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手印的相关性是指手印与犯罪行为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手印是现场犯罪痕迹的一部分,是犯罪现场上出现率较高的一种痕迹,特别是手指头的印痕出现最多.根据现场发现、提取的犯罪手印,进行认真的分析甄别,能为侦察和技术检验提供方向和线索,为缩小侦察范围,刻画罪犯特征,鉴别犯罪嫌疑人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手印的相关性是指手印与犯罪行为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手印是现场犯罪痕迹的一部分,是犯罪现场上出现率较高的一种痕迹,特别是手指头的印痕出现最多。根据现场发现、提取的犯罪手印,进行认真的分析甄别,能为侦察和技术检验提供方向和线索,为缩小侦察范围,刻画罪犯特征,鉴别犯罪嫌疑人提供客观依据。刑事犯罪现场极其复杂变化多端,犯罪现场上的手印,有的为罪犯留下,有的为事主、被害人或无关人员所留,确定现场手印是否罪犯遗留,关键是判明现场手印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1要结合现场环境和犯罪人的心理状态确定现场环境,能…  相似文献   

3.
《政法学刊》2019,(4):108-119
犯罪现场环境是相对于狭义犯罪现场的外部条件,不仅是一个延展空间,更是内外在要素与联系的拓展。犯罪现场环境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及社会活动的基础。狭义的犯罪现场环境是指发生犯罪行为的场所以外的地理空间环境。广义的犯罪现场环境是指与犯罪行为有关的人、事、物、时、空、信息在具体犯罪行为以外的客观存在。研究犯罪现场环境可以从地理空间环境、时间环境、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数据空间环境等维度来系统构建。犯罪现场环境与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是一种相关性的"跨界"关系。研究犯罪现场环境可以从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及外部条件来分析侦查方向和范围,不仅对于个案发现侦查线索和破案证据具有指引意义,有助于犯罪现场分析与重建,也能够从类案或整体上映射犯罪自然和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4.
犯罪行为必然要产生和留下相应的痕迹,这是侦查学的基本原理。然而由于对这个基本原理的认识偏颇,导致了长期以来我们畸重于犯罪现场,甚至局限于此而忽视了其它。事实上,我们可以认识、利用的犯罪痕迹并不仅仅是有检验鉴定价值的那些传统意义上的痕迹,它应当包括犯罪活动所留下的所有踪迹。同时,犯罪痕迹也并非仅仅存在于犯罪现场,而是存在于整个犯罪活动过程之中。尽管犯罪现场上的痕迹物品通常可以作为犯罪证据使用,但它的首要作用还是为侦查提供线索。所以从获取侦查线索这一点上讲,仅仅重视犯罪现场并将其作为侦查的起点和基础是不全面的,还应从犯罪过程上去寻找犯罪踪迹以发现侦查线索。犯罪不是一种瞬间的举动,而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持续发展的一个特定过程。以扒窃为例,从被害人的角度而言,或者就明显的犯罪行为来说,仅仅是一瞬间被“碰”或“挤”了一下,但从犯罪人的角度而言,整个犯罪行为则是一个系列的活动过  相似文献   

5.
蔡新建 《政法学刊》2003,20(5):63-65
犯罪现场勘查是多层次、多元素相互作用的复合体,是具有系统意义的现象,在犯罪现场勘查过程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涌现性反映突出。但同一群元素由于不同结构方式的相互作用,涌现出来的整体效应也各不相同。把握犯罪现场勘查中整体部分的结构方式,有助于勘查好犯罪现场,正确地解释犯罪行为过程,及时的发现和收集犯罪证据。  相似文献   

6.
蔡晓东 《刑事技术》2003,(Z1):62-63
近年来心理测试在公安工作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但由于心理测试的运用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在理论上还不是很成熟,我在心理测试工作中有一点体会,本文讨论一下犯罪现场信息在心理测试中的重要作用和运用。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一切场所。犯罪现场是获取犯罪信息及搜集物证的“宝库”,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结果必然会使犯罪现场上的客观事物发生各种变化,这些变化是研究犯罪现场的关键。犯罪现场信息是从犯罪现场提取的相关痕迹、物证及通过现场走访和现场分析获取的犯罪资料。犯罪现场信息…  相似文献   

7.
经济犯罪案件的现场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案件犯罪现场的分类实施经济犯罪一般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和一个相对较长的作案过程。根据犯罪的过程,其犯罪现场可分为预备犯罪现场、实施犯罪现场和隐匿犯罪现场。预备犯罪现场是指实施犯罪前,进行预谋策划和准备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场所。例如,制作犯罪所需的身份证件、合同、票据印章等的地点,作案前聚集策划场所。实施犯罪现场是指作案人进入某一空间后,已经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场所。例如,金融诈骗场所,签定虚假合同场所、走私货物交易场所等。隐匿犯罪现场,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后,作案人隐匿赃款赃物和犯罪证据的场所。例如,走私、诈骗物品的藏匿现场,洗钱的行为场所。  相似文献   

8.
关于时间论证的认识在侦查的信息链上,时间对于侦查破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发挥时间在侦查中作用的关键则在于侦查人员运用行为时间和行为人之间关系的能力。所谓时间论证,是指侦查人员随着案件的发生、发展,截取其中较为客观的某个时间作为参照,对具体的犯罪行为以及关系行为时间进行定位,遵循犯罪的基本规律,分析判断这一时间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查找并发现行为时间的信息载体;或者对一段时间内多个行为时间与单一犯罪主体的对应关系进行查证,以确定犯罪行为人与行为时间的关系,从而确定犯罪嫌疑人,揭示犯罪的过程。在表现形式上,时间论证就是一个“时间定位系统”的运  相似文献   

9.
生物因素尽管不是决定性因素,但也是犯罪行为研究不能回避的因素。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目前国外关于犯罪行为生物因素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遗传基因、神经生理、生物化学等方面与犯罪性有关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报告及结论,但争议较大。其中,具有突破性进展的有相貌特征及皮层部位和脑功能障碍等与犯罪性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犯罪现场是犯罪信息的载体,包括隐含犯罪信息的心理痕迹,这些信息反映了犯罪人在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及犯罪动机和目的~([1])。侦技人员除了重视物质痕迹的发现和提取外,也应重视对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1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概述1.1心理痕迹的概念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外显出来、通过犯罪行  相似文献   

11.
现场勘查指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元勋  房俊鹏 《政法学刊》2010,27(2):126-128
现场勘查工作对刑事案件的侦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现场勘查各环节的规范化要求日益提高。当前各级公安机关都十分重视犯罪现场勘查仪器、设备的投入,然而硬件的完善只能为做好犯罪现场勘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加强对犯罪现场勘查的环节控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贾永生 《政法学刊》2010,27(3):48-54
犯罪现场层次是犯罪现场存在表现及其被侦查人员认知的程度。犯罪现场是由犯罪时间、犯罪空间、犯罪嫌疑人条件、犯罪痕迹物证、犯罪活动过程、犯罪心理、犯罪证据等各种层次构成的复合体。研究犯罪现场层次论也是研究犯罪现场构成要素的存在及其在不同层面的联系。犯罪现场层次也是研究和揭示犯罪现场存在的一种认知。研究犯罪现场层次问题,也可以使我们对犯罪现场状况及其勘查工作质量给以程度判定。  相似文献   

13.
植物DNA检验技术是利用植物遗传性状的稳态性对关联植物物证进行检验鉴定的手段。将该技术应用于现场重建,应基于植物物证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其活动环境具有"重大关联性"。从命案现场重建的需求上看,应围绕犯罪嫌疑人及其可控物品中附着植物与现场植物的种属同一性判断、被害人尸体(尸块或尸骸)及其随附物品中附着植物与中心现场植物的种属同一性判断、疑似侵害物及其附着植物与嫌疑人行为关联植物的种属同一性判断等三个角度或层次进行检验和综合分析。植物DNA检验技术可阐明物证的时空运行停顿规律,为命案现场重建工作提供一种参考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贾永生 《政法学刊》2004,21(3):76-79
模拟画像是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相貌视觉形象刻画的技术手段。模拟画像应成为犯罪现场勘查工作的一项基本的规范性内容。模拟画像技术要求勘查现场的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勘查重点有:(一)寻找、发现目击犯罪嫌疑人的受害人和其他证人;(二)访问、记录目击者对犯罪嫌疑人的感知过程;(三)提取、记录目击者对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的记忆;(四)对目击者的调查访问要讲究技巧。模拟画像在侦查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一)相貌学知识非常重要;(二)必须注意目击者的个体差异对模拟画像的影响;(三)证人之间不要有互相影响的情况;(四)对重要目击者的保护;(五)必要时重新进行模拟画像;(六)划定侦查范围非常重要;(七)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不能否定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Substance use has an effect on an individual's propensity to commit acquisitive crime with recent studies showing substance users more likely to leave forensic material at a crime scene. An examination of acquisitive crime solved in Northamptonshire, U.K., during 2006 enabled 70 crime scen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to be analyzed for substance and nonsubstance use offenders. Logistical regression analyses have identifi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rime scene behavior predictors that were found to be either present at or absent from the crime scene when the offender was a substance user. Most significant predictors present were indicative of a lack of preparation by the offender, irrational behavior, and a desire to steal high value, easily disposed of, property. Most significant predictors absent from the crime scene were indicative of more planning, preparation, and execution by the offender.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how this crime scene behavior might be used by police investigators to identify offenders.  相似文献   

16.
李伟东 《政法学刊》2006,23(2):37-40
网络犯罪是信息时代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与传统的犯罪形式有明显的区别,并且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呈加剧的趋势。为了打击网络犯罪,我们首先要确定网络犯罪地点,包括行为地、结果地,这是正确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前提。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网络犯罪给犯罪地理论和法律制度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7.
现场分析在命案侦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案犯刻画是现场分析内容之一,现场分析时如能刻画为熟人作案,无疑对确定侦查方向具有重要价值。以往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过如何判断犯罪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各类知识和能力的途径也在不断增加,犯罪形式和作案手段也呈多样化改变,有些案件加害人的反侦查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经验和判断指标在现有的案件中需要加以补充和修正。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判断熟人作案进行重新梳理,以适应现场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物证污染是影响物证鉴定结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会损害物证鉴定结论质量甚至造成错误的鉴定结论。随着以法医DNA检验为代表的物证鉴定技术检验灵敏度的提高,物证污染出现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危害程度都显著增加。物证污染有多种形式和来源,可能发生在犯罪现场或实验室。采取适当的污染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物证污染发生的可能性,及时监测和发现物证污染可以将污染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9.
血迹是命案现场最常见的痕迹之一,对血迹形态的分析是一种重建犯罪现场的有效方法,而根据现场血迹推断出血点位置则是血迹形态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血迹研究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传统拉线法、三角函数法、绘图法、计算机程序法、公式计算法、回归方程法等)用于推断出血点位置。通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method of collection of biological material from crime scene items can be crucial to obtaining a DNA profile. The three techniques commonly used for sampling items are: cutting, swabbing, and taping. The tape sampling technique offers an advantage, in that it enables the collection of a potentially highly informative source of DNA, shed epithelial cells, from selected areas on crime scene items (the inside fingers of a glove, for instance). Furthermore, surface collection of biological material by taping reduces co‐sampling of known PCR inhibitors such as clothing dyes. The correct choice of tape for crime scene item sampling is important. Not all tapes are suitable for biological trace evidence collection as well as DNA extraction. We report on one tape that met both these criteria. Three different cases are presented which demonstrate the usefulness of adhesive tape sampling of crime items. Finally, the advantages of the tape collection technique are discussed and guidelines for preferred areas of tape sampling on various casework item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