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供给侧改革旨在引导供给侧压缩过剩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供给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平衡.我国高等教育是在经济拉内需、促增长的过程中快速发展起来的,与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同构性,呈现出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乏力并存的局面.与我国经济发展如出一辙,高等教育供给侧出现的问题应借鉴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的经验与做法,对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进行结构性调整和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以新供给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特别是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以来,成人教育发展很快.成人教育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各类专门人才,为提高劳动者和全民族的素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成人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它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不可缺少的基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何继续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当前成人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过度给我国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国家采取了一些宏观调控政策 ,其中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引导 ,初步抑制了不良经济的现象。实际上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不是一时所为 ,在我国长期的现代化建设中 ,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 ,提升经济增长力 ,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可值得人们重视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进入必须经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线。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应对产业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挑战的重大战略。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目标。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目标的实现,必须选择有效的可行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层次应该作为评价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现状反映了我国过去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型特征。产业结构失衡的现状要求我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而制度创新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必须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市场机制、合理调整产业政策、推进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6.
金融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机制和导向机制是以企业为切入点,是通过改变资金的供给和配置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分析了金融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条件,认为从根本上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金融导向和金融控制特征的企业运行机构,是金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层次应该作为评价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现状反映了我国过去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型特征。产业结构失衡的现状要求我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而制度创新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必须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市场机制、合理调整产业政策、推进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 0年代以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领域,2 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经历了重大的进步与调整,由此带来的是产业结构越来越多样化,产业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我国原有的单纯以某一职业岗位技术人才的培训为目标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必然要求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各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为适应这种社会需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问题也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完善的重要内容,并且日益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时期.一些国家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用人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加大,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开展和推动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是解决此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笔者以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高校开展和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措施,并以山东农业大学职业指导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为例,进一步论述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提出了"全员关注、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的职业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用工荒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金融危机深化和世界经济形势调整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出了紧迫的要求,而且近几年我国持续的用工荒也逼迫着企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本文认为,我国目前的用工荒其实质是技工荒,而企业在职培训投入不足则是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并用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构建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企业对在职培训投入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农业和农民收益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甚大。本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性、市场性、资源性、区域性等方面的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主攻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挥好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既有利于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是一个必须加以重视的战略问题。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确立以下主攻方向:(1)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前沿战略产业的关系;(2)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3)把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14.
以农村产业调整为龙头实施新的结构战略张保产业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所具有的特征要求在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产业系统的整体性、联动性和序列性等特点。根据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的阶段及产业结构中存在的深层问题,不难发现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技术革命的浪潮,把人类带入了高科技时代。它不仅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引起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同时,高科技的发展也向高等教育(包括成人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战:高等教育如何适应高科技发展?怎样才能培养出高科技人才?这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也包括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我国产业结构失衡问题逐渐进入公众视线,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理论上,产业结构失衡(不合理)是一种常态,均衡一般只是一种相对次优状态。实践中,很多国家的产业结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产业结构调整一直也是各国政府的工作重点。但为何现阶段我国矛盾如此突出,其间还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发展动力的转换。因而,解决产业结构失衡需从动力转换角度拓宽应对措施,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顺利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毕业生供求形势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扩招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本的积聚、就业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囿于我国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导致全国人才供求形势发生了逆转,开始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根据当前我国劳动力结构状况、结合2015年人才需求预测,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应进行如下调整:全国高等学校应重新定位;调整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调整科类及专业结构;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创新专业目录和专业方向;调整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党和国家给予了充分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后发经济区,目前学术界对其产业结构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试图对近年来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学术研究成果作阶段性述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国家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生活服务企业作为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税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在优化税收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等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此作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两个重要因素,税制改革对生活服务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阻碍成为服务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因而文中主要对"营改增"实施过程展开介绍,分析其对生活服务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最终提出解决的对策,满足税制改革背景下生活服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新世纪初经济发展的主线。正确认识和处理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些重大关系,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三次产业结构的状态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亦发生相应变化。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