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0后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学校、社会比较“娇宠”的一代,是爱“美”的一代,也是对“网络”依赖度较高的一代。网络在线所承栽的丰富的审美对象对这一代人的审美情感产生了强烈影响,如何在网络在线背景下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8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人之美美在人格。由于公安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趣味、客观的审美标准、能动的审美创造,因而塑造其审美人格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公安大学生审美人格的价值内涵应当包括高尚的爱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纯洁的道德品质、文明的举止风度、坚强的自律能力等等。公安大学生审美人格的塑造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相互结合而共同完成、巩固和发展,而学校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天生带有民粹主义倾向.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国际敌对势力的渗透以及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为网络民粹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客观背景.大学生的弱势群体身份认同、反叛批判精神、思维简单化、审美娱乐化、情绪管理能力不强以及从众心理为网络民粹主义的渗透提供了契机.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是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作用,但是可能引发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危机,导致大学生人生观消极、价值观紊乱,还可能诱发大学生偏激的政治行为.绝不可小觑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政府、媒体、高校应运用“组合拳”三管齐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畅通民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审美活动以感性的直觉为中心,统摄并调动着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审美中得到凝聚。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审美的感性发挥,对事物进行自由联想和想象,透视事物的本质。审美教育不仅为大学生构筑起意味隽永的精神家园,避免其因意志的薄弱而导致现实悲哀,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大学生由此体悟到做人的价值、人格的尊严和崇高的使命感,从而激发其追寻理想的昂扬激情,使人性在审美状态中得到净化和升华。审美教育还能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辨析现实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更好服务于公安实战。  相似文献   

5.
书法具有特殊的审美属性,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和审美资源,它对于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深入探讨书法的审美属性,积极挖掘并运用其中的审美教育因素和资源,实现书法教育与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结构,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380名警察院校大学生,对其施测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以探索人际信任在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中的特点。结果表明:警察院校大学生网络信任总分和网络可靠性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警察院校大学生的网络信任总分、网络一般信任、网络可靠性和现实人际信任在网络登陆频率上、主要网络交流目的存在显著差异;现实人际信任低分组的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得分显著低于现实人际信任高分组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对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提出新挑战、新要求。大学生的网络法律素质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梳理国内外关于网络法制教育的理论成果,明确当前我国网络法制教育的成就与不足,有助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增强高校网络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网络交际、网络教育、网络宣传、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使电子邮件、电子教案、电子信函、网络广告、网络新闻、个人网页等等网络应用写作形式凸现其重要性。怎样更好地解决应用文电子化、网络化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多媒体文体及新文体新方法对教育形式的影响和发展迫在眉睫,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已有不同的研究。各级各类教学中越来越广泛使用的电子教案有着自己的审美规范,如移情作用、审美情感内模仿、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主要表现在网络围观、网络结社、人肉搜索、网络水军、网络恶搞和网络暴力等六个方面。因此,对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进行引导,消除其非理性的负面影响,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必须深化网络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道德素养,完善法律法规;营造文化氛围,培养意见领袖;坚持以人为本,进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审美时尚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中的负面因素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审美追求的娱乐化导致大学生审美品位的单调,审美判断盲目化导致大学生审美意义的缺失,审美个性表面化导致大学生个性的失落,审美趣味世俗化导致大学生理想的虚无,审美认知具象化导致大学生满足于感官的享乐等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民在我国网络用户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诸多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诸多不良的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减小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当前网络道德的总体现状出发列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并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解决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发展及普及,大学生上网的人数日趋增多,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趋向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面对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分析、积极探讨对策。本文着重研究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认为应从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积极应对。因此,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必须构建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新框架,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探索出一系列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新型管理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期,民众价值观呈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些不良网络思潮动摇大学生主流价值信仰、误导大学生消费观、渲染功利色彩、扭曲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削弱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因此,我们要坚持依法开展网络监管和内容筛选,科学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将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融入大学生日常教育,改变高校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搭建和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4.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网络已逐步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课题。对学校的管理者来说,主要的是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利措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尽量抵制负面效应,以利大学生健康成长。一、构筑一个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网络道德平台首要的是用先进思想和道德观念占领网络阵地,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有一个正确的理论导向。思想政…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是培养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普通高校大学生的音乐教育可以从审美教育入手,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人生论美学为理论基础,以培养音乐素养、综合素质和弘扬社会文化为目标,达到建构完美人格、提高人文素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慧敏 《工会论坛》2006,12(5):69-70
本文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出了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平等意识和服务意识,并分析了通过加强建设与管理,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互动功能、预防预测功能、育人和导向功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审美主体素养需要通过灵活的教育方式帮助其培育,审美客体的审美价值仍有很大的提升余地,审美主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理顺,才能更好地实现大学审美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和大众化,上网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社会是现实与虚拟的结合体,由于其自身的匿名性、自主性、自由性等特点,因此出现了许多传统社会中所不常见的伦理道德问题。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体,网络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正确道德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探讨了网络条件下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群体更加倾向于在虚拟世界中寻求一些能够满足自己价值认同和情感诉求的互动团体。大学生网络结社是大学生主动建立或者参与网络群体组织的行为。它源于虚拟社团的权威服从,现实生活中的孝道投射和环境间的灵活转换、自主性的连结。规范大学生由虚拟到现实的网络结社管理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敢于质疑和挑战不当权威的勇气,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健全网络干预机制,在尊重大学生网络自主选择的前提下,适当引导,使其树立文明、有序的网络参与理念,促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郭昭第《审美形态学》将现实美、感觉美和艺术美作为审美形态分别置于人类审美活动的前审美、审美和后审美三个阶段,并对其审美性质、类型特征、创造法则和基本范式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阐述,成功修正、整合和超越了传统美学本质论、学科论和形态论乃至审美形态学理论构想,创造性地建构了真正具有全方位视野和完整体系的审美形态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