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民间纠纷层出不穷,呈现出多元性、利益性、复杂性和调解难度大等特点,传统的公安调解方式已经无法完全化解纠纷。为适应时代要求,公安机关及时推出了“公调对接”调解模式,即将公安110接处警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对接,整合社会纠纷调解资源,主动发现,积极化解,超前预防社会矛盾纠纷,促进治安平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是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但目前两者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很好地衔接,尤其是人民调解制度日渐萎缩。建立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的对接机制,有利于社会矛盾的迅速化解,有利于缓解法院的工作压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建立相对固定的调解组织,建立专门的指导组织,形成制度化的指导机制,建立法院与人民调解的程序性接触机制,将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工作纳入综合治理考核等措施,实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社会力量与审判力量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治安调解是我国法定的纠纷矛盾解决机制的重要一环,与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相比,具有独特优势,因其符合我国"和谐"文化的传统理念,具备特殊的人文、教育、迅捷、低成本等优势,成为新时期人民警察解决治安纠纷争议的常用方式,也是公安机关建构和谐社会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体现。治安调解的社会效果直接取决于有效的调解工作模式,公安机关在依法调解的前提下,还应积极探索创新调解模式,最大限度地化解治安纠纷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省在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纠纷。我省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对策应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化解矛盾的组织领导机制;大力发展经济,构建合理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机制,发挥其导向作用;建立健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法律机制,将社会矛盾化解引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构建排查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和推行大调解格局,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利益关系急剧分化,矛盾和纠纷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没有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必定影响社会和谐的实现.目前主要的行政纠纷解决机制有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调解以及信访等形式.作为公民权利救济和行政纠纷化解的一种重要机制--行政复议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将近10年,2007年<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生效实施,使我国现行的复议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但是,行政复议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经历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带来社会矛盾增多叠加的负面效应。当前基层农村矛盾纠纷呈现个人与组织、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矛盾占主导地位,纠纷与群众切身经济利益紧密相关,并大多数为涉法矛盾,群体性纠纷日益突出,群众非正常解决问题的增多、而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的偏少,对抗程度增加等特征,深刻认识矛盾纠纷,弄清矛盾纠纷的态势、成因、性质,做好主动直面应对,并按照不越级、不错位、不包办的化解原则,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运用,大力推行矛盾纠纷预警制、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引发矛盾纠纷责任追究制,才能从源头上消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乐山市公安机关着力探索新时期做好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方法路子,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作者从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实践,并对如何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警种化"调解工作机制,是将调解工作渗透到公安工作的各个部门、每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安牵领的多种调解模式在社会矛盾化解、群众纠纷解决中的作用,预防一般性矛盾纠纷转化为民事案件,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甚至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做到规范执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有机结合,以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枫桥经验”是中国本土探索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并取得成功的典范,其中的调解制度蕴含着丰富的经验:专业化调解队伍、专业性调解组织、多级联动组织等.今天我国构建的大调解机制应借鉴“枫桥经验”的调解制度:制定调解法、健全调解衔接机制、成立专业性调解组织、打造专业化调解队伍和提供经费保障,推动大调解机制的健康运行,有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公安机关应当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工作中,充分利用社会矛盾纠纷的调解网络,把复杂的矛盾纠纷分流到调处中心处理."公调对接"以社会矛盾纠纷的大调解机制为依托,有利于减轻公安基层民警的工作负担,有利于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规范民事纠纷的调解主体,有利于提高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率."公调对接"应该朝着实质对接、规范对接、和谐对接的方向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社会冲突的存在状态是社会和谐程度的表征,民事冲突是社会冲突之中的常见形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民事冲突。分析民事冲突产生的原因背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重视民事冲突,采取各种解决民事冲突的有效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和系统的纠纷解决机制运作,使我们的社会化解、控制社会冲突的能力超强,则社会的和谐程度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12.
地方利益冲突已是我国社会矛盾的一大焦点。建设好地方服务型政府,有效化解地方利益矛盾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理性选择,是我国政府转型的重要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面临诸多困境:"服务为民"理念缺失;公共服务市场化滞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政府部门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不协调;政府绩效管理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重塑"公民本位"、"服务为民"服务理念;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提升地方政府服务供给水平;健全公民有序参与机制,防止公共权力异化;健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实现"政府本位"回归"社会本位";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建立地方服务型机关等是建设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由于文化冲突、阶层特性、制度设置和法律运行等原因,导致其人身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障权和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目前,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依法采取改变理念、提高素质、改革制度和完善法律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其合法权益,是真正实现平等保护,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社会冲突问题。直面我国当前社会冲突的现状,有必要重构社会冲突观,在深刻分析社会冲突的根源、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探索社会冲突的回归路径,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警察主体的角色具有双重性:作为警察的职业性角色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一般社会性角色。职业性角色规范具有“公”的价值取向,社会性角色规范具有“私”的价值取向,二者之间的冲突是警察主体面临的主要角色冲突。角色冲突能否得以解决是警察主体职业性角色扮演得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消弭冲突的基本思路是加强角色教育,完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冲突控制中的公共政策及其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冲突的产生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分配不公。对于冲突的有效控制,是推动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公共政策作为一种具有强制力的制度机制,成为现代社会中冲突控制的主要工具,它通过交换妥协或强制这两种方式在它所控制的范围内有效地解决冲突问题。但是,由于制度及其运行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公共政策在冲突控制中面临着困境,并不能完全承担冲突控制的使命。因此,应该正视制度控制机制的局限,重视价值系统和社会系统化解社会冲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推进,交织并存的新旧两种体制、秩序规范将会导致人格矛盾。这些人格矛盾如果不加以调适,将会导致一系列的个人和社会问题。以社会心理学为指导,加强对公众心理素质教育,促使其心理机制转变;更新社会化模式,塑造现代人格,是缓解和消除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人格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城市住宅消费阶层化已经成为当今住宅消费的流行趋势,是身份区隔、地位区隔的一个具体化表现。住宅消费的阶层化具有一定的积极社会功能,如有利于社区内居民的民主化管理、提高社区服务的统一化管理效率等。但是,住宅消费的阶层化也会加剧阶层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加剧贫困区的恶性循环。针对住房弱势阶层,政府应通过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制度来保护中低收入阶层的利益。针对住房强势阶层,政府应继续加大对高级住宅区建设的调控力度,防止出现大面积的"富人区"。从而缓解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和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的社会利益关系呈现出来源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差距扩大化、群体弱势化、冲突激烈化等一系列变化。对于新形势下的社会利益关系和人民内部矛盾,既要高度重视,又要正确估价,把握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区别对待,创新工作机制,协调利益关系,推进第一要务,是正确处理当前各种利益关系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魁北克现行国际私法立法重视"魁北克传统、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及全球性国际私法的统一化运动",魁北克立法者严谨务实的立法态度、结构严谨的立法体例和省际法律冲突等同于国际法律冲突的立法规定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国际私法立法有一定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