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课作为思想认识导向课 ,是大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也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开端。适逢全国人民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之际 ,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应当积极行动起来 ,以《纲要》实施为导向 ,大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 ,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 ,切实增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 ,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是发挥"纲要"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键。采取合作性的专题研讨教学模式,是提高"纲要"课堂吸引力和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价值体系、信仰体系转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创新改革该课程教学的建议,拟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实效性、创新性、规范性,实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提出"努力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但当前大学生们普遍对思政课不感兴趣。思政课教师如何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成为一名受大学生欢迎的教师,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  相似文献   

5.
"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建立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达到知识的传递和态度、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体验式教学方法为主,把政治理论、教学形式、教学对象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而思想政治教育课实践教学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文章将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实践教学为例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践教学路径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重要保障。但现实中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针对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从社会转型期的现实原因、大学生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教学途径探索、教学立足点选择、青少年心理发育叛逆期关注、课程教学观念转变等方面分析问题、探究原因。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三个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教会和引导大学生理解历史逻辑;帮助大学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门课程,利用历史影像资料、乡土素材、红色资源、历史图片、历史人物、革命诗词等特殊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有利于提高该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不少专家学者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材、教学模式等方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进行研究,取得较好的成绩。随着自媒体的到来,微语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基础课》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如何发挥学生、教师在《基础课》中的"双主体"作用,切实有效的转变《基础课》的教学,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2.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厘清了村委会"海选"与"直选"的定义,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联系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践,分析"海选"与"直选"的利弊.总体而言,海选更能体现民意,更具发展前景,但实行"海选"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要加强引导,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陈伟 《理论前沿》2006,(8):13-14
“青春创业行动”是一项以激励青年创业、帮助青年就业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文章对“青春创业行动”的“四轮马车”模式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歌德这个“世界文学”的肇始者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界定,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对“世界文学”的具体内涵做出说明,从而导致后世研究者关于“世界文学”提出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在一个“世界性”与“民族性”分别都需要重视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拥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8.
为增强学生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公安司法实践中的逻辑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对现行法律逻辑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增加一部分数理逻辑知识,把"范式"纳入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解读“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分析及其泛化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公共利益这个公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内涵的解读,学术界众说纷纭。然而,公共利益概念在公法学界和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让我们难以忽视对它的关注。文章即从公共利益的概念出发,重点关注对其内涵的分析以及泛化防范原则的探讨。文章指出,当我们试图探索确定公共利益内涵时,不能仅从抽象的角度来考察公共利益,而必须把各种不同的利益予以特定化时才能确定。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找到防止因公共利益的泛化而给个人利益造成损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都不是刑事证明标准。“客观真实论”与“法律真实论”之争是关于诉讼认识的观念之争 ,而不是关于刑事证明的标准之争。两者虽然在表面上就刑事证明标准展开了争论 ,但其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 ,学界将两者之争视为刑事证明标准之争的看法是一种误解。我国传统证据理论对刑事证明标准的错误概括以及对证明标准的主观性的忽视甚至否定 ,是这场讨论并没有真正涉及刑事证明标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