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虚拟社会治安舆情的引导与规制既是虚拟社会管控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舆情引导与规制的重要理论问题。随着当前虚拟社会治安舆情载体的多样化,治安舆情呈现出草根化话语环境、与手机结合紧密、形成传播快捷、网民社会心理与行动演变快等特征。营造一个理性的虚拟社会治安舆情环境应努力平衡公民基本权利与行政权二者关系,遵循公益性原则、技术防范与社会管控相结合原则、比例原则等,架构有限干预、有效引导、依法规制等基本方略,从而实现虚拟社会管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虚拟社会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社会管理已经延伸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伦理、道德等众多领域。虚拟社会在给网民带来便利与快乐的同时,也产生很多社会问题。做好虚拟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策主要有:加强网民思想教育;健全虚拟社会法律法规;提高民警队伍整体素质;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构建虚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解决虚拟社会管理是当前公安机关执法的难点,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安秩序的管理者,不仅对现实中的实体社区进行管理,还应探索对网络中的虚拟社区的有效监管。做到:1.虚拟人口管理实有化;2.虚拟场所管理具体化;3.虚拟社区管理主动化;4.虚拟社会管理法制化;5.队伍建设技术化。  相似文献   

4.
“治安承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种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安承包"是近几年出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种新的形式,符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论要求,是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型实践,并形成了治安承包的鲜明特点管理规范化;工作职业化;报酬结构化.基本达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开展社会治安状况评估,是树立情报引领警务理念、准确把握社会治安现状的基本前提,是节约警务资源、提升公安机关打防管控效能的迫切需要,是争创人民满意、改善警民关系的有益探索,是推进公安部"四项建设"、驾驭新时期社会治安局势的有效载体。从衢州市公安局的探索与实践看,开展社会治安状况评估,取得了"一个回归、四个转变"的成效:警务工作回归本源;警务决策由"盲动型"向"精确型"转变;工作状态由被动防御型向主动打击型转变;工作模式由突击整治型向常态整治型转变;作战规模由单打独斗型向合成作战型转变。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进程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治安问题。以德阳市为例,根据2000-2015年城镇化发展和社会治安形势有关数据,从"积极的主体事物也会派生消极因素"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可见一斑。德阳市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派生出的消极因素对社会治安构成诸多影响。对此,应有针对性地从以下方面优化社会治安环境: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筑牢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物质基础;重构价值规范体系,夯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根本保障;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体制机制;构建现代警务机制,做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方式手段。  相似文献   

7.
首都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四张网"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的问题.遵循织网规律,织严织密每张网,是"四张网"有效衔接的基础;认清"四张网"衔接的实质,明确"四张网"衔接的影响因素,是"四张网"有效衔接的关键;正确处理系统与要素、条与块、实体与虚拟三对关系,是"四张网"有效衔接的条件;规范警务运行机制,建立监督考评体系,是"四张网"衔接稳定长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期社会治安治理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治安治理模式。一般认为这一模式起始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初期,而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历史特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思想理论的历史联系、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机构渊源三方面分析,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思想实际历史可以上溯于中国共产党早期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权时期。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驾驭动态社会治安的主要抓手,是保障公共安全的关键所在。从战略角度而言,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应着重抓好抓实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即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从源头上消除矛盾集聚;凝聚思想共识,创造良好氛围;注重顶层设计,确保建设质量的提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信息技术应用;顺应改革趋势,夯实基础防控;健全配套机制,抓好责任落实;完善"协同共治"机制,彰显"拳头"作用;牢固树立良法善治的理念,密织社会治安防控法治网。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社会治安协同治理理念深入人心。面对基层社会治安治理中存在的条块关系衔接不畅、社会综治力量黏合度不高、公共服务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海宁公安推动建设联勤警务室(站),打造集"安全防范、社会治理、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社会治安协同治理战斗实体,破解部门职责边界模糊困境,实现跨事权集成、闭环式管理;息纷止讼除隐患,有效压降、分流、化解警情;优化服务职能,更好更多惠及民生。以联勤警务室(站)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安协同治理,需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拓展社会治安协同治理的最广参与度,紧紧盯住源头治理这一关键点,激发科技赋能的最大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络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给公安机关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社区警务,是公安机关顺应时代发展大趋势的需求。公安机关依法、主动、公开管理互联网络,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构筑全面覆盖网络虚拟社会的综合防控体系,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降低警务成本、整合警务资源、创新警务模式、提高警务效能、促进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社会应运而生。基于虚拟社会匿名、开放、高度自治等内在特点,决定了公安机关对其管控存在较大难度。由于网上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关联性、聚合性和敏感性不断增强,公安机关构建虚拟社会管控机制已成必然之势。从其内在特点着手,了解虚拟社会易导致的社会问题及公安机关实际管控中面临的制约因素,从引导虚拟社会自律、解决管理前端缺失、提升虚拟社会违法犯罪查处力度三个方面系统构想虚拟社会管控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3.
"虚拟社会"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对整个社会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社会政治稳定的现实威胁也日益凸显,成为公安工作的第二战场。近年来境内外"三股势力"把互联网作为其分裂破坏的重要工具,在网上大肆宣传、煽动和非法结社,恐怖活动网络化的趋势愈益突出,而反恐治安防控体系在立法、机制和技术等方面明显滞后。应切实把握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共振的特征,加强和完善"虚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虚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虚拟社会"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和新疆维吾尔文官方网站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时代,和谐警民关系作为公安工作追求的理想目标,不仅要求存在于现实社会中,而且也应当包含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容易滋生网络谩骂、网络谣言和网络"群体极化"等现象,使公安机关在建设网络空间的和谐警民关系中面临挑战。因此,公安机关只有探寻引导网络舆情的有效方略,才能实现网络社会的警民和谐和现实社会的警民和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以现实社会结构为基础,通过数字化形式展示出来的虚拟社会,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浓缩社会空间、拉近人与人距离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新问题.作为社会治安治理的主要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在对虚拟社会的管理中承担主要作用,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加强对虚拟社会的引导和管理,是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新考验.  相似文献   

16.
虚拟财产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中孕育而生,虚拟财产是一种新型的财产类型,虽然存在于网络虚拟空间中,其价值却实现于现实的世界。这种存在于无形社会中的财产越来越凸显出传统法学理论的不足,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变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虚拟类群体性事件是指网络群体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围绕某一主题或者相关主题,利用网络制造的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行为。虚拟类群体性事件大致分为热议型、娱乐型、攻击型三种类型。信息交换的便利性、需求选择的自由性、虚拟空间的匿名性、社会制度供给的缺陷性是产生虚拟类群体性事件的客观原因,其中社会制度供给的缺陷是深层次原因;公众有了解事实真相的心理需求是主观原因,引起群体性网络攻击事件的心理因素多种多样。虚拟类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功能具有双向性,其对社会的影响利弊并存,只有辩证地看待这些影响,才能在处理中做到趋利避害。正确引导和控制虚拟类群体性事件,有助于维护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治安行政处罚的法律,一般称为违警罚法,它是各国保障其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工具。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使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以及处理相关治安问题时有法可依,对促进社会和谐、雏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维护治安秩序,需要多种手段,不单是处罚。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公安机关的执法实践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型治安案件。只要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行政管束、调解治安纠纷、量罚趋向轻缓,就能够体现立法宗旨,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