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贵州由于农村人口素质偏低,制约了农村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全面推进贵州新农村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目标任务,应采取六种措施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发展是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小城镇可以转移农村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拓展城乡市场,发展乡镇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小城镇要科学规划、放宽准入、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提升小城镇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不同,中西部地区农村女性人口的流动有着不同于东部地区的特点。从中西部地区女性流动人口的流动进程来看,无论对于流动女性自身还是对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实质意义和积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农村女性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意识与素质;发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作用;对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口问题是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关键问题。贵州农村人口存在着人口数量多、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轻、人口素质偏低和人口流出量大的一般问题;同时还存在着出生人口量较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等特殊问题。从人口计生工作的角度看,主要有法律法规的差异性、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脱漏性、利益导向的局限性和针对措施的滞后性等因素的存在。实现贵州人口计生事业新跨越,探索建立完善“九大机制”,要求进一步拓展利益导向政策,强化综合治理措施,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举措和逐步微调人口生育政策等措施,加快解决贵州农村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镇化的内涵就是在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或农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生产方式和文化观念向城镇现代化水平转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城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所在,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利于城镇化发展,制定发展战略应把它们联系起来考虑,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贵州城镇化率低,但发展空间广大。在已有的城镇建设中,存在着轻视规划、建筑千篇一律等问题。在加速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将城镇化与新农村、"最美乡村"建设同举,着力打造文化城镇、个性化城镇和"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综合解决农村各类问题和矛盾的新举措,农村城镇化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的有力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带来了新机遇、新希望和新动力。因此,在实践中必须使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农村城镇化有机结合,以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求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富裕、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而且要求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目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生态制度缺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从转变生产方式、合理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增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投入以及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和监督等方面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如何提升贵州省农村劳动力在全国劳务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创贵州劳务品牌,已成为加快贵州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要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同志在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加深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与建国以来新农村建设的不同点;正确认识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新农村与城镇化的关系;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及让各级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新大地等理论问题,切实用科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从而取得应有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与大中城市、小城镇建设一样,是实现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繁荣富强的重要一环。从构建我国治安防控体系的角度讲,加强新农村建设,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不仅能够有效地减轻大中城市和小城镇里无业流动人口犯罪的压力,而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治安混乱问题。因此,公安机关应借助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优势,构筑大中城市、小城镇和新农村一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以实现社会治安形势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中心.开展新农村建设要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业生产,进一步开发劳动力市场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问题关乎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大局,人口转移的实质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目前,流动人口存在超量、低质、盲动的现状,加强其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时代进入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阳明街道会同阳明派出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农民工”问题看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厘清了与流动人口相关的三大悖论,探索出了流动人口“一软一硬”的社会化管理新举措,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丹东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剖析和解决。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精神,就如何加快推进丹东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出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农村投入,破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确立主导产业,提高农业效益,强化新农村建设;培育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多种方式实施土地流转,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等4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流动人口在规模和流向以及市民化意愿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也对全省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建议紧紧围绕"人的城镇化",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的空间思维;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建设力度,改善流动人口生存发展条件,实现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突破与创新;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有针对性开展服务与管理,全面提升全省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关注民生、关注"三农"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上隆茶果场"产业式"移民模式从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产业化建设、农村城镇化及农民培训等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旨在对解决贫困地区"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关注民生、关注“三农”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上隆茶果场“产业式”移民模式从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产业化建设、农村城镇化及农民培训等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旨在对解决贫困地区“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京市农村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推进,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为更好地推进农村环境建设,应注重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积极推广生态治污经验,着力修复农村环境;二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建设保障体系,不断增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三是健全和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农民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四是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本文结合漯河实际,探讨了该市坚持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切实做到“依工哺农、以工促农”的成功经验,以及下一步加快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切实推动城乡和谐发展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建设好农村中学校园文化,有利于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也有利于促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构建出一个人文与环境,人文与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