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刑罚的发展历程来看,人类社会对待犯罪的基本手段经历了从死刑、肉刑到监禁刑的演变过程.目前各国刑罚制度基本上还是处于以监禁刑为主体的阶段,但是刑罚的轻缓化、人道化已经成为共同的发展方向.少年司法的发展历程亦是如此.回顾中国少年司法制度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少年犯罪的非监禁化对教育挽救违法少年、保护少年、保护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司法理念和司法实践上还缺乏必要的正确认识.非监禁化的实现程度还不尽如人意,少年犯的非监禁化应当作为我国当前少年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走向非监禁刑:从世界刑罚趋势看我国刑罚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国际刑事司法的一个显著潮流即非监禁化,这是对监禁刑弊端反思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折射。国际社会为非监禁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行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许多国家对非监禁刑的立法和实践也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非监禁刑被证明在惩罚和矫正犯罪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而体现了未来刑事司法的发展方向。从世界刑罚的这一发展趋势看,我国在非监禁化上与国际社会的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加强对该问题的探讨,以期对中国的刑罚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无疑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对未成年犯的刑罚重在教育挽救,由于监禁刑对未成年人犯来说具有更大的弊害,在国际刑事司法领域正在轰轰烈烈地掀起的犯罪非监禁化的大背景下,从未成年人的福祉出发,构建中国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化制度已经显得十分必要,对未成年人犯罪更多地考虑采用缓刑、罚金、社区服务等非监禁措施,更有利于实现未成年人和社会利益的双向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法治非犯罪化、非刑罚化的全球性趋势下,未成年犯罪人的处遇也正朝着非监禁化、适用柔性程序的方向发展。顺应此种趋势,当下中国的少年司法也在不断变革,实践中一些大胆的探索尝试正在展开。但在表面的繁荣之下,一种泛化的,非规范化的现象也在暗流涌动。鉴于此,本文将着眼于当下中国法治的语境来探讨我国少年司法的边界究竟在何处,进而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不当做法提出矫正的措施,以期于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半监禁刑是当代国际社会所适用的重要刑罚。英国的半监禁刑主要有间歇监禁、监禁刑附加、监禁与训练刑;美国的半监禁刑有震动监禁、军训营。半监禁刑具有控制重新犯罪的功能,是我国控制重新犯罪的一个重要的政策选择。我国应当考虑将这种刑罚引入我国的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行刑社会化的背景下,青少年司法出现了一系列理念和制度的转变,刑罚越来越趋向宽缓,非犯罪化、犯罪非刑罚化、刑罚非监禁化成为当今潮流。我国保护处分种类的变革与改进是必要的,并应当完善司法实践中的程序性原则,对青少年采取前科消灭与司法转处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犯罪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刑是挽救并帮助失足未成年人的最好途径,它不仅可以矫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也可以预防他们再次犯罪。但由于对非监禁刑价值认识不足、制度存在缺陷、司法环境困扰和部门衔接不畅等原因,我国对犯罪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刑还存在适用比例、适用刑种、适用区域、适用属地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相悖,增加了社会风险;与平等适用法律原则相悖,影响了社会稳定;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相悖,侵蚀了司法正义;与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相悖,减损了刑罚功能。减少、纠正这些偏差,应树立少年司法理念、完善少年司法立法、建立部门衔接机制、探索多种矫正模式。  相似文献   

8.
法律主体的扩展使儿童成为权利的主体,少年刑法由此应当脱离普通刑法的框架.我国对犯罪少年没有采取关键性的区别于成年罪犯的处遇措施,少年与成人适用同一刑罚体系,导致我国少年刑法仍然没有摆脱成人刑法的应报模式,无法实现对少年的权利保障.重塑少年的主体地位,应当成为我国少年刑法变革的核心,对于犯罪少年应以保护处分为主、刑罚为辅的规则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在刑罚谦抑思想的影响下,对轻微犯罪进行非刑罚化改革已成为各国刑罚改革的重要趋势。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未明确确立非刑罚化的刑事政策。为了与国际接轨,加强对罪犯权益的保护和克服传统监禁刑的弊端,我国应借鉴世界各国立法和司法的经验,对轻罪进行非刑罚化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国家应扮演好其角色,加强对非刑罚化理念的宣传,完善立法体系,为非刑罚化改革的展开扫清立法上和观念上的障碍。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对司法机关自由裁量权的限制和加强社区建设,以保证非刑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非监禁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少年刑事司法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也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近年来未成年人非监禁刑适用率不断提高。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户籍差异一直是我国未成年人非监禁刑适用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在外来人口数量庞大的城市该现象更为严重。广州市法院就户籍差异对未成年人非监禁刑适用的影响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非监禁刑适用的配套制度,为解决司法实践中的户籍差异问题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中的案件符合青少年犯罪的显著特征,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以及对青少年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为此,认真思考并深入研究,从而能构建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青少年犯罪形势日趋严峻,公安机关作为预防和打击犯罪的最强有力的专门机关在防治青少年犯罪问题上责无旁贷。虽然公安机关在防治青少年犯罪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现实中仍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发挥公安机关在防治青少年犯罪问题上应有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经验,建立防治青少年犯罪的专门机构,设置专职警察,开展“青少年警察志愿者计划”,以期开创公安机关防治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的行为是“非人行为”,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应当关注的是“人”而非“行为”。所以,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时,应当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和挽救而非简单的惩罚。因此,转变刑罚观念,进一步规范和改进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制度,制定一部系统的专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在非犯罪化思潮影响之下,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趋势在我国已经有所体现,这是对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新突破。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具体制度建构上,可以在实体法上减少未成年人罪名规定或规定未成年人特殊情形;在司法程序上,则应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和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人的犯罪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在综合因素中生物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犯罪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对青少年犯罪所起的作用更大,后者对成年人犯罪所起的作用更大。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的犯罪是成长中的犯罪。青少年正处在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急剧变化时期,这一时期,上述两种因素交替变化是青少年生理发育的一种自然表现。基因遗传和突变特性以及激素旺盛分泌对情绪、情感、行为的影响强烈程度都大于成年人,所以,他们的犯罪往往带有生物性因素作用的本能色彩。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治,不应忽视这些具有不良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暂缓起诉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应完善立法,明确暂缓起诉的适用条件、原则和程序等,为该制度的运行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央关于新一轮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有条件地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也提出"配合有关部门有条件地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作为今后司法改革的内容之一,已经被提上日程。对我国各地司法试点探索情况的比较分析,揭示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实践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探析轻罪记录消灭制度构建的相关问题,以刑法的最新修订动向为导向,提出构建我国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综合症”,是个人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学校教育等相互交错的结果。在犯罪的青少年中真正有暴力倾向的很少,大多数都有心理问题,因而要用心量疏导的办法去解决,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做好失足青少年的管理和帮教工作,净化社会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网络,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9.
少年警务制度是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犯罪预防和违法犯罪处置正式机制的第一个环节,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意义重大。目前,少年警务在运行过程中仍面临着专门机构缺失、警务理念滞后等问题,阻碍了少年警务由局部实践探索向整体制度构建的转型。随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公安机关应当顺应少年司法改革的趋势,从推动专门立法、建设专门队伍、完善犯罪预防职能、落实罪错少年处遇分级四个方面构建我国的少年警务制度。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方式成人化、犯罪手段残忍化的趋势日益突出,青少年情绪型犯罪的数量明显增多。加强对青少年情绪型犯罪的研究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