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少数民族地区,社区矫正的运作模式目前仍处于推广、完善的初级阶段。凉山彝族地区是我国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民族发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内部自发形成了一整套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如德古纠纷解决机制、家支权威制度等,这些习惯法成为调整民族内部关系必不可少的规则。因此在推行社区矫正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和健全"德古"调解机制,结合彝族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用多元机制推行社区矫正的运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凉山彝族的婚姻习惯法也在不断的蜕变当中,全面掌握彝族婚姻习惯法现状对彝区法律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彝族婚姻习惯法的主要原则包括: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其许多方面都与我国的法律原则相背离.我们应就凉山彝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调适和司法实践的合理性运用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水西彝族传统家支习惯法是调整水西彝族社会内部家支成员间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规范。其产生与发展根源于水西彝族地区落后的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商品贸易等经济状况和宗法制度、则溪制度、九扯九纵制度等政治活动。一方面,水西彝族传统家支习惯法由水西彝族地区的经济基础决定且必须适应该经济基础的要求而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水西彝族传统家支习惯法的产生和发展与该地区的政治活动紧密联系,且反映和服务于该地区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凉山彝族习惯法在当代的变迁及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彝族习惯法从来不是僵硬不变的规范体系,它总是随着彝族社会所经历的内在变迁与外部冲击,不断在“扬弃”中演化。在开展国家法治建设的大背号下,彝族习惯法应当得到善待、引导并发挥积极的作用。它不仅不是彝族地区法制现代化进程的阻碍,相反,通过在立法及司法层面上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沟通机制,习惯法必将成为彝族地区法制建设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5.
习惯法是现代成文法的源头。产生于氏族社会的习惯法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它历久不衰,焕发着活力。习惯法在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起着同样的作用,它也是中国固有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定彝族的习惯法在历史上是一部定纷止争的准法规范。在武定彝族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大多的习惯法因存在的基础发生改变而被废弃了,但习惯法并没有因此而被彻底废除,它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可见,武定彝族习惯法具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它在武定彝族中仍有一定的地位。了解武定彝族习惯法的历史渊源,把握其发展规律,协调好其与国家法的冲突,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更好的服务于武定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彝族家风是彝族文化的缩影,是读懂彝族的基因密码。建设彝区优秀家风,事关彝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事关彝区的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和谐繁荣。加强新时代彝区优秀家风建设,要抓住彝族家风家支化、习俗化、封闭性、稳定性等特点,从筛选彝族传统家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促进彝族优秀传统家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吸收时代精华,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发挥家支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加强各民族家风的交流与融通,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当前四川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背景下,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发展思路。四川凉山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着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具有质朴性、原生性、审美性、实用性、区域性等特点。随着社会变迁,彝族文化的表现载体或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其文化内核依旧,深入调查研究彝族特色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理国时期,是彝族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彝族的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控制中充当重要角色的习惯法也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彝族地区社会组织,日常生活及刑事法律方面均形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习惯法规则,并在其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挥着比官方法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处西南边陲小凉山麓的马边彝族自治县,有17万彝汉苗族,遍布在230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里。长期以来彝汉杂居,以古老凉山为大背景的彝族传统文化与中原为依托的汉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使马边地方文化发展,既具凉山彝族文化的传统特色,又具有中原文化的先导性,正是这两种文化的长期融合,马边这块贫瘠的山峦里,诞生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学、音乐、美术的发展犹如不竭之  相似文献   

10.
藏族环境习惯法文化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藏族环境习惯法文化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法文化形态,藏族环境习惯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直接适应性。发展藏族环境习惯法、倡导藏族环境习惯法文化,将对藏族地区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由于国家法律资源的稀缺,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农民规范行为、惩处违犯行为、解决纠纷等等,大多都依据村规民约,较少正面与法律打交道,因而与习惯法有紧密联系的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笔者就三个苗族村的村规民约考察入手,分析了"供全村吃一餐"的处罚规定所反映的苗族习惯法文化在当地乡村治理中的利弊,就反映习惯法文化的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问题作了一次微观的探讨。笔者认为,我们应看到"供全村吃一餐"这一传统苗族习惯法文化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避免产生消极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婚姻是衡量其进步与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在长期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凉山彝族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姻风俗制度,是凉山彝族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上讲,它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又反过来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凉山彝族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  相似文献   

13.
“法律多元主义”的风靡使我们理性对待民间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但法律多元的具体操作却无法趋一,当下中国依然面对着如何处理民族习惯法文化与主流法文化的冲突。通过对彝族习惯法及习惯法在彝族社会适用的透析,能为我们在看待民族习惯法文化与主流法文化的冲突中找寻到理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传统学说主张国家可以适用"坚持反对者规则"来排除习惯法的效力。但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坚持反对者"逐步消失,国际习惯越来越具有普遍效力。建立"客观制度"的条约虽然能约束第三国,但并不是对条约相对效力原则的突破,只是因为这些条约的内容已成为习惯法规则,是习惯法在拘束第三国。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永胜县六德僳僳族彝族乡居住着5000人左右的他留人,在上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时确定为彝族。他留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明屁的“边屯文化”内涵。考察其历史文化渊源,他留人与明清以来的军民屯伍调卫关系密切,是典型的民族融合的后裔。  相似文献   

16.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1):158-158,F0003
●本刊特别栏目———民族习惯法(民间法)研究彝族习惯法之效力渊源考张明泽(1-2)嘉绒藏区刑事习惯法分析杨华双(1-7)蒙古族聚居地区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证研究萨其荣桂(2-2)社会自治的民间法资源吕延君(2-10)两汉的宗族与地方社会自治赵沛(3-2)“赔命价”———一种规则的民族表达方式衣家奇(3-6)民族习惯法中的“阿舅”形象———以我国某些少数民族习惯为个案安宁,于语和,刘志松(3-12)西部开发法治与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王允武(4-2)美国法院建立调解制度的历史尝试李道刚(4-8)从功能与意义视角看民间法研究李学兰(5-2)婚俗、法治及其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彝族习惯法作为我国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调节机制和手段,至今在彝区仍然存在和有效运行。什么是彝族习惯法?它是不是法?与国家法相比较有什么特点?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它有何意义?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彝族习惯法,正确处理好它与国家法的关系,从而促进彝区的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社会在儒学讲求“无我”与“克己”的文化价值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限制了社会从所处的习俗与惯例阶段朝向法治阶段的演进,对我国历史制度的选择,以及法律制度的变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非正式约束的变迁所产生的路径依赖的程度,将最终决定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关于日本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向来为中国学人所重视,这主要是由于日本与中国有着相近的文化传统,国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担负着主要作用。日本社区治理采用国家主导模式,且国家发挥了立法、建制、规划、发展社区的"元治理"作用。应立足文化传统,因应社会发展阶段,更好发挥国家的"元治理"功能,并从自治制度、精细管理、科学规划、社区福利等方面借鉴和改进我国社区政策的制定和推行。  相似文献   

20.
傈僳族习惯法是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荟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傈僳族基本处于"有夷话,无夷字"[1]的状况,有关傈僳族习惯法的史籍记载几乎付之阙如。从已有社会调查资料来看,傈僳族社会发育程度较低,长期以来由具有一定约束力、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不成文习惯法来调整傈僳族族群行为,并对社区秩序起到了有效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