走向"当代价值内涵",从"传统践行方式"走向"当代践行方式"。  相似文献   

6.
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所需和社会所盼,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纠正价值缺失和偏移的现实需要,是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客观需要,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点睛之笔。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遵循了价值观念形成发展的必然规律,进一步表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把握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理解深刻内涵,确定践行和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司法过程中的合宪性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法律规范产生多个可能解释时,法官依职权应选择最符合宪法原则、并使该规范得以维持的解释.基于现代社会强调宪法基本价值而出现的一种法律解释方法,合宪性解释是宪法司法化在法律解释学领域的集中体现.其实质乃是传统法律方法论的体系解释向公法领域的延伸.司法过程中正确适用合宪性解释方法,需要遵循合宪性推定等原则与规则.合宪性解释方法是目前中国宪法司法化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包括宣传、内化、实践、强化等环节。通过宣传达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步认知;通过内化,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价值理念;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形成自己的理性反思;通过强化,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我们应该遵循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规律,完善"宣传—内化—实践—强化"环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价值追求的精髓实质、本质规定性及大众化的集中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逻辑起点、"四个伟大"的价值彰显、"文化自信"的价值表达构成其基本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协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时代新人是其根本遵循;"创新制度安排"、"发挥引领作用"、"化为情感认同"等五个维度建构出实践理路。基本依据、根本遵循、实践理路,勾勒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律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这个基本遵循就是"四个坚持":坚持一元主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指导地位;坚持示范引导,重视公权机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坚持率先垂范,抓住主导阶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的示范作用;坚持制度规范,发挥法律法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规范作用。只有做好"四个坚持",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11.
坚持“三严三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级领导干部遵循和坚持习近平所提出倡导的"三严三实"要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坚持"三严三实"有利于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坚持"三严三实"有利于增强全党全社会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强大内在动力;坚持"三严三实"有利于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坚持"三严三实"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人的实践活动时时处处遵循着两个"尺度"——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并且努力实现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这就决定了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主客体关系既是一种认识关系又是一种价值关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反映了当下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又正确揭示了当代中国亿万群众的价值诉求,因而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高度统一。在价值多元时代,必须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价值和各种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中介,在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展开。"社会主义价值"回答社会主义"对谁有什么好处",亦即"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社会主义价值观是认识和判断社会主义价值的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社会主义价值的文化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的是形成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从文化上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社会阶层、知识背景、价值愿望的人们其价值取向不尽相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亦不尽相同。以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框架为工具,分析不同场域价值观运作逻辑规范行为者的行为惯习,可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价值场域"中路径选择与惯习培育之间的规律,进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实践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司法途径来解决纠纷,必然要面对法律适用的问题。法律被制定出来只有通过适用,才能实现其价值。适用法律就意味着要解释法律,因为适用法律不可能像自动售货机一样,输入法条就能得出舍乎正义的结论。我们将案件事实和法律文本以及法官在这一解释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找到那个在案件事实和法律文本之间交叉的契合点,从而得出合法合理的结论。这一契合点的寻找是处理案件的核心,它代表了正义观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全体政法干警必须共同遵循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培育"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是由政法机关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法律属性所决定的,是加强政法队伍正规化、法制化建设的需要。公安院校是人民警察的摇篮,应当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群众观念教育以及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纪律作风建设,帮助广大学生铸就"忠诚"的政治品格,打牢"为民"的宗旨意识,培育"公正"的价值追求和能力水准,烙实"廉洁"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7.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有的根本,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应本着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态度,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当代价值。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返本"与开新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话语权,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软权力,体现为解释权、建构权及话语主导权。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性、建构性及其价值观话语的渗透,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通过话语权提升引领力,才能实现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当代中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权,首先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的说服力,其次要注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权的基础建设,再次要注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的吸引力,以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体现科学社会主义价值原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马克主义人学哲学分析,"现实的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人民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指向;"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价值多元和价值抉择困惑,较之普通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兼具导向性和封闭性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紧迫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项系统工程,主要呈现为三个维度:运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人伦日用"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引入民族专家优化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