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呆障和改善民生:公共政策的合理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瑶 《理论前沿》2009,(24):40-41
保障和改善民生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合理价值选择。应着重从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入手,推进公共政策制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保护基本民生。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受到社会发展的约束与制约;构建起符合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要求的社会整合机制,必须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制度建设与社会体制建设、加强社会危机管理以及增进社会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进程中,济南市把阳光民生救助体系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创设了新的社会救助模式,由统一的救助服务机构整合利用各类救助资源,集中管理困难群众救助信息,统筹实施社会救助,实现了社会救助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规划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十二五”规划完全明确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这对于“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町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6.
民生论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民生状况也有很大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民生问题日趋严峻,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生理论,形成了以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并以此指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活动,重点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民生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基础性民生建设对于扩大民生保障体系、提高民生效能和促进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性民生是基于需求侧的民众基本需要和供给侧的国家发展目标及现实条件而确定的民生保障内容及水平。现阶段我国基础性民生建设主要涉及基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基础教育、基本健康服务、基本就业服务,以及针对特殊人群的基础性民生保障等领域。应该推动形成以基础性民生建设为主的社会政策体系,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扩大和提高基础性民生建设,实行更加积极的社会政策,注重提高公平性,加强和优化基础性民生建设中的多主体责任分担及协作机制,并积极构建福利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民生理念和民生举措,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强大动力;制度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民生问题的本质是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能否得到落实和保障的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现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应以法律作为基础性手段,通过进一步加快民生问题的立法步伐,建立合理的政府工作评价系统,建立健全民主参与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等渠道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11.
大力改善民生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执政能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民生问题在当前依然存在,其根源主要在于政府公共服务政策与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相关制度的短缺,以及政府相关人员发展观念的片面化和民生意识的缺乏。当前要改善民生,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完善相关体制,大力发展经济,加大政府投入,促进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此外,还要加强理论探索、比较分析和多视角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不断发展、数据不断增长、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是大数据不断渗透生活和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不断前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国将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拼搏。民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必须要依赖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应用,发现应用过程中的几点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加大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创新和完善市场制度等建议,以期能让大数据更安全便捷的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3.
民生型政府是指一种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的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改善民生为宗旨,实现着保障民生的重要职能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民生型政府具有服务性、有限性、法治性、责任性等特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生型政府的主要任务包括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扩大公共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以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但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仍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而且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凸显。因此,既要着力扩大公共服务,又要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繁荣的社会制度。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资金短缺、制度缺失和投入不足等问题。加快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立中央垂直管理的社会保障体制,形成高效顺畅的资金运营和投资盈利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目标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  相似文献   

16.
唐朝统治阶级将民本思想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指导思想,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救助制度。唐朝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对保障民生、巩固统治政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对今天加快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仍有历史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建设思想不断发展和成熟,确立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思想,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建设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经济建设是前提、改善民生是重点、公平正义是原则、制度机制是保障,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民生问题涉及各族群众的劳动权、财产权、教育权、健康权、生命权、社会保障权等生存和发展权,全面改善民生是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必须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健全符合各族群众实际需要、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19.
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本文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分析了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提出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因此,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努力探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