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校园文明是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特征,是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四有”新人的基础工程。校园文明建设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要地位,以育人为中心,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增强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论述了校园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从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着手阐述了校园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对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忠诚、责任、奉献”校训,集中表达了云南警官学院核心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明确了全院师生共同奋斗目标和根本行为准则。校训精神的宣扬和实践,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袁成伟 《工会论坛》2001,7(1):91-91
进行校园文明建设 ,是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 ,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优化育人环境 ,建立优良的校风、学风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创建文明校园的过程 ,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 ,更是思想政治工作高度体现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涉及全局性的工作 ,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邓小平理论规定着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深刻地说明了政治方向是学校工作的灵魂。为了创建文明校园 ,必须…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永动力。2006年,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全面提升师生文明素养、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结合高校特点,在创建工作思路和方法上勇于创新,推出“文明修身”、“学风建设”两项工程,极大地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的内涵,促进了师生整体文明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文”和“质”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文”是指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质”是指事物的实质,内容。道德文明也包括“文”和“质”两个方面。道德文明的“文”是指道德文明的外在形式、表现,如道德文明的礼仪、规范等S道德文明的’质”是指人的内在素质,如人的思想、信仰、情感、习性等。道德文明建设应坚持“文”和“质”两方面的建设并重,这样,才能保证道德文明的健康发展。一、“文”和“质”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道德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文质并重,这是由二者在道德文明中的价值和地位决定的o道德文明形式即“文”的…  相似文献   

6.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着眼于创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服务经济建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加大文明创建力度,“三个文明”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先后获得“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安全文明校园”、“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等称号。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是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而大学精神则构成了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作为大学校训 ,应当是对大学文化的的理性抽象和认同 ,是对大学精神的凝结。“崇德明法、弘毅致公”的新校训反映了新时期甘肃政法学院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风格 ,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共性传承与个性张扬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是山东大学的校训。这一校训指出了山大人所应达到的为人、为学之境。"气有浩然"意在"为人",在平时的修养中要形成立于天地之间的正气;"学无止境"意在"为学",对知识的追求应保持一种虚心、积极的心态。这一校训恰当地概括出山东大学百余年的追求,承载着人们对山东大学的期望。  相似文献   

9.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创建于1901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一百多年来,一大批学界泰斗、栋梁之才都曾在此执掌教鞭或蒙沐教泽,不仅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而且在数理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令世人仰慕的成绩,被《大英百科全书》列为中国著名大学之一。  相似文献   

10.
和谐校园包括各个要素的和谐,校园政治民主、文明法制的和谐,校园文化的和谐。和谐校园建构是培育校园和谐伦理精神、建设校园先进文化、推进和谐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在建构和谐校园中起着独特而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发挥其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参校政、议校策”作用,以高校统一战线的“智力、文化资源”推进和谐校园发展,发挥高效统一战线的“团结、凝聚优势”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之一。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各级党委、政府长期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认真实施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以及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始终保持资源林政管理严打高压态势,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态产业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森林玉龙”。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部门,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中起着带头和表率的作用。近年来,高校失信现象屡有发生,其危害性与隐患性不容忽视。在广东开展“三打两建”活动之际,“建诚信校园、育诚信学子”已然成了一项紧迫的任务。文章以“三打两建”为契机,深究“诚信”之重要性,摸索出“建诚信校园、育诚信学子”的系列措施,以期建立、健全高校诚信体系,为建设“幸福广东”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3.
200856月18~20日,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与德育工作评估专家组一行7人,通过听取汇报、校内和校外实地察看、查阅材料、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听课等对学院的校园文明建设及德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校园文明建设与德育工作达到了山东省高等学校校园文明建设评估标准和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检查评估标准,两项评估成绩均为优秀。  相似文献   

14.
由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等五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人类文明大趋势与社会主义文明”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专家和学者围绕“人类文明大趋势和社会主义文明”这个主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本文对与会学者的主要观点: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力量,应对入世和办好奥运与青岛的城市文明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概括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寓意深刻,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树起了新的标杆。同时,更为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起到了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八荣八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应有理念。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以校园为载体,以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稳定有序、协调发展为核心和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学生发…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高等学校文明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专家检查组于10月14、15日对我院文明校园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经过认真、全面、严格的检查,认为外交学院经过3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校园面貌和育人环境有了明显的变化,师生员工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有了很大的提高,工...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安全涉及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的方方面面,营造稳定、文明、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对促进“平安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要以新的眼光和新的视野探究高校校园安全,在软件和硬件上齐下工夫,以科学的公共管理理论着力改善体系和机制,在预防和治理上狠下功夫,确保校园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高校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晴雨表,历来是国家、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建设公平正义、高效有序、安定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成为每一位“大学人”孜孜不倦的追求。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担负着维护秩序、教育学生、建设文明和谐校园的使命。通过对云南警官学院以制度创新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的实践探索为例,归纳出这一成功教育模式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范围看,加强区域合作,在区域合作中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各高校都十分注重国际的合作交流,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国内大学的校际合作则是不太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合作领域,也就有了进一步思考与实践的空间与可能。作者以山东大学学生的“第二校园经历”为例,指出山东大学近年来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提出国内大学合作计划,开展了以学生“第二校园经历”(本科生访学、研究生访学)为主要内容的合作项目,以学生为载体,使学校成为多种校园文化交流的平台,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教育创新的实践与探索,国内大学合作顺应了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适应了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的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但其文化建设却面临先天“发育不足”和后天“营养不良”的尴尬境地,致使校园文化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把握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就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一些反思,同时结合高职院校的职业要求、高职特点和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实际。提出重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