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民主行政与行政民主有着不同的理论渊源,它们在参与的面向(主体)、追求的目标、主要论题域、主张的理性类型等各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按照民主化程度的“高-低”两分法,从逻辑上可以建构出民主行政与行政民主的四种关系类型.传统中国倾向于“低度的行政民主+低度的民主政治和行政”.受制于现行政治体制,中国近年来在民主行政方向的改革成效甚微,而在行政民主方向的改革却进展顺利.然而,行政内部民主的发展并未能促进外部公民参与,反而带来了一系列困境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内在性”问题、地方政府权力出轨和行政的政治化.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将严重侵蚀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带来政府治理危机.  相似文献   

2.
危机管理的民主与责任的研究,以现代危机管理理论为基础,从行政法学和政府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具体论述危机管理各个阶段中的行政民主性和政府责任性问题,包括危机管理中行政权力配置范围和程度问题以及危机管理政府责任中的政治责任和行政责任的区分等;另外,从广义危机管理出发提出了社会本位意识建设,并分析了危机管理中的行政权力双刃剑效应、免责标准、政府改革以及国际交流和合作等问题,以期有助于危机管理的机制和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危机治理都是以政府为中心的单向治理,这种治理模式有助于迅速控制危机事态,缓解危机,并为危机治理提供效率上的支持。但是在公共危机中,因为单中心的治理模式导致的泛效率化倾向与与行政集权容易使民主生存的空间被挤占。那么在此语境下,将危机治理的效率价值与民主诉求通过程序进行整合,建制法治民主,并实现政府、公民和社会团体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与协作,以此来彰显民主的价值诉求,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当然之意。  相似文献   

4.
论公共行政发展的民主价值取向与政府行政模式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行政发展所蕴含的民主价值取向是推动政府行政模式从效率至上向社会公平至上和服务至上模式转换的重要因素,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西方国家在现存制度框架内推行政府改革、发挥政府的行政效能和体制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合力、间接维护政治统治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在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研究公共行政的民主价值取向与政府行政模式转换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实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政治建设目标,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我国的政治学家也认为,从现实政治的角度看,协商民主也是当代西方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发展之一。协商民主是西方民主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标志着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存在着体现协商民主特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如今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以争取人民选票为中心的选举民主被认为是实现民主理想的最佳方式,甚至成为衡量一个政治共同体是否民主的唯一标准。但选举民主与生俱来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政治极化。政治极化,已经成为当今实行以选举民主为主要民主形式政体的重大弊症。晚近西方兴起的协商民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选举民主的局限,降低了政治极化,但由于协商民主自身的不足,以及其地位仍处于选举民主的补充地位,其克服政治极化问题的作用非常有限。解决政治极化问题,既需要进一步发展民主、完善民主,更重要的是要从国家治理的视域进行审视,运用法治等多种手段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协商治理是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基础的公共治理范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协商民主实践场域,相较于西方协商民主,中国协商民主能够有效规避西方协商民主的弊端,具有促进党群关系的和谐化、扩大公民政治的参与度、提高决策实施的科学性、制约行政权力的扩张力等治理优势.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全面提升各主体对协商民主的认知,以党群互动夯实协商民主的基础,突出信息技术对基层协商民主有效赋能,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法律支撑等.  相似文献   

8.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从"器物"现代化向"制度"现代化转变的突出表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助于推动国家宪政体系建设,为国家治理奠定制度基础;有助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有助于涵养社会核心价值,夯实国家治理的公民社会基础;有助于社会合作共赢,有效应对转型危机和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9.
政治民主向行政民主拓展的逻辑与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民主给人民管理国家、维护自身权利设定了制度框架,提供了权力运行的政治基础。在政治民主的约定和规范下,只有最大限度地实行行政民主,让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渗透到行政权力行使的始终,实现对行政权力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消极控制,才能使行政权力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行政公开与行政参与是行政民主的主要制度特征。把握政治民主向行政民主演进的历史逻辑,通过理念嬗变、组织结构扁平化、权力下移、运行机制完善和电子政务的推行等手段,适时适度地推进行政制度和体制变革,加快行政民主化进程,是当代各民主国家面临的共同抉择。  相似文献   

10.
增进共同福祉与解决冲突是政治的两大功能,也是政治合法性的两大条件。其中,后者是政治合法性的决定性条件。民主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合法的政治模式,一是因为在存在根本性利益冲突且只能以某些人的牺牲为条件来解决这种冲突的情况下,以一人一票和多数统治为内容的民主构成了一种解决利益冲突的公平方式;二是因为社会成员对于民主的价值本身不存在认识上的冲突。随着多元社会的形成,民主的合法性条件受到挑战,从而陷入了合法性危机。西方学者对这一危机做出了回应,但现有的回应并不能使民主走出危机。  相似文献   

11.
西方民主治理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出现价值认同、社会整合和政治运作上的困境,这很大程度与其民主政治本身的治理结构缺陷不无关系。与此不同的是,由于统一战线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及其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治理特征以及所体现出来的政治原则,统一战线治理在中国国家治理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有效规避了西方民主的治理困境,彰显了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成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根本区别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理论适应性和功能适应性。作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键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深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强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构,不仅能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还能促使政府建立良性治理机制,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代议制民主长久以来都是西方主流的民主模式,但是它却已背离了古典民主理论中的"民"、"主"的原意,十分警惕大众参与和分享权力的民主维度,这种以选举为标志的民主模式把民主政治的重心从公民转向了职业政治家,从公众参与转向了选举竞争,民主政治成为了政治家的统治、精英的统治,而非人民的统治。参与式民主理论则复活了古典民主的主权在民精神,有助于孕育和培养公民德性,保障公众权利与落实公众的政治社会义务。因此,参与式民主理论对我国当前的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虽然民主与权力在逻辑和实践上都是难以相容的,但民主与集权的博弈贯穿于人类不同阶段的政府治理过程。农业型的自然经济决定了农业社会的高度集权与有限的民主,以官僚制为基础的工业社会政府治理,强调的是精英民主,在后工业社会,服务型政府是实现政治民主的政府治理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国外学者从反思选举民主以改进决策、政治参与、治理形式等视角理解协商民主的内涵,习惯于向发展中国家推销其民主理论,并没有肯定中国民主政治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国内研究从探讨协商民主之于中国民主政治的"意义"、"价值"转向论证协商民主的"真实存在",并建构本土化的协商民主概念,同时,关注人民政协实践问题,总结经验规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研究注入了新内涵。后续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研究的深层次拓展应着重思考人民政协的治理特性。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在中国有着丰富的实践,已形成了一种政治文化。中西方都有协商民主,在政治文化视角下,中西方协商民主有着诸多不同。相比于西方的协商民主,中国协商民主有着制度性、广泛性和系统性的优势。中西方协商民主及其政治文化虽然存在很大差异,但协商民主作为全球共同的可供选择的国家治理模式,中国协商民主的优势应通过政治文化的身份对外输出,为全球的国家治理提供一种实践路径,在政治文化领域作出中国的贡献,彰显大国责任。  相似文献   

17.
将协商民主制度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探索和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借鉴了西方民主理论的协商民主理论的名称,但内涵具有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实践经验的提炼、概括和总结。在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理论和制度两方面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协商民主理论作为代议制的修复在西方兴起以来,国内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对协商民主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内涵界定、特征、价值意义、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比较以及协商民主的践行困境等方面。通过对协商民主理论的介绍与探讨,加强了学界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民主作为政治上层建筑 ,其产生根源在于经济 ,在于多种经济形式、产业形式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国家消亡后 ,社会管理依然存在 ,“国家形态”的民主将由“社会形态”的民主 ,或称“管理形态”的民主取而代之。行政体制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社会形态”民主的重要载体 ,因而搞好政府体制改革 ,增强行政体制的民主管理功能 ,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中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并以此界定了人类现代化新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现代化新形态,其之所以具备西方现代化模式难以企及的独特优势,根本就在于它是建立在人民逻辑之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直接展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其建构的现代民主政治新形态中。由此在创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必然与现实必需基础上,生发出以“民主化”的不断更迭来推动“现代化”发展转型的政治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新时代语境下作为这一逻辑发展的新路向,不仅从认识论上促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转向,而且通过与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建设的耦合互促,科学有效处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以及赓续创新传统民本思想及其治理智慧,在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确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方法论体系。在从理论层面厘清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关系后,要从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和统一战线等实践场景中挖掘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平台,进而把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向崭新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