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刑事侦查工作中,普遍存在将"侦查员"与"技术员"的工作截然分开的现象。侦查员只负责外围调查访问、采取侦查措施、审查讯问等方面工作,很少去现场或根本不去现场;而技术人员的工作也只停留在现场勘查这一阶段,不能继续深入到下一步侦查工作中去。侦查和技术不能有机结合,这种做法违背了科学的认识规律,是值得商榷的。在现场勘查、审查讯问、发现和认定嫌疑人三个阶段,探究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如何有效衔接,对提高破案率、培育新的破案增长点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对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过程中要注意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在收集和使用证据时要注意依法对证据形式的转换,注意对预谋案件的取证问题,注意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以适应刑事审判工作的需要,保证刑事诉讼法的正确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3.
情况证据亦称间接证据,是不能直接推导出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但在侦查与审判中,情况证据推导证明案件事实的功能并不亚于直接证据,甚至比直接证据更为重要。如何让情况证据在刑事侦查和刑事审判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是当下亟待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刑事司法领域中的讯问笔录是言词证据①的重要内容,它建立在公诉人与犯罪嫌疑人话语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于检察官审查案件的记录中。公诉人在言词证据固定中往往不能真实、客观地反应接受讯问者的意图,从而使犯罪嫌疑人在讯问终了时已或多或少的承受了对他不利的法律评价。文章从法律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将讯问对话的内容和转化为言词证据之笔录进行比照,分析这一过程给检察机关与犯罪嫌疑人两造②带来的不利局面,最后尝试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视频侦查中,与刑事案件客观事实存在某种关联、具有侦查线索价值或诉讼证据价值的视频资料是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关联视频。收集关联视频需要做好现场勘查、调查走访及现场分析工作。而高效、精准地查找、收集和甄别关联视频,离不开刑事案件构成要素思维、刑事犯罪过程思维以及侦查经验直觉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刑事犯罪呈现出国际化、集团化、职业化、智能化、流窜化等特点,犯罪形式更加隐蔽,手段日趋狡猾,刑事侦查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而讯问是获取犯罪直接证据的有效侦查手段,因此把握讯问的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讯问的基本特点入手,探讨了影响讯问的主要因素,提出应遵循讯问的基本原则,正确调控讯问的语言策略和心理策略,合理运用讯问技巧等观点,从而有效把握刑事侦查中讯问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证据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务两方面论述英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与证据制度的新发展,包括刑事侦查中警察权力的强化、刑事公诉中的检验标准、刑事审判中的证据开示以及非法证据的排除等。  相似文献   

8.
讯问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刑事侦查手段.职务犯罪案件由于侦查难度较大,更加凸显询问策略和技巧在整个侦查中的作用,因此,对职务犯罪案件讯问策略的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工作.本文在对职务犯罪案件特点及犯罪主体心理作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讯问策略类型及其在职务犯罪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故意杀人案件是一种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性犯罪案件。该类案件呈现出案前多有预谋、现场留有丰富证据、因果关系较为明显、犯罪嫌疑人讯问中畏罪心理比较突出等特点。对故意杀人案件嫌疑人的讯问要遵循熟悉研究案情、采取恰当的突破方式、采取适当的讯问策略以及深挖犯罪的基本思路。同时,还应从犯罪事实和犯罪证据方面把握对故意杀人案件嫌疑人的讯问。  相似文献   

10.
讯问在侦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论是从立案到摸底排队,还是从查证线索到审查犯罪嫌疑人,讯问都是一项重要的侦查活动。然而在侦查实践中,对于一些较难攻破或证据掌握尚且不足的案件,讯问人员难免会用到一些具有欺骗性质的讯问手段,而且在不少案件中都是运用此种方法获取证据进而破获案件的。文章先从讯问中的道德与诚信问题分析入手,对讯问中欺骗性手段的心理依据、几种主要欺骗性手段以及欺骗手段限度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讯问工作是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进行的侦查活动,具有直接对抗性。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通常会使用反讯问手法阻碍讯问工作,妨碍查明案件事实,甚至导致讯问工作陷入僵局。反讯问手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切断言语信息交流渠道、传递虚假信息、传递部分信息和公然采取暴力动作进行抵抗。讯问人员要熟悉各种反讯问手法,以掌握的案件事实和有力证据为基础,利用犯罪嫌疑人反讯问供述中的矛盾和弱点,采取适当的对策,迫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其罪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权保障意识的持续增强,加上犯罪类型由传统接触型到非接触型犯罪的嬗变,原有刑事案件讯问模式和证据取得方式都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质疑。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及相关解释都明令禁止以欺骗方法收集证据,但"欺骗性"讯问手段已被世界各国刑事讯问所认可。纵观我国各个时期的刑事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含有欺骗性的讯问手段予以默许。对"欺骗性"讯问进行原理探析和方法研究,在学理范围内结合刑事案件讯问实际为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是对"欺骗性"讯问手段加以规制、对讯问成果进行保护、及时查明案件事实并破获积案要案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机关既是行政执法机关,同时也被赋予刑事侦查职能。新《刑事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这为行政证据司法化提供了依据,同时也给公安机关执法取证工作提出了挑战。实践中,因公安机关采用不当手段或违反法定程序非法取证,导致可能转化为刑事证据的行政证据能力降低,甚至丧失。因此,需要以规范公安机关执法取证行为为基点,提升行政证据司法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检察官在审查起诉阶段同时扮演犯罪指控者、案件调节者、诉讼监督者三种角色,不同角色的检察官运用证据的方式各有侧重。审查起诉过程中的证据运用主要包括证据的采纳、采信、印证和自由心证的形成四方面,目前存在未能积极引导取证、自行取证,证据审查粗糙、证明力判断不准确,证明标准理解不到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通过操作层面的规制和意识层面的转变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反腐败斗争日趋严峻的现状下,腐败案件多由纪委负责调查突破,而纪检监察机关将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给司法机关的过程中,就涉及到纪检监察证据如何转化为刑事证据问题。当下纪检监察部门所移交证据的现实运行方式中实物证据以及言词证据转化过程中存在程序性问题,如目前纪检监察证据诉讼化在监督被动、程序规范、法律缺位方面所存在的弊端。纪检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在内涵、属性、特征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纪检监察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共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要有效实现证据诉讼化,就必须构建统一协调机构、科学立法、提高办案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6.
2012《刑事诉讼法》对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予以认可,从理论维度对传统的证据转换说予以否定,行政证据刑事司法化应运而生。较证据转换说而言,行政证据刑事司法化更符合立法原意,体现刑事法律的体系化,遵循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诉讼效率的价值,对立法完善起着导向作用。有效衔接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离不开司法人员合法、正当司法:明确行政证据在刑事司法程序中的重要性以及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生活和刑事侦查、刑事审判中,电子形式的图像证据已经成为主流,因而应对这种与传统图像证据截然不同的新兴证据形态,必须从证据规则、证明过程等角度进行全新的探索。图像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认定,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为证据规则和刑事证明的理论提供了新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博弈论在侦查讯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对于变幻莫测的侦查讯问而言,博弈论却不是万能的。面对种种复杂突变的情形,侦查人员既要利用各种讯问技巧和信息优势成为博弈中的优势者,又不能对讯问和口供有着过高的依赖。尤其在遇到讯问瓶颈时,侦查员不能过于急躁而违法审讯,也不能因为障碍而过早放弃,证据是全方位的,只有从各个方向和角度进行突破并获得各种证据(尤其是物证)才是刑事侦查破案的至上良策。  相似文献   

19.
行政程序证据的充分利用有助于提高经济犯罪侦查的效益,使经济案件证据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在行政程序证据的应用过程中,只有区分行政程序证据和刑事证据的差异,重视将行政程序证据转化为刑事证据的必要性,注意不同类型证据在转化过程中的问题,才能实现对行政程序证据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0.
现场勘查的任务就是查明犯罪现场情况,发现和收集证据,研究分析案情,判断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为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因此,现场勘查在侦查破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进一步加强现场勘验工作,提高现场勘查质量,是做好刑事侦查工作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