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收集捺印十指指印资料中,无论是使用油墨滚动式捺印采集,还是使用活体指纹采集仪捺印采集十指指印,对于手指干燥粗糙、脱皮、脂质性多汗手指指印的捺印采集一直是指纹捺印技术难以解决的一个难题。以云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指纹中心库为例,为了确保中心库捺印指纹的质量准确无误查破案件,指纹捺印库建设先后聘用50余名临时工作人员,对捺印指纹进行人工干预和清理历年来各地上报较大数量的模糊指印十指卡。在实际工作中,以上几种手指指纹按常规捺印方法捺印出的指印比较模糊,给指纹的分析归档带来很大的难度,由于手指粗糙、干裂手关节僵硬,用常规方法捺印出的指印在显视屏上往往是成片的空白、断线、点状乳突纹线;  相似文献   

2.
当前,检验借据、契约等票据上指印的案件较多,笔者在受理一起经济纠纷民事案时,发现票据上的指印为彩色(红色)复印指印,是当事人曾在其他票据上捺印过的指纹,被转印于这张借据上.因此,在检验鉴定时应特别注意区别彩色复印指印.通过制作若干枚实验样本进行实验,现将区别复印指印与捺印指印的检验方法介绍如下:1 纸张上有无翘起的纸纤维 将复印指印与捺印指印分别置于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复印指印处的纸张没有纸纤维翘起;而捺印指印多为印油印泥等形成,有一定的液体性质,因此,捺印指印处有较多纸纤维翘起.  相似文献   

3.
指纹状态属性的认定是当前指纹鉴定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指纹鉴定中的押名指印一般情况下都是押名人生前主动捺印形成的,但在实践中有时会出现作案人为了扰乱侦查视线、逃避惩罚或获取某种利益,而利用尸体指纹捺印伪造死者生前的押名指印的情况,因此对尸体指纹种类认定的研究将有助于侦查破案或对事实的确认。早期尸体现象是尸体指纹具备区别于活体指纹的特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关键,再加上指纹本身所具有的反映性,这"三性"共同构成了尸体指纹种类认定的科学基础,为判定尸体指纹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尸体指纹的研究,一方面须得益于尸体指纹捺印外观特征规律的深入总结,而另一方面也需要将微观层面的尸体指纹汗孔特征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总之,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尸体指纹种类认定的科学可靠性,进而使这一认定结论能作为一种科学的鉴定意见在诉讼中运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经济往来越来越多,有关民事、经济纠纷案中涉及的指印鉴定也越来越多.人民法院鉴定部门受理的指印检验鉴定案件,与公安、检察机关有所不同,其检材有自身的特点:1、指印捺印者对象明确.捺印者都是签订合同、契约、立借据的双方当事人或人民法院询问笔录、庭审记录的当事人.而公安、检察机关提取现场指印后,还需要寻找嫌疑人.2、指印遗留客体均为纸张.因为合同、契约、借据、询问笔录、庭审记录的载体均为纸张.3、指印多数为红色印油捺印.在民间因取得方便而被广泛使用的基本都是红色印油,而要取得捺印专用油墨则较为困难.红色印油有附着不均匀、印油易在纸张上扩散的缺陷.4、指印大多模糊不清、压缩变形、残缺不全,通常不出现中心花纹.  相似文献   

5.
指纹性别信息就是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中捺印指纹数据库里的人员或现场指印数据库里的现场指印遗留人的性别情况即男女情况,目前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还没有把数据库里的指纹对应的人员或遗留人的性别信息作为指纹特征进行标注、入库并运用于比对中,笔者在指纹查档破案实践中认为把数据库里指纹数据对应的人员或遗留人的性别信息作为捺印指纹或现场指印特征进行标注、入库并运用于比对中可提高指纹查档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利用静电压痕仪检验光敏印章伪造指印的可行性,探究光敏印章伪造指印与手指遗留指印的静电压痕检验结果差异。以同一枚指纹为模板,分别制作8种不同光敏印油的盖、捺印指印样本及8种不同印台印油的捺印样本,用静电压痕仪对遗留5 d样本的正反面进行检验,并初步考察不同遗留时间(最长30 d)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敏印油捺印样本正面经静电压痕检验后,形成的痕迹对指印纹线的表现能力强于光敏印章盖印样本,但弱于印台印油捺印样本;2)静电压痕仪检验后的部分印台印油捺印指印,形成了超出红色印油范围的黑色补充纹线;3)光敏印油盖、捺印样本经静电压痕仪检验后,印痕周围均出现光晕状痕迹;4)静电压痕仪检验后,少数光敏印章盖印指印周围出现不完整章面印痕;5)对样本背面进行静电压痕检验,光敏印油盖、捺印样本均可显现出明显指印印痕,且边缘出现明显光晕状痕迹,印台印油捺印样本背面痕迹不明显;6)样本遗留30 d时,仍然能够依据上述5条实验现象对三类样本进行区分。静电压痕检验一定程度上能作为纸张上光敏印章伪造指印的有效检验方法之一,但还需就遗留时间、印油种类、盖印/捺印力度、章体新旧程度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卷宗材料中,大部分是办案人员记录的询问材料,也有合同、协议、及附加收条、欠条等,捺有红色指印。部分办案人员、当事人对指印鉴定所具备的条件不很清楚,捺印指印时没有考虑是否显指纹,所捺指印印色过浓,或捺指印时用力过重,纹线大部分模糊不清,给指纹鉴定增加了难度。笔者在几起检察院送检的卷宗材料上类似纹线模糊不清的指纹鉴定中,  相似文献   

8.
笔者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查询嫌疑人指纹200余例.通过对查中的案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影响查破案件排名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1 样本指纹的捺印质量样本指纹捺印质量的好坏,是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同时也是查破案件影响排名的最重要因素.从目前我市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直接查中的18起案件来看,出现在第1枚的有9起,占50%,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人工干预,认定的样本指纹捺印质量普遍比较好,即捺印完整,纹线清晰,以至于计算机自动提取的特征比较准确.如我市查破的一起盗窃案件,经检索,第1枚即为犯罪分子指纹,虽然该案现场指纹条件一般,但认定的样本指纹捺印清晰完整,而另一份样本指纹重卡,由于捺印质量较差,编编纹线模糊不全,结果排名在50名之后.从这起案件的查破过程,说明样本指纹捺印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检索破案排名的先后顺序.如果样本指纹捺印质量较差,还会引起漏案的可能.这就要求在指纹样本资料的采集、扫描建库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指纹鉴定意见是指纹鉴定人员结合自身从业经验并通过一系列的检验获得的,整个指纹鉴定过程是由感性上升至理性的认知过程。在指纹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辨别现场指印中细节特征点的能力是影响指纹鉴定意见的重要因素,在获得样本指印后,对照样本指印确认现场指印中的细节特征点则直接决定着鉴定意见。考察指纹鉴定人员在检验现场指印时点取细节特征点的结果,以及获得样本指印后对现场指印细节特征的变动情况,可以分析指纹鉴定人员在不同条件下判断现场指印细节特征点的认知变化,有助于判断指纹鉴定人员在分析阶段理解现场指印特征的程度,有助于考察样本指印对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点取特征稳定性与指纹鉴定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指纹管理人员评估指纹鉴定人员鉴定能力提供一定帮助。本文重点针对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邀请106家鉴定机构对4组指印进行特征点取,使用统计学工具对点取特征的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构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与现场指印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高质量指印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选取特征的稳定较高,且样本指印未对鉴定人员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低质量指印鉴定过程中,指纹鉴定人员在分析阶段和比对阶段点取特征的稳定性较差,尤其在高低质量区交界处点取特征的离散程度较高;点取特征变化指数I可有效衡量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指纹管理人员可依据I值变化程度,评估机构或者鉴定人员的鉴定水平,进而采取相应培训措施,提高指纹鉴定过程中点取特征的稳定性,确保指纹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陈明 《刑事技术》2007,(4):22-22
1案件简介案例1:2003年发生一起工商银行储蓄所被盗案,犯罪嫌疑人李某被迅速出警的110巡警当场抓获。笔者在现场勘查中将被嫌疑人翻动的天花板卸下,仔细检查,发现上面隐约有灰尘减层手印。由于是白色客体上灰尘手印纹线反差太小,从不同角度打光用照相机直接拍照得到的手印效果均不理想,于是用黑色磁性粉刷显,显现出2枚指印,其中1枚非常清晰有鉴定价值。取下嫌疑人李某十指油墨捺印样本指印与现场指印进行比对。因为现场指印是黑色磁性粉刷显,所以先看黑线进行比对,但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反复比对,没有比中嫌疑人李某的十指指印。经询问储蓄所负…  相似文献   

11.
余谍 《法制与社会》2014,(14):131-132,141
本文从一盗窃案件中存在错误的指印鉴定说起,由正反两方面揭示指纹鉴定本身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在绝大部分案件中,指纹鉴定作为唯一定罪证据是可行的,但基于对冤假错案的防范而采用"暂时"不采信指纹鉴定作为盗窃案孤证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为研制适合我国刑事检验要求的现场指纹捺印方法,满足侦查工作的需要,我们对国外同类产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克服了设备、材料及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困难,研制成功便携式新型无墨指纹捺印系统。 该系统包括一个票夹式(20cm×8cm)带有人造革外套的无墨指纹卡,内装涂有化学试剂的方格指纹纸和反应液垫及使用说明。 该指纹卡可装在衣兜里随身携带。使用时,打开指纹卡,将手指擦干,轻轻接触指纹卡中的反应液垫,再捺印在指纹纸上的方格内,可立即显示清晰的指印图,而手指上不留任何痕迹。该系统捺印指印的的清晰度,捺印次数,指印遗留时间及其对高、低温,高湿度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高仿指纹涌现,给指纹鉴定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为解决案件中高仿指纹的鉴定需求,作者利用真实指纹和文件上的指印,以硅胶和感光树脂板为原材料制作高仿指模,通过其制作原理、形成的机制、变化因素、规律及表现形式,总结和分析高仿指模与真实指纹的特征差异,为高仿指纹鉴定和检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淑翠 《刑事技术》2002,(Z1):22-24
COGENT—AFIS具有多项指纹自动识别功能 ,能加快检验速度、扩大检验范围、简化工作程序 ,但该系统人是决定因素。本文从指纹比对检验 5个方面谈谈人为因素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中的作用。1 指纹捺印指纹捺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对指纹的分类及提取中心、三角、特征点的准确性 ,关系着十指库数据质量。工作中经常遇到捺印质量不高的指纹 ,表现为 :(1)捺印指纹纹线模糊不清 ,(2 )捺印指纹变形 ,(3)捺印指纹不完整 ,(4)捺印指纹反差弱 ,(5 )捺印指纹着色不匀 ,(6 )捺印指纹纹线不连贯 ,存在假特征 ,等等。要提高捺印质…  相似文献   

15.
1案件简介 某年8月2日,某派出所干警抓获3名攀爬入室盗窃作案的嫌疑人,捺印3人的10指纹样本送技术室查询比对是否有涉案现场指纹。通过作案手段分析,对辖区内攀爬、破窗的入室盗窃案件现场指纹进行人工初查,初步检索未发现类似的现场指纹。遂又将嫌疑人样本手印扫描入指纹比对系统进行捺印倒查,很快查中某年7月23日,  相似文献   

16.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广泛应用是公安科技水平迅猛提高的典型标志,其显著的破案效益日益凸显,然而,系统自动打分排位的依据算法却不甚明朗,成为广大指纹系统工作者不断思索的课题。笔者在多年运用“北大高科”指纹系统的实践中,对认定的指纹均作了详细记录,现通过对157起案件的分析,谈谈自己对指纹系统排前率和查中概率的认识。1指纹系统的排前率在认定的157起案件中,正查查中81起,倒查查中76起。指纹排位情况见表1。表1指纹排位一览表143位。3·3捺印指纹质量差笔者曾对认定的犯罪嫌疑人捺印指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一人多次建卡的,捺印指纹质…  相似文献   

17.
提取尸体指纹的方法通常采用油墨捺印和拉直器提取两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上述两种提取方法不易操做,且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提取的指纹模糊不清且不完整,不利于比对检验和上网查询,特别是已僵硬变形、皱缩干瘪的尸体手指用上述方法很难提取。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利用油墨粘取法,效果较好。具体方法是:先用酒精或清水清洗去尸体指纹上的污垢,待尸体指纹干燥后,用小油墨滚将油墨滚匀,直接均匀地滚在尸体十指指纹部位,然后用指纹胶带顺着指纹纹线方向粘取,即可得到纹线清晰不变形的油墨指印。如需当时检验,可将提取的指印粘在透明的物体…  相似文献   

18.
确认死者身份,迅速查明尸源是侦破无名尸体案件的首要问题,而利用死者指印样本进行指纹档案查对和指纹检验鉴定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靠而迅速的科学方法。在日常办案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手指干瘪的无名尸体,而对干瘪手指的指纹提取是相当困难的。我们结合办案实践,对干瘪手指指纹提取方法——药液浸泡软化手指皮肤油墨捺印法进行改进,解决了手指表层难以附着油墨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损伤操作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的因素对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纹鉴定是人身识别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我国九十年代初建立的大型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标志着公2讨论(1)对犯罪嫌疑人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基层单位(派出所)民警对于接受审查、或抓现行(正在实施犯罪)的犯罪嫌疑人,都应按印其十指指纹送往技术部门进行指纹查询,看其是否背负其它案件。(2)指纹送检要及时。抓住犯罪嫌疑人后要立即捺印其指纹并送往技术部门查询,否则就会造成当查出犯罪嫌疑人有作案时,犯罪嫌疑人很可能已经被放掉了。(3)提高基层民警的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技刑事技术2006年第4期术部门应和派出所民警有良好的沟通,告诉他们捺印…  相似文献   

20.
揭开指纹科学之谜——指纹鉴定与道伯特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在过去的 90年间 ,执法机关的指纹鉴定人员一直在利用从现场发现的残缺指纹直接与嫌疑人捺印的指纹进行比对。在许多案件中 ,尽管不是绝大多数 ,指纹鉴定对于认定嫌疑人有罪具有决定性作用。从指纹最初被应用于认定犯罪嫌疑人起 ,执法机构就宣称指纹鉴定是一门科学。多年以后 ,这一主张得到了普遍接受。然而近年来 ,法庭科学组织里的主流声音开始怀疑指纹鉴定的科学基础 ,并且提出指纹鉴定可能不像长期以来人们想象的那么可靠。一些评论家甚至认为 ,依照最高法院在道伯特诉麦若·大沃医药品公司案件 ①中所作出的决定 ,指纹专家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