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司法是一种向社会提供"正义"产品的活动。法院作为司法系统的终端,是根据自己掌握的司法资源向社会提供司法正义产品的社会机构。在特定时间内,每个国家的司法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相对稀缺和有限的。要处理"司法资源稀缺"与"司法需求激增"之间的矛盾,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人力资源,才能加快司法权运作的节奏。  相似文献   

2.
张晓毅 《法制与社会》2011,(27):198-199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司法是一种向社会提供"正义"产品的活动。法院作为司法系统的终端,是根据自己掌握的司法资源向社会提供司法正义产品的社会机构。在特定时间内,每个国家的司法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相对稀缺和有限的。要处理"司法资源稀缺"与"司法需求激增"之间的矛盾,必须合理配置法院人力资源,整合人力资源结构,促进法院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人民法院改革,总体上潜含着对标形式主义法治司法模式的取向,其目标可概括为“让司法更像司法”。这种由内向视角导引的改革,对塑造我国司法的基础形态、完善司法的基本要件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司法与社会需求的疏离,使司法改革的红利难以充分转化为社会的实际获得。在还原主义立场下回溯司法的基源性理论,司法是一种制度建构的产物、一种公共产品,司法应当尊重“消费者体验”。着眼于外向视角,提升司法能力亦应成为法院改革的取向之一。在今后继续深化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过程中,应以影响司法能力的基本要素作为改革的着眼点,通过司法能力的提升实现司法的社会功能,满足和实现社会对司法的需求,以“让司法更能司法”。  相似文献   

4.
司法建议作为审判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方式,已被各级人民法院广泛运用。司法建议以"柔性司法监督"的特性延伸法律服务领域,有效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其预防矛盾、综合治理、服务大局的价值意义也由此彰显。因此,我们将司法实践中有效的措施规范化,把具体实践理论化,以此形成更加完备的司法建议制度,更好地发挥审判机关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衔峰 《北方法学》2013,(6):135-146
现代司法作为西方法治的舶来品对中国固有的司法传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依法治国的今天,现代司法与中国传统的接触更多地表现在当下的农村社会。设置在乡镇中的人民法庭代表着司法权在基层社会中的渗透,作为一种权利救济途径的司法救济将民众与人民法庭联系到一起,将传统的纠纷解决模式与现代司法联系到一起。在这个传统与现代相互交错的时代,我们应当关注于司法救济如何落实抑或人民法庭如何在基层扎根。  相似文献   

6.
韩红俊  魏东 《河北法学》2005,23(12):93-97
随着制度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复兴,制度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内生变量所起的重要作用,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针对制度引发的社会危机,考察了社会危机对刑事司法系统带来的冲击,对刑事司法系统功能失效之原因进行了解析,从刑事司法系统的功能、内在属性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制度引发的社会危机期间刑事司法系统的重新定位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能动司法作为一种司法哲学观,要求人民法院面对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矛盾纠纷的易发多发,不应消极回避,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势而动,积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与司法双重视角看“马锡五审判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锡五审判方式"因贯彻了"群众路线",其客观效果与边区政权的政治需求高度一致,所以在1940年代的陕甘宁边区得以推广。它已跨越了司法的边界而成为政治的手段或方式;但作为一种纯粹的司法技术,它是一种处于普遍性法律规则与乡土社会民间法冲突中权宜变通的司法模式,是中国司法现代化初级阶段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著名法学家卡多佐曾指出: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一种工具,最重要的是司法作用。那么,当前现代司法的乡土社会进入的状况如何呢?本文用法社会学的视角从法律、制度、人的进路予以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曹晟旻 《法律适用》2012,(12):84-88
一、存在缺陷:法律修辞的学理概述与功能评价近年来,在西方法学研究的影响下,作为把价值判断引入司法判决的一种方法,法律修辞在我国法学研究领域悄然兴起,并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司法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法律方法,修辞被限定为  相似文献   

11.
民俗习惯在司法中的运行条件及障碍消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俗习惯作为民间社会行为规范,将其引入司法裁判中予以运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但作为一种司法规则进行运用,民俗习惯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在理论和实践中,民俗习惯的司法运用还欠缺一些必要条件,只有清除这些障碍,民俗习惯的作用才能得以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2.
论民事判决证明模式的选择与重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法院被认为是社会矛盾的终局裁决者,司法审判则被认为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最终途径。这不仅是因为它具有一套权威的、严格的程序作为纠纷各方消弭矛盾的通道,而且还有司法判决作为对纠纷的处理结果及其理由的说明。故司法审判是否具有正当性,是否为当事人乃至社会公众所接受,是否真正具有其应有的功能,一方面取决于审判程序本身是否合理,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司法判决是否以一种恰当而可证的方式解释冲突。   司法判决作为对纠纷的处理和理由的说明,是否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司法判决的证明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变迁与中国司法变革:从传统走向现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对司法与传统两个基本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 ,认为对司法的传统应作多层面的综合分析。司法传统作为一种司法的历史文化积淀存留于现代司法之中。任何一个社会的现代司法都无法排斥司法传统的存在。社会变迁对司法变革具有重大的影响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司法变革对社会变迁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司法变革是指随着社会变迁所发生的司法的形式变化和价值转型过程 ,它主要有损益式、断裂式、融合式和革命式四种方式。 1 84 0年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迁 ,伴随着西方司法文化对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猛烈冲击 ,中国司法文化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司法》2012,(6):4-4
所谓能动司法,即充分发挥司法的主观能动性,司法机关积极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这是司法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既有实践论意义上的时代性、针对性,又有认识论意义上的永恒性、规律性。作为一种司法政策,能动司法既是对司法实践经验的提炼,又是司法理论的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资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复杂的社会问题,"诚信的缺失"成为当前社会的现实问题。"执法不公"的现象,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安定。党的十八大提出"司法公信",人们必须站在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和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社会诚信的重要意义,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诚信作为道德之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对于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无论是作为一种构建的力量,还是作为一种观察和评价的视角,司法行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审判》2010,(5):8-9
“没有公开则无所谓正义。”作为法治社会普遍遵循的一项重要司法原则,司法公开是落实公正廉洁执法、实现司法民主、保证司法廉洁、确保司法监督的重要手段,在几轮司法改革中都列入重要的改革项目。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日益向社会敞开司法大门、让民众接近司法、知悉司法活动、不断增强司法透明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司法之现代化要求在正义的分配上有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等的全面改变,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有必要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进①,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司法理念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回应社会现实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必然有其阶段之属性。笔者认为,司法权作为一种义务性权利,司法  相似文献   

18.
刑法司法之美是作为法之美的一种具体的刑法之美的一种形态.刑法司法之美是刑法司法以其外在呈现和内在蕴含所带给人们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感受.刑法司法之美以剧场美为自身特质,并通过象征、仪式和诉讼语言得以呈现.刑事庭审之美和裁判文书之美是刑法司法之美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刑法司法之美不是为美而美,而是可以助益于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这两项刑法基本价值的实现.在文化建设的倡导中,刑法司法之美是刑法文化的一个新视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刑事和解作为在司法实践中试行的一种新的刑事案件处理机制,对于及时解决轻微刑事案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陪审制度改革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民主是一个国家民主制度的组成部分,“司法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受社会公众支配是现代民主法制国家的特征之一”。[1]而陪审制作为司法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具有保障社会成员参与国家审判事务管理的价值而被世界众多国家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