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和海 《政法论丛》2004,(4):F002-F002
于向阳等同志所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法治论》一书,作为当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系列论著之一,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法治”这一当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全面地、科学地分析与研究。它犹如法治论丛中的一朵奇葩,必将在法学界、法律界乃至全社会产生极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2.
余晶 《中国律师》2023,(1):58-60
<正>在2022年12月5日厦门“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上,福建旭丰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桂英作为“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代表接受授牌。这是继厦门市“五五”“七五”普法后,王桂英第三次担任普法讲师。多年来,她时而在法庭上为当事人发声,追寻公平正义;时而在行政执法中向执法者建言,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时而在志愿服务中提供法律咨询,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相似文献   

3.
被“玛雅人”预言为“世界末日”的2012,伴随着欢快、悲痛、激情、恬静,走向了人类记忆的时光隧道。一年来,行进在法治道路上的中国人,越过熙攘,走出纷扰,突出重围,迎接挑战,在权力交替、法治转承的关键时期,书写出一幅壮丽美妙的神奇面卷。回望那一个个鲜活的动人故事,无一不彰显着中国力行法治的力量,闪烁着人们追逐公平正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折迁"引发的一系列现象,反映了许多矛盾,也可以看到拆迁制度艰难走过的每一步。这正是法治建构过程的一个典型缩影。无论法治是如何推进的,它都必有一个推动或建构的主体。在"拆迁管理"法治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主体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为之努力,有的成为阻力,也有的时而成动力时而成阻力。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即法治秩序的创造主体,即法治推动力问题。中国式的法治已经显示出中国式进路的特点,显示出中国法治秩序特有的建构方式。这就是在官方主导力、民间原动力和职业建构力的动态合力作用下,中国法治在转型和磨合中一边建构,一边探索,一边前行。三方力量虽有利益矛盾和冲突,但这三方力量在整体上是一致的、和谐的,是可以被整合的。  相似文献   

5.
没有什么比“法治”这一视角能够更加深刻地解读当今中国。回望已经过去的2010年,正是那些波澜四起的公共事件和命运沉浮的各色人物以及隐藏其间的时代密码,在为历史收藏年度记忆的同时,也勾勒出了这个国家现实的法治生态。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率先突破."可见,法治政府建设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特殊且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党领导下的行政法治建设因时而谋、应势而动,总能适时抓住历史机遇,把我国行政法治水平推向新...  相似文献   

7.
当中国真正意识到选择法治道路是无法回避的时候,我们发现,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在现代中国社会中,都无法找到可以凭借的支撑法治建设的理论上或实践上的基点,面对着历史长河中的能够和法治勉强粘连上的残缺的记忆和现实社会中的缓慢积累着的零星的法治观念,面对着积重难返的民族思维和行为习惯,以及在复杂的和不断变化着的现实面前,左支右绌的法治实践,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弃那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耐心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去培养法治的长远基础呢?  相似文献   

8.
伟民 《政府法制》2011,(2):38-38
没有什么比“法治”这一视角能够更加深刻地解读当今中国。回望已经过去的2010年,正是那些波澜四起的公共事件和命运沉浮的各色人物以及隐藏其间的时代密码,在为历史收藏年度记忆的同时,也勾勒出这个国家现实的法治生态。这一年,从《选举法》的城乡“同票同权”之变,到《侵权责任法》所铺设的私权保护之轨。  相似文献   

9.
乌斯 《法治纵横》2011,(19):40-40
时而席地而坐,两脚一字排开;时而单脚站立,另一只脚伸到头顶上;时而双脚向后背弯腰勾起来,圆得好像一只大皮球……  相似文献   

10.
刘婷婷  晨雨 《检察风云》2011,(24):20-23
2011年,一部部蕴含着人性关怀理念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人们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厦正式竣工,憧憬多年的法治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2011年,甬温线动车事故、小悦悦遭车碾压等重大法制事件,在频频触动人们视线与心弦的同时,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感慨;2011年,回温着中国法治的点点滴滴,一个大写的“责”字尤其令人感怀,无论心生遗憾,抑或徒余悲愤,中国的法治列车经历了诸多坎坷波折,仍在一路风驰电掣中继续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在30多家公开发行的省级人大期刊,乃至法制类新闻期刊中,《法治与社会》是一朵奇葩。无论是人大期刊的市场化运作程度,还是策划的水准和可读性,都可圈可点。她以独特与权威的新闻品质,活泼而清爽的传播方式,盘活了机关刊的资源和品质,传递着民主法治精神和人们对社会的洞悉。  相似文献   

12.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为了加强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进行监督而创设的一项制度。它旨在加强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从实体和程序上进行外部监督,以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确保依法公正履行检察职责,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该制度符合现代法治理念,符合司法改革方向,是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生动体现,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立法理念刍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前中国法治化进程的诸环节中,立法是首要环节,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法治目标的实现与否。当前我国立法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传统的立法理念存在诸多误区,而我国传统立法理念的形成又受到文化、经济、政治、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的深刻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呼唤着我们的立法理念必须因时而变,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13,(2):4-13
被"玛雅人"预言为"世界末日"的2012,伴随着欢快、悲痛、激情、恬静,走向了人类记忆的时光隧道。一年来,行进在法治道路上的中国人,越过熙攘,走出纷扰,突出重围,  相似文献   

15.
正义 《政府法制》2014,(4):20-21
回顾2013年,不论是公开审理的贪污腐败大案,还是社会影响恶劣的热点案件,一个个备受关注的重大刑案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法”热。这一年,检察机关公诉了许多让人记忆深刻、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烙印的刑事案件。这里选择的10个案件,有人从高处跌落,有人财富梦化为泡影,有人再难和家人相见,有人后悔已太迟……这些案件的当事人在2013年法治事件中留下了沉闷的“足音”。  相似文献   

16.
9月4日上午,在巢湖市居巢区的部分省人大代表来到中旱镇枣为媒生态园、中庙碧桂园等地,时而驻足细看,时而三三两两地在一块评论着。他们可不是纯粹来旅游的,而是在这里进行一次特别的旅游——专题调研全区旅游工作。  相似文献   

17.
《天津律师》2007,(1):27-28
时间的脚步匆匆,当2006年与我们挥手告别之际,站在辞旧迎新的门槛旁,打开我们的记忆之门,将一件件法制事件过滤,将一个个案件评点,是什么让我们难忘,是谁感动着我们?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是物权法修改?亦或是反商业贿赂?让我们一起感知2006年中国法制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余年来,社会各方面对中国法治的应有形态及理想图景认识出现了一定分歧。形成这种分歧的实质原因是,在"什么是法治"的问题上,人们更多地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法治理论的影响。自由主义法治理论所建构的法治模式以及所描绘的法治的某些特征,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人们对于法治的深刻记忆,并成为认知和评判我国法治现实的依据。为此,应当在充分揭示和深刻认知自由主义法治理论乖谬的基础上,加强我国法治意识形态的自主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基础构建中国特色法治话语体系。在此过程中,应注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学传统理论及知识谱系的对接,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转化或体现为具体的法律思想、法学理论、法律原理、法律文化、法律知识以及法律思维,藉以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我国法治的"元理论"和"元知识"的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古镇八月     
清风拂过,拥着淡淡的稻香擦拭我的双眼,微凉。山环水绕,罩着浅浅雾烟的小镇由远而近,渐渐清晰。更近了,鸡的呜叫已隐约可以听见,悠长朦胧,一声、两声……时而错落有致地形成一股旋律,时而争先恐后地交杂在了一起。但在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唯有永远的宁静与平和。  相似文献   

20.
论现代法治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法治进程,建设法治国家,弘扬法治精神至关重要;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体对法以及法治的理性认知和价值确信,是法治价值观;它是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法律素质、法律信仰等的集合形态,是法治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源泉.也是尊崇法治和尊重法律权威的一种理性的精神状态。因此,我们应该弘扬以维护法律尊严、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为核心的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进程要注重转变法治教育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制约机制和法治良性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