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4 毫秒
1.
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但其对于如何提供目前主要有两种争论即:地方政府一体化合并与地方政府竞争模型。罗纳德·J·奥克森在其地方公共经济理论和方法中以合作的理念思考了政府治理问题,这就对上述观点提出了挑战。地方公共服务的供应与生产需要关注是如何通过地方公共经济结构来改进组织绩效,这就为致力于提高执政能力的地方政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法学本科教学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其目标应是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型教学模式。在这一前提下,转变法学教学的思维模式,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教学经验,完善我国的法学教学方式与法学教学考核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政府职能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随着社会现实提出要求的不断变化,政府职能应当适应社会现实发展需要,在实践基础上和理论探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有限政府是近现代许多思想家着力阐述的一种政府理论,它力求在权利与权力、政府与市场等多种关系中定位一个合理的分界点.有限政府的核心是保障权利,限制权力,因为政府客观上必然不是全能的和无...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政府从治理到菩治的价值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在社会科学中的运用为政治发展理论注入了新的血液。政府作为治理主体之一,不断寻求治理方式的变革与优化。而政府从治理转向善治预示着秩序社会向和谐社会的价值增量变迁,政府善治与和谐社会的价值共性决定了两者的契合点在于转变传统政府思维与运作模式,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协调发展的互动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5.
拉塞尔·M·林登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无缝隙政府理论。它以满足顾客无缝隙的需要为目标,以顾客、竞争和结果为导向,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公共机构自我改革的模式,也是一种为顾客提供无缝隙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方式。Z市Z区S派出所A社区警务室创建的"一警为主,多警联动"的"一站式"模式,其职能的相互交叉、配合与一步到位服务的提供,是无缝隙政府理论的有效实现形式之一。但当前A社区警务室的建设与无缝隙政府理论的改革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要不断完善,防止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6.
精神损害赔偿是法经济学可以适用的领域,法经济学理论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数额的确定都开辟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对立法理论以及审判实践都是具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政府治理模式变迁:理论范式和实践绩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娟 《行政与法》2004,(10):7-9
自工业社会以来,从政府结构和治理方式选择的角度,大致可以把政府的治理模式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另一种是最近20余年新兴起的政府治理模式。有关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具有共识性的理论解释,但对于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则出现了不同的解释范式,而在实践中,新的政府治理模式也在试行之中。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方的正统现代化论和现代化修正论两种理论模式 ,亨廷顿独树一帜地提出了关于现代化的第三种理论模式—强大政府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会引起动乱和不稳定 ;要消除这种不稳定 ,必须首先建立起强大政府 ,必须强化制度化建构 ,必须重视政党在稳定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5—2015年的相关数据,发现OECD国家的高等教育投入模式分为三种模式:政府投入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北欧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欧洲大陆模式和以非政府投入为主的非欧洲模式。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投入模式与俄罗斯相似度较高,接近于欧洲大陆模式,但政府投入占高等教育投入的比例偏低而社会投入占高等教育投入的比例偏高。未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投入政策宜更多的借鉴欧洲大陆国家(包括俄罗斯)的经验,加强政府投入的努力程度和主导作用,适当提高学费水平并建立学费的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0.
善治理论下的我国治安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治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这一理论意味着政府不再是公共管理领域的惟一权力主体,而是强调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追求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公民积极参与管理以及推进管理的民主化进程。善治理论提出的"良好的治理"模式,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成为我国治安管理模式改革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科学类社团管理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庆国 《行政与法》2007,(10):16-18
完善社会科学类社团的管理体制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需要。本文从分析现行社科类社团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入手,在完善社科类社团管理体制的观念、职能、制度、机制、方法、手段和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黄力华 《现代法学》2000,22(6):146-149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将航空器分为国家航空器及民用航空器两大类 ,但对于国家航空器的法律特征及范围问题 ,国际航空法学界却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在对现有的国家航空器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后 ,指出了区分民用航空器、国家航空器的不科学性 ,并进而提出了以“民用航空活动”、“国家航空活动”来取代国家航空器及民用航空器分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戴小明  王贵松 《法学论坛》2005,20(5):141-144
石佑启教授的专著<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从现代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着眼,从范式转换的高度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行政法与公共行政的演进关系,概括了传统的行政法学范式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必须突破传统的理论框架进行范式转换,从而勾勒了在现代公共行政背景下的新的行政法学图景,为进一步完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促进行政法治制度创新,更好地解决公共行政变革中产生的法律问题,提出了诸多富有创建性的观点,填补了行政法学研究上的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14.
《Global Crime》2013,14(3-4):446-453
Editor's Note: This essay is an excellent example of why we should be reading and analyzing the public messages of our opponents. Too often we dismiss the statements of Bin Laden and other criminal-soldiers as pure rhetoric and propaganda. In our struggle against Al-Qaeda and other criminal-state entities it is imperative that we know and understand the leadership of ‘thine enemy’ in order to disrupt, dismantle, and ultimately defeat them.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rationale behind Usama Bin Laden's January 2006 tape, released by the Al-Qaeda leader after a 13 month hiatus. The essay puts forward theories behind the timing of the release of the tape and highlights Bin Laden's changes in strategic thought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of the Middle East. Bin Laden has also been carefully monitoring the anti-war movement and, for the first time, urges Americans to read an American author as a means of understanding his geo-political desires for the Muslim world. Readers will also be able to place Bin Laden's January 2006 tape in the context of recent statements by Ayman Al-Zawhairi and Abu Musab Al-Zarqawi.  相似文献   

15.
李彦 《中国卫生法制》2020,(3):75-77,110
目的:为更好地推进卫生健康行政执法法治化建设,探索"良法善治"思想指引下的全新卫生健康行政处罚思维模式,以适应新时代依法治国精神的需要。方法:通过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提出的"良法善治"治国理念进行研究,结合卫生健康执法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探索建立该思想指导下的卫生健康行政处罚思维模式。结论:提出以行政法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基础,在法律规定范畴内,结合行政管理实际,多角度权衡,对拟做出的处罚决定进行价值预判的多元卫生健康行政处罚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6.
郑宇 《行政与法》2007,(10):114-116
依现有票据抗辩理论,欠缺行为能力的抗辩被视为对物抗辩的一种类型,属于不受限制的抗辩。本文认为,不论是从民法理论的角度,还是从票据法理论的角度来看,欠缺行为能力的抗辩都应是一种可限制的抗辩。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讨论了限制的具体情形及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17.
The essay concerns the way jurisprudence adapts to the challanges set by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concentarting upon the case of Hart"s legal theory. Hart produced one paradigm of linking philosphical considerations to jurisprudential analyses. He seemed to believe that the investigation of legal phenomena must itself raise and answer the underlying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only occasionally relying on philosophical sources). Although Hart was well aware of the rising new philosophy of his time, he sought to elaborate an autonomus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philosophical jurisprudence. The essay often takes Wittgenstein as an example for elucaidating Hart"s relation to philosophy (although critizing those who believe that Hart"s is a key figure in the jurisprudential reception of Wittgenstein"s later philosophy). The essayjustifies Hart"s claim to gain theoretical autonomy but points to three mistakes in that prespect. (1) He sometimes misconcieved his philodophical sources owing to the fact that he refrained from analyzing them. (2) Hart justified some of his crucial claims by a combination of arguments that is not entirely consistent. (3) His standpoint often raised philosophical issues but sometimes failed to make an identifiable point upon them. The essay concludes that Hart was right in thinking that the time had come to reconsider the conditions of making theories about law but he couild not justify his assumption that the reconsideration would lead to certain kind of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law.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安乐死问题学者多是从哲学、宗教、伦理、医学等诸方面进行研究,而较少从民法基本理论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拟尝试以法益分析的方法从民法学之生命权和人格尊严权角度对安乐死做一初步考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选择安乐死是自然人的一项天然权利,应给安乐死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19.
史广全 《法学论坛》2005,20(1):32-39
本文运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当代中国法治秩序建构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当前法治秩序建构理论的致命弱点在于主体维度的缺失;法治秩序建构的本质在于由传统的日常生活世界向非日常生活世界跃迁;当代日常生活作为传统法律文化的寓所对于法治秩序的建构形成巨大的阻滞与消解因素;日常生活批判对于法治秩序的建构具有根基性价值.进而提出重构当代法治秩序建构理论的设想,即建构一套以国家(政府)为动力,以社会为基础,以日常生活批判和深层文化启蒙为主体维度的国家·社会·日常生活批判三位一体的新的法治秩序建构理论.  相似文献   

20.
论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雄 《中国法学》2004,(5):97-104
环境侵权的非常特殊性决定了认定其构成要件之一--因果关系的极端困难性。因此,许多新的因果关系学说应运而生。然而,这些学说大都将因果关系判断标准问题与推定、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倒置、法律责任分担等诸问题混为一谈。笔者认为,在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理论探讨中,有必要消除误区,明确研究目标,建立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判断的理论体系及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