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湿疹一病,中医文献记载颇多。如浸淫遍体滋水淋漓的称“浸淫疮”;发于耳部叫“耳旋疮”;在腘窝等处的称“四弯风”;在肾囊部的称“肾囊风”;发于小腿部,由于下肢静脉曲张引起者称为“静脉曲张性湿疹”;患于乳晕部的称为“乳晕部湿疹”。以上临床统称为湿疹。 湿疹之病,在临床上往往缠绵难愈。其病因,外因多由风、湿、热客于肌肤引起;内因多由脏腑失调,肝胆郁火,脾湿不化,血虚风燥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湿疹外洗方治疗湿热蕴肤型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组脱落2例),治疗组采用湿疹外洗方治疗,对照组采用炉甘石洗剂治疗,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对皮损面积、湿疹面积和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湿热蕴肤证积分、瘙痒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基于EASI的疗效、湿热蕴肤证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瘙痒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面积和湿热蕴肤证积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疹外洗方可以较好地缩小湿疹皮损面积,改善中医证候和瘙痒程度。  相似文献   

3.
遗精是临床常见而难治之病。因梦而遗者称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自流出者称“滑精”。本病早在《灵枢·本神》篇中就有记载:“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骨酸痿厥,精时自下。”遗精的中医治疗,难以一方一法治之,应辨证论...  相似文献   

4.
慢性湿疹患者的易感体质类型是特禀体质、湿热体质,慢性湿疹的病机要点为血分湿热毒瘀,有湿毒、热毒偏重之别,有瘀热、血热之异。在治疗上运用辨体治本、辨病治标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分期论治,即进展期以辨病治标为主,治以清透湿热、解毒散瘀之法,并辨别湿毒与热毒、瘀热与血热之偏重;静止期以调体治本为主。从特禀和(或)湿热体质与血分湿热毒瘀论治慢性湿疹时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双黄连粉针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组胺药物治疗,口服富马酸氯马斯汀口服液;治疗组同时采用双黄连粉针湿敷治疗,对照组采用3%硼酸洗液湿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1.43% vs 74.29%,P<0.05)。结论 双黄连粉针湿敷治疗急性湿疹,方法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湿疹60例甘士梅王丽华杨卫涌(安徽省阜南县医院236300)关键词:急性湿疹;中医药疗法1993~1995年,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湿疹60例,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0例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18~72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方法:收集急性湿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清热除湿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咪唑斯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与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疹,疗效更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大事记能全面地反映一个机关的主要活动过程,是各机关了解历史,研究现实,总结工作经验与教训,制定发展规划,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被称之为‘功、公桌上的资料库”。因此,各机关都应认真做好大事记载工作。为保证大事记的质量,使其真正为机关工作服务,我们在大事记载时,应注意以下十个问题:一、要注意把大事记载齐全。齐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关发生的所有大事必须全部记完,不得漏记,否则就不能全面反映机关活动的全过程和机关历史发展全貌,将给机关研究历史和现行查找利用带来困难。二是大事记载要素记载必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 UVB)照射治疗手足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手足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光疗组和联合组。中药组外用自拟中药煎剂熏洗,光疗组予以NB UVB照射,联合组采用中药熏洗与NB UVB照射两种疗法相结合进行治疗。结果 联合组有效率为97.06%,中药组为71.88%,光疗组为71.43%。3组之间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效率显著高于中药组和光疗组(P<0.01)。3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联合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低于中药组和光疗组(P<0.01)。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NB UVB照射可显著提高手足慢性湿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从1986年进入英特尔的小实习生,到如今执掌英特尔中国大区的全球副总裁,杨旭浸淫英特尔20余载,靠的是开朗的性格,广交朋友,他得以成为一个优秀的销售员。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的中国谈论妇女解放的话题,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不同的声音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传统的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歧视与不屑一顾;另一方面来自长期遭受父权制文化浸淫的已失去女性意识的广大妇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肛周湿疹的治疗方法.方法:用三黄洗剂(治疗组)和派瑞松霜(对照组)分别治疗肛周湿疹,并作疗效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9.01%,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愈显率为82.9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三黄洗剂和派瑞松霜皆为治疗肛周湿疹的有效方法,三黄洗剂更适于长期用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湿疹为临床上常见皮肤病。笔者用《外科正宗》之消风散改为汤剂内服,并配合外洗方治疗湿疹32例,取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32例中,男24例,女8例;病程1年以内者21例,1~3年者9例,3年以上者2例;病变部位:头面7例,上肢9例,大腿两侧12例...  相似文献   

14.
脾主升清运化,胃主受纳降浊,肌肤营养离不开脾胃功能的正常。脾虚易生湿,湿易与风、热、毒相兼为患,风、湿、热、毒之邪侵淫肌肤,则皮肤或痒、或红、或肿、或痛、或流滋。张杰认为,皮肤病的治疗应重视健运脾胃,调整脾胃气机升降,则湿浊可化,风无所依,热无所附,寒无所生,皮损可消。  相似文献   

15.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通常在出生后40天左右发病,2岁左右可痊愈,但有过敏家族史的往往会延续到青少年。婴儿湿疹的病因较为复杂,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婴儿湿疹的变应原常常以食物为主,如牛奶、蛋类、大豆、坚果、麦麸、鱼虾贝类等,与牛奶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一、防卫权的历史考察作为成文法规定的正当防卫,早在古代法典中就有了明文记载.如,汉穆拉比法典(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第21条规定:“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雅典法规定,妻子与人通奸,丈夫有权当场杀死奸夫.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1年——公元前450年)第8表第12条规定:“如果夜间行窃,被杀,则杀死应认为是合法的.”这一规定实际已体现出无限防卫的思想,即哪怕是为保护微小的法益,也可实施不受强度限制的防卫行为.在中国,关于正当防卫的最早记载,见于《尚书》.《尚书·舜  相似文献   

17.
1998-2000年,笔者采用薄芝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15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与强力解毒敏进行疗效对比观察,总结于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系门诊病人,选其皮损较为典型者,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6例,男71例,女85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1岁,中位年龄46岁;病程最短3.5个月,最长20年,中位病程4年.对照组95例,男46例,女49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0岁,中位年龄4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9年,中位病程3年. 1.2 临床症状大部分病人皮损都发生在四肢伸侧、手背部,尤其以小腿伸侧、踝部为主,部分病人合并有耳部湿疹、脐周湿疹、肛周湿疹,女性病人小部分并发有乳房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浸润、肥厚,部分表现为苔藓化改变,周围有少量丘疹、斑丘疹,色素沉着明显.耳部、肛周、乳房并发有湿疹者,较多出现浸渍及少量渗液,皮损周围潮红,边缘不清.病人自觉瘙痒明显,大部分病人皆可见明显抓痕.所有被选择的病人都未合并其他疾病,静脉曲张性湿疹者亦不选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手足部慢性角化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手足部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外用自拟中药煎剂熏洗,西药组外用丙酸氯倍他索软膏,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药组与西药组两种疗法相结合进行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西药组为61.5%,中药组为80.0%.中药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00),高于中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连续校正χ2检验,P=0.026).结论:中药熏泡配合糖皮质激素外用可显著提高手足部慢性角化性湿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任之(1916-1988年)对于痿证的辨证论治颇具特色,其著作<王任之医案>中有诸多治疗痿证的心法:以先贤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情形,从气血交阻、肝肾亏虚、脾肾不足、湿热浸淫、营卫不和等方面论治痿证.王老论治痿证的经验丰富了痿证的理论体系,拓宽了中医治疗痿证及其重症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风门》汇集历代医家治疗中风的思想。金元之前,《黄帝内经》等记载以风邪外中为主,认为中风为外感所致;金元时期,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三人主张内伤生风,认为中风为内伤所致;金元之后,对《黄帝内经》中风理论与“三子”中风理论之辩论展开,以王安道、张介宾为代表者,认为当分论“真中”“类中”,而以虞抟、喻昌为代表者,则主张合论“外感中风”与“内伤中风”。治疗规律则是以治外分浅深虚实,治内别火盛寒盛、气虚血虚,预防主张“节饮食、戒七情、远房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