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枝枝叶叶,关系民生;字字句句,温暖民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关切贯穿始终。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代表们就此展开热议。“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要让老百姓听着好,更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13,(8):F0002-F0002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顺应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全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近日,省人大代表、留坝县人民政府县长马宏伟就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马宏伟说,加强和改善民生,最主要的就是要紧贴实情、联系实际、办好实事,把有限的财力用在解决重点民生问题上,让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近年来,留坝县不断加大地方财政的投入,坚持将新增财  相似文献   

3.
米脂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惠及全县人民,架起一座座党群"连心桥"。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百姓老有所养2014年,米脂县全面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把解决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做好各项社会救助工作,落实优抚政策、推动社会福利项目建设,促进社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规划,应当贯彻"十七大"界定的科学发展明,调整立法指导思想上的偏颇,从以经济立法为重心,转变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民权和民生立法优先为方针,以改善民生和扩大民主为重点,建立"人权至上"的和谐的宪政秩序;为使公民的政治参与权有立法保障,提升工农大众等弱势群体的宪政地位和社会保障,公民的公权利(政治权利)立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程丽 《江淮法治》2020,(2):18-19
今年的省人代会上,民生始终是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代表们的话语中,可以清晰感受到过去一年我省民生领域取得的可喜成绩。"我省智慧学校建设整体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非常了不起!""政府在医疗费用管控、降低药品和医疗耗材价格等方面做了很多大手笔的工作。""我省持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是被频繁提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大力推进健康安徽建设"……这样的话语,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民生温度,也为民生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相似文献   

6.
美丽中国     
《检察风云》2013,(1):6
如果要在"中国"前面加上定语,有很多词经常让人提及,但除了诗人的赞美,已经少有人用"美丽"来形容中国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国力跻身世界前列,人民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然而,在推进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忽视了人文社会的发展,让"美丽"从身边不断消耗消失,致使中国的很多地方看不到青山绿水,看不到蓝天白云,很多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7.
吴星 《江淮法治》2012,(19):42-42
"2006年以来,我省大力实施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通过几年来的建设,我所在的六安市裕安区农村交通状况就得到了极大改善,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说起这一民生工程,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六安市裕安区轻工协会副会长陈静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陈静说:"‘村村通’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但村庄之间的‘断头路’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阻断了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就裕安区来说,其  相似文献   

8.
法律援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是法律援助工作始终不渝的追求和目标。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丽中国",是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报告时提出的新的发展观点。"美丽中国"四个字,质朴而厚重,是一种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美丽中国"的首次提出,为我们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要求我们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中国"是实事求是的构想。"好日子"需要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10.
徐敬业 《中国监察》2011,(16):34-35
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得好不好,反腐败工作有没有取得成效,归根到底要看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是否得到有效维护,体现在民生是否得到保障和改善上。 民生问题历来是一个事关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根本问题。我们党始终将解决民生需求作为治国安邦、执政兴国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和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意。民生问题成为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民生离不开人民,民生离不开人民的基本生活,从法律理论层面探索适合民生改善的机制,从而实现在公共服务框架内有效改善民生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迈出幸福安徽建设新步伐",这个既让人振奋又让人充满期待的民生目标成了出席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代表们热议的话题.记者采访了部分省人大代表,大家一致认为,越来越红火的日子,越来越鼓的钱包,越来越灿烂的笑脸,就是幸福安徽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改善民生成为当前最为热点的话题之一。本文从宪法学的角度,对民生与人权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改善民生的新举措对我国人权保障体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以期在制度层面上对人权保障有进一步的探索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法学视角而言,民生问题是一个法治问题。民生对法治存在着依赖关系,法治通过保障民权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驾护航。中国目前的国情决定了保障公民的就业权、教育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安全权等是法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与核心。加强民生法治建设,夯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根基,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工程,它要求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体系以及切实施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制度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随后,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检察机关作为党领导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如何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切入点,把服务民生作为第一检察要务是检察工作现阶段的重要课题。笔者就检察权在和谐社会语境下保障民生新途径上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6.
张申 《法制与社会》2012,(5):191-192
孙中山先生"政在养民"的管理观作为国家管理情境下的元理念,是如何看待"民"与"国"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在建国、治国过程中体现"政在养民"治国基点的?孙中山先生这一以"民生"为导向的建国方针是否真的适合中国国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生态保护我们从来就不缺乏法律和制度的约束,所以,"美丽中国"要从一个词变成一个现实,首要的就是要让和生态文明有关的法规制度,能真正地得到遵守和彰显——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不仅要求公正执法,而且还期盼公开透明;不仅要求准确执法,而且还期盼高效执法。法院只有充分考虑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想法和感受,把重民生、排民忧、解民难作为确立工作思路的依据,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尽力满足人民群众这些新要求和期盼,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法院工作符合民情,体现民意,服务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这是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党组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对抓审判工作形成的共识,也是该院审判工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9.
完善制度,使其不能 "小金库"的特点是"乱"、不见光,其命门也正在于公开透明,纳入预算,让其大白于天下.以往,由于缺乏具有约束力的制度规范,监管不力,处罚疲软,"小金库"游离于预算监督之外.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起人大对预算超收入的"审批制",尽快修订<预算法>,把预算外收入这笔庞大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让财政蛋糕更好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1年1月24日,吴邦国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各方面建设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如何使社会建设遵循法治而真正达到改善民生、保障公民权利成为当下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