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英杰 《理论前沿》2008,(18):F0002-F0002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近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指出,“当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发生的市场动荡,在战后时期是没有先例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仍在持续,对世界经济造成的风险累积效应何时、以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释放山来,仍是一个未知数。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风险是流动性危机。美国财长保尔森7月2日在伦敦发表讲话时再次呼吁银行继续充实资本规模,确保可用信贷。  相似文献   

2.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不断蔓延。次贷危机主要是由于美国国内房地产市场下滑导致,金融衍生品市场起到了加速危机传导的作用,并使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破坏严重,资本市场大幅动荡,多家重量级金融机构濒临破产窘境,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进入经济下行周期。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经济必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山东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春季以来,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遭受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为发端的美国"次贷危机"的日益蔓延,引发了令全球震惊的"华尔街金融海啸"。目前,由此"海啸"引发的金融危机正以我们无法预计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在全球发展着。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已经趋于一体,中国金融市场融入世界是大势所趋,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和近期欧美主权信用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实体经济低迷徘徊,促使人们对金融创新进行反思。论文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路径分析,金融创新其实质是金融衍生品不断推出、风险不断转移、无限延长的过程,进而剖析了金融创新的风险表现及其成因,提出建立对金融创新风险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理的一体化全程风险监管机制,以期达到对金融创新风险的可测、可防和可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直接原因是美国住房市场降温、货币政策调整、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创新、信用过度膨胀、金融监管放松等因素造成的结果:次贷危机对美国及全球金融和实体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经济出现衰退。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对我们了解和认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经济现状、矛盾及发展变化规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由于政府决策与监管落后于金融创新的步伐,美国遭遇了严重的次贷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金融海啸。而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相当复杂,因此以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为典型案例,以危机应对组织及其互动关系网络为对象,采用块模型方法,探究金融危机应对网络的结构与金融危机应对效果之间的关联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次贷危机应对网络在纵向结构上呈现出"上疏下密"的钟摆结构,在横向上呈现区块离散结构,不利于提高金融危机的治理效果,为提高中国金融风险防范能力,需要构建纵向上扁平化,横向上联系紧密的金融风险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7.
财政政策是经济调控非常重要的措施和手段.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爆发,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通胀压力增大,经济增长总体放缓.面对这种形势,沁阳市果断出台“应对危机十二条”办法,有效化解了危机导致的困难和矛盾,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金融危机反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了全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为人们深刻认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和本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成功应对,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因此,我们要汲取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茹璧婷 《理论前沿》2008,(18):38-38
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2月份显现,3月份初次爆发,此后不断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国周边市场和全球经济的波及程度也越来越大。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直接影响比较有限,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其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0.
新词解释     
《社会主义论坛》2008,(10):31-31
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1.
我们正站在时代的转折点上。2008年,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颠覆了美国的金融格局,进而席卷全球,重创世界经济。叱咤风云的五大投行一夜之间如遭大劫,冰岛的国家经济一度濒临破产边缘,“金砖四国”新兴经济体的股市全面暴跌,市场前景一片黯淡,世界仿佛掉入“2012末日”般的惊恐和混乱之中。——美国资深金融人土格林斯潘将这场风暴称为“百年一遇的危机”,堪比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这一年多时间来,人们深感其份量!  相似文献   

12.
从金融海啸看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产品创新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风险,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它也蕴含着极大的金融风险。本次金融海啸的重要成因和直接导火索是爆发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这使人们不得不对金融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重新给予高度重视和新的审视。加强对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已经不仅仅是个别金融企业、金融界甚至某个主权国家自身的经济问题,它将影响到全球的经济发展。本文围绕金融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美国的经验教训也给我国防范金融危机提供了重要启示,必须防止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与崩塌,注重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防范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源于次贷危机。应对金融危机,应重新构建新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打破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国际联合监管;完善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难逃其责。各国及国际组织为了应对危机采取了相关措施,预示着世界金融监管体制进行的变革。本文以金融监管体制变革为切入点,研究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建构的具体情况,提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为未来金融立法进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通过对美国次贷及其证券化过程和次贷危机演变的描述,对次贷危机中各相关方的非理性逐利行为,美国持续多年的低利率水平、流动性过剩、房价持续上涨对危机积聚的影响以及美国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背景和导致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重视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手段,谨防在金融创新过程中的监管空白和高度关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金融危机看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国家大型金融机构大部分完成了从传统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转型。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引致全球金融海啸。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带给人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就是,在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业务单一化的中小商业银行及大型专业化金融机构纷纷倒闭和破产,而绝大部分大而全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却在危机中平安渡过。因而,我国金融业不仅应进一步发展自己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而且应加快混业经营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愈演愈烈,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迅速蔓延,对我国经济和企业的影响也逐渐加重.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回落,出口增速下滑严重,不少行业增速放缓,有的行业甚至出现亏损.我们要沉着应对,立足自身,抵御严冬,保持云南省属企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持续了一段时间,各个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其影响面广,涉及金融、经济乃至国家安全、世界政治格局。对这场危机的未来发展目前还难以确定,会持续到何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如何?见仁见智。但仅就目前而  相似文献   

20.
肇始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给中国战略资源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改善带来的机遇。首先,中国应该利用金融海啸中树立起的正面影响,积极开展石油外交,扩大油源。其次,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空档,加强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同时我们也要抓住时机,初步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威;通过适当的制度优越性和指引变革理念的宣传,强化意识形态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