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子证据证明力认证主要负责判定电子证据是否具有证明力以及其证明力的大小,即电子证据可靠性程度的认定。据案件事实的构成要素,可从时间、场所、人员、技术、过程五个要素来衡量电子证据的准确性;而从内容和结果角度审查电子证据的完整性,需要对电子证据本身记载内容、负载电子证据的信息内容以及电子证据所依附系统进行完整性审查。此外,电子证据的原件和复制件的证明力大小、不同情况下电子证据证明力的比较也是电子证据证明力认证需要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司法审判中证据调查的方式形成深刻影响.电子数据是一种特殊的新类型证据,如何界定其属性,目前在法理上争议较大.对电子数据属性的界定影响着当事人如何在诉前收集证据、保存证据和提交证据,同时也关系到法院如何根据这种新类型证据的性质来确定庭审证据调查的方式,以便查明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犯罪案件急剧增长,由此形成的电子证据给诉讼中的证明提出了挑战。刑诉法修正案将电子证据增加为一种证据种类,但是,电子证据的收集与认证与传统证据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很多的不同。电子证据的保护、搜查扣押、实时收集与鉴证等是传统调查方式无法取代的,也不能完全使用传统方法进行。依靠电子证据定案既要追求客观真相、依靠科学的证明,又要遵循既定的程序性规则,从而对电子证据的证明能力和证明力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4.
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真实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电子证据的内涵,并根据电子证据的特征,提出了保证电子证据真实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鉴别电子证据真实性的方法,而且结合国内外立法,论述了从哪些方面来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刑事电子证据的收集与运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电子证据作为证据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已被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图际组织认可。我国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关于检察机关侦查工作贯彻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律文件中都有对刑事电子证据的规定。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为刑事案件中的电子证据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我国的电子证据制度还处于初始阶段,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电子证据的收集、电子证据的运用等缺乏系统规定,应从这几个方面对我国刑事电子证据制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就法理而言,新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电子数据作为一类独立的证据,既是我国证据分类方法的逻辑结果,也为认识其属性和实践中如何运作提供了便捷。在将来的电子数据完善立法中,有关电子数据取证程序宜借鉴英美法系的可采性规则和大陆法系的证据资格理论,确立电子数据的传闻规则例外和最佳证据例外。在取证的合法性问题上,不仅应使其符合法定的证据形式,也应遵守强制侦查所当恪守的原则,使其符合法定的证据调查程序。  相似文献   

7.
新刑诉法中将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型的证据形式予以确立.“电子数据”要成为定案的依据必须具备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分析其合法性和真实性确定证据能力,考察关联性确定证明力。在审查判断的方法选择方面,应当以传统的证据审查方法为主,兼顾电子证据特殊性的方式,运用比较、系统、全面的分析方法予以审查。  相似文献   

8.
从数据到证据--浅议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电子证据的收集入手 ,将电子证据的收集分为技术性收集和法律性收集 ,对电子证据从数据走向证据的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对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的分析中 ,笔者将电子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审查和潜在证人对电子证据审查判断的作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中判断电子证据真实性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涉及电子证据的民事案件中 ,由于影响电子证据真实性的因素很多 ,对它们都予以审查是不可能的 ,这时就需要根据电子证据真实性的标准来判断 ,必要时应采取“高度盖然性”标准 ,这是判断证据真实性的最低标准。采用这一标准有助于法官在证据的真实性没有确凿把握的情况下进行裁判 ,避免了犹豫不决而导致的拖延诉讼或拒绝裁判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刑事电子证据自身的特点,应当以客观性、关联系、合法性三个方面作为刑事诉讼中采信电子证据的标准,并且在司法实践中从取证主体的合法性以及取证程序的合法性两方面来构建完整的非法刑事电子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系统失效可能给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预防计算机系统失效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计算机失效可以分为物理系统失效和逻辑系统失效两大类。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计算机的数据备份,将计算机失效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犯罪证据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犯罪证据的收集和处理是侦办计算机犯罪案件的关键和难点。计算机犯罪证据与传统证据形式相比有许多不同特点,但具体分析,我们仍可将其归入书证和物证的范畴,因此计算机犯罪证据具有证据能力。计算机犯罪证据的证明力并不强,必须与其他证据相配合才能定案。计算机犯罪证据的收集和处理与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密切相关,在这方面我们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新刑事诉讼法已经实施,由于本次修改初步建立了以证据资格和证明力为基点的证据规则体系,这对于侦查工作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传统的侦查取证方式将面临一系列可能的法律风险。这些风险是可以识别和控制的,需要侦查机关在风险管理和侦查能力提升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当前司法实践中对于现场中运行正处于运行状态的计算机大多采用“二步式”取证的方式来搜集数字证据,这种方式虽然保障了数字证据的原始性和证明力,但无形之中造成了存储在RAM中的“易挥发”数据以及其他形式的潜在数字证据的丢失。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这些“易挥发数据”可以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线索和潜在的数字证据,因此通过对侦查人员的专业培训,实现“易挥发数据”的现场动态分析获取和合理保全无疑对数字案件侦查取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伴随计算机的普及应用,记载信息的方式已逐渐从文字记录转为以日志、电子文件、电子表格、电子邮件等形式存储的数字信息。与此同时,数字复原技术和计算机取证活动也应运而生。一旦这些数据得以重现,其记载内容可被用于数据的复原、释明计算机历史操作记录,在法庭中用做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等等。在如何界定计算机记录的要领和计算机记录认证的研究方面,美国司法机构现已积累了许多经验。我国应借鉴美国的做法,实现计算机取证程序规范化,确定取证人员准入规范和日常考核规范,制定计算机取证的工具标准。  相似文献   

16.
对法定证据制度认识误区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对法定证据制度存有较大的误解。但事实上,法定证据制度的认识论基础应是原始经验主义;裁判者对之也并非完全机械地操作,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不管制度如何设计,裁判者在进行证据评价时其经验要占据重要的位置。为保证裁判者对案件事实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进而作出具有合理性和可接受性的结论,不但要重视审判经验的提炼和推广工作,还要继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规范性制约。  相似文献   

17.
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犯罪案件具有制作主体的智能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病毒来源的不明性,犯罪黑数的高值性,社会危害的严重性,侦查取证的困惑性等特点。侦查工作主要以协同作战,组建侦查力量;勘查现场,搜集证据线索;分析线索,寻找病毒源头;跟踪监视,抓捕嫌疑人员;建立特情,控制网络犯罪;架网守候,减少病毒危害等措施为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司法实践中对现场中处于运行状态的计算机大多采用“二步式”取证的方式来收集数字证据,即先由侦查人员对涉案计算机实施关机分离和保全,尔后再移交专业机构进行数字证据司法鉴定。该方法虽保障了数字证据的原始性和证明力,但无形之中却造成了存储于RAM中的“易挥发”数据以及其他形式的潜在数字证据的丢失。而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这些“易挥发数据”可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线索和潜在的数字证据,因此进行现场动态分析,收集这些“易挥发数据”对数字案件侦查取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在仲裁实践中,证据往往会由于某种原因的存在而有灭失或今后难以取得的风险,因此在各国仲裁实践中,均须建立起合理的证据保全制度,而证据保全权如何分配是合理构建证据保全制度的关键.仲裁证据保全申请权应分配给当事人;仲裁证据保全执行权应分配给人民法院;在仲裁程序开始之前,仲裁证据保全的审查和决定权应分配给人民法院,在仲裁过程中,保全的审查和决定权应分配给仲裁机构,以此完善我国仲裁证据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时代,计算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其中证据的收集使用尤为重要。由于计算机证据具有收集迅速、易于保存、占用空间少、传送和运输方便、可以反复重现、便于操作等特点,因此,本文就计算机犯罪证据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对惩戒计算机犯罪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