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权力一旦失去它的公共色彩,必然滋生腐败。运用社会学视角来分析权力腐败,发现权力腐败具有如下特点:权力腐败逐渐具有结构性特征;权力腐败与社会资源掌握的程度有关系;权力腐败寻求合法化的“外衣”;权力腐败成为一个不断膨胀恶化的“利益满足黑洞”,经济利益集团与权力结合形成经济一权力交易联盟。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进一步分析腐败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其危害,为权力腐败的预防提供一些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高校权力运行监督,是有效预防高校腐败,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高校权力运行监督主要存在监督意识淡薄、多元监督体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监督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等问题。加强高校权力运行监督,就要切实提高对高校权力运行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健全高校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机制,积极开展权力风险防范工作,深化校务公开工作,加强高校权力运行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对腐败,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可由“上下联动”、“左右联动”、“里外联动”、“前后联动”四个分联动网,组合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大监督网,从而构建起预防腐败体系的联动监督机制,通过该机制的运行,使权力始终置于严格的监督制约之下,实现预防腐败。  相似文献   

4.
从标本兼治到注重预防的反腐战略调整,预防对象也应从“治权”向“治社会”拓展.强势物权人寻租获利的动力导致竞争性物权滥用,而不受限制的物权滥用是公权力的代理人滥用公共物品的诱因.被物权人俘获的代理人收受物权人的寻租投入,其成本转嫁给社会其他群体,这些群体还要承担更多的给付。这种支付是在不对称性政治市场形成。绝对权力并不一定绝对腐败,而是掌握绝对权力的代理人因物权绝对自由的引诱而腐败。限制物权行使的物权社会化是从根源上预防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私有观念的存在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黑龙江省委党校赵湘江在来稿中指出:私有观念的存在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我们一般把腐败定义为:“腐败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一种行为。”这里,有三个要素,即国家公职人员、公共权力和私利。其中私利对于腐败的产...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公共权力主体利用职权,违背社会政治规范,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和现象。腐败并不在于公共权力本身,而在于公共权力主体的介入,在于公共权力的归属和运用背离了公共的性质。因此,规范公共权力运作对预防腐败至关重要,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防止公共权力运行的封闭化;二是避免公共权力行使的集权化;三是杜绝公共权力运用的私利化。  相似文献   

7.
“司法腐败”的提法这几年在媒体上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虽然其用意在于揭露和打击司法中的腐败现象 ,维护司法公正 ,但由于其语域范围过于宽泛 ,在实际使用中产生了不好的社会效果。一、“司法腐败”的提法不够准确“不被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腐败是权力的腐败 ,制约是对权力的制约。制约权力防止腐败的对象应是权力和掌握权力的人。近几年来 ,媒体在论述“司法腐败”时 ,也都是以个别案件的枉法裁判和个别法官的不廉行为为根据的。而“司法腐败”把权力腐败与权力部门相混淆 ,把个别人的腐败行为与司法制度的需要完善相混淆 ,是从个…  相似文献   

8.
腐败的根源是权力的腐败。惩治和防范权力腐败,是一个当前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人认为:1.建立“不能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2.创造“不能腐败”的法律环境。就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青岛市纪委、市监察局深刻领会胡锦涛“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紧紧围绕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改进监察方式,不断创新监察手段,从提前介入监督发展到全过程监督,为确立纪检监察机关的预防腐败的职责提供了实例和思路:一是确立纪检监察部门预防腐败的职责,二是建立纪检监察机关预防腐败责任制和问责制,三是要建立预防腐败制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突出抓好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适度分权、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聚合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力量以形成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1.
“权力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权力的产生,都是个人或集体通过拥有或占有社会资源的结果。政治权力、资本权力和知识权力中,政治权力对其它权力关系形式起着极其重要的制约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它一旦变质,整个社会机体就会混乱、霉变甚至腐烂,其最终结果就是亡党亡国。因此,权力腐败是科学发展的致命伤,只有通过“治吏”和“善治”,才能防治腐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高校自主办学权逐步扩大,但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和监督的缺位,给权力寻租提供了可乘之机,高校行政腐败大有蔓延之势。将风险管理方法和质量管理理论运用于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实践,通过预警、执行、考核、修正四个环节来构建和实施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非公共运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有效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是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建设战略方针,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打造廉洁高效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的核心就是强化权力制约,确保权力沿着正确的轨道行使,确保人民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要完善权力授予机制,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法治机制,制衡机制,权力运行公开机制,权力与利益分离机制,问责和惩处机制。  相似文献   

14.
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非公共运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有效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是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建设战略方针,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打造廉洁高效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的核心就是强化权力制约,确保权力沿着正确的轨道行使,确保人民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要完善权力授予机制,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法治机制,制衡机制,权力运行公开机制,权力与利益分离机制,问责和惩处机制。  相似文献   

15.
自律与他律是高校物资与设备采购中预防腐败的主要形式。道德的自律与社会道德水平相连,诸多方面不尽人意。法律与制度以粗线条规范为原则,而且是静态制约,能动性不足。从人的内心和行为两方面补充自律与他律,以利益为中心,围绕权力与权利,运用权力制约、权利契约、流程再造构建起预防腐败共律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权力租赁”是腐败产生的最终根源云南省委党校徐明康来稿认为:领导干部出现的腐败,从现象上看有行贿受贿、贪赃在法、循私舞弊等,从本质上看,则是公共权力的“私有化”。造成这种腐败现象的根源,在于两个方面:①客观上外界对行政权力的“制衡失控”;①主观上一些...  相似文献   

17.
职务犯罪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是公共权力腐败的突出表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中国历史上专制制度下职务犯罪的真实写照。知古以鉴今,在对职务犯罪防控进行历史考察并借鉴和吸收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完善现行法律、健全专门职务犯罪防控机构、突出检察机关的预防职权、完善教育预防措施等方面全面构建我国职务犯罪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校内部权力的规范、有序、高效运行是高校权力规制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权力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影响相对较小、隐匿性强的权力失范现象仍时有发生。对高校内部权力失范案例进行梳理发现,“关系”是隐匿在权力失范背后的力量。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看,高校内部权力主体的社会关系网络具有富集性、自主性和联通性等特征。高校存在“首长”主导型、跨部门“合谋”型、同部门“合谋”型三类关系结构截然不同的小团体。高校应从重视权力规制走向重视关系治理,从重视制度建设走向重视规则完善,从重视决策过程走向重视决策监管,将权力运行场域重塑、权力行为规范和权责意识强化有机统一起来,有效实现对权力失范的系统治理。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权力中,行政权既是国家权力中最动态、最有力的一种权力,也是对政治、经济、社会和公民民主权利和切身利益影响最直接、最关键的一种权力。行政权也最容易对公民权利和利益造成损害,最容易被滥用和产生腐败。要使行政执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预防和制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监督便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权力异化与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官本位”和“金本位”并存,公共权力异化导致严重的腐败。腐败模式从“权力主导型”向“金钱主导型”过渡,威胁着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权力异化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历史与现实根源,我们要从源头上防止和消除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