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连续4年来,歙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民生工作,特别是依法督促政府顺利推进全县民生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充实、数据详实、文风朴实,是一个令人振奋、倍受鼓舞的报告:通览报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稳中有进、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去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大都呈现两位数的增长,我省在建设美好安徽进程中取得了诸多可喜成果……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记者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今年重点做好的十个方面工作采访了部分省人大代表,代表们不仅为近些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高兴。  相似文献   

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陕西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年来,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守机构定位,践行金融报国,全力配合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融资速度不降、力度不减、质效更优,全年向我省重点领或和薄弱环节投放信贷资金超过1160亿元,坚定服务国家战略、政府重点和民生改善,为陕西"十四五"开局起步提供了强劲金融支撑.  相似文献   

4.
枝枝叶叶,关系民生;字字句句,温暖民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关切贯穿始终。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代表们就此展开热议。“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要让老百姓听着好,更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相似文献   

5.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法学视角而言,民生问题是一个法治问题。民生对法治存在着依赖关系,法治通过保障民权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驾护航。中国目前的国情决定了保障公民的就业权、教育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安全权等是法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与核心。加强民生法治建设,夯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根基,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工程,它要求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体系以及切实施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制度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6.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企业和群众常办事项基本实现‘跨省通办’""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大到经济运行区间,小到企业和群众常办事项"跨省通办",每一个关键词,都落脚在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上,都是人民群众所期所盼的实事儿,都体现着爱民惠民的民生温度。  相似文献   

7.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迈出幸福安徽建设新步伐",这个既让人振奋又让人充满期待的民生目标成了出席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代表们热议的话题.记者采访了部分省人大代表,大家一致认为,越来越红火的日子,越来越鼓的钱包,越来越灿烂的笑脸,就是幸福安徽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8.
2007年中国法治政府建设伴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这一年里,民生是主流话语,民权是时代强音;公民的权利更多的是感受到法律的温情,而政府的权力则受到更多法律的掣肘。促进民生、公民参与、职能转变、权力约束、危机应对,构成了法治政府建设的主旋律。这些努力和成就,相信可以为中国实现法治政府的梦想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百姓呼声     
《江淮法治》2011,(5):52-53
近些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广大群众真真切切得到了实惠。这些民生工程中,涉农的项目特别多,涵盖了道路交通、教育发展、广播电视、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建设新农村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宗禾 《江淮法治》2014,(5):10-16
正"政府工作报告的众多改革举措令人振奋,说出了社会各界的心声。""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深化改革贯穿全年九大重点工作任务,要狠抓落实。""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要把保障民生放到更高的位置,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安徽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和分组会  相似文献   

11.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伴随百姓生活和社会发展而变化发展的政府,是一个能够使民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切实改善的政府.因此,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只有始终把政府建设本身与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强化政府责任,建立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才能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1年1月24日,吴邦国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各方面建设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如何使社会建设遵循法治而真正达到改善民生、保障公民权利成为当下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沐昌礼 《江淮法治》2014,(21):27-27
正"中垾和花塘的朱氏水业,供水不正常,水质有问题,群众安全饮水得不到保障,政府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巢湖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政府提出的意见之一。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促进民生改善作为履行职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种方式做好民生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刘耀辉 《行政与法》2022,(2):109-117
恪守民生尊重义务,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民生尊重义务对应民生对政府的防御权功能,包括不作为的形式尊重和作为方式的实质尊重.在政府保障民生的实践中,因部分民生尊重义务履行不到位,一定会程度上使得民生问题复杂化.政府履行尊重民生义务,应在坚持民生价值取向、消解民生价值与行动逻辑背离的基础上坚持有限政府原则,以不作为方...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凤阳县人大常委会把关注民生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围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程开展监督活动,推动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加快了美好乡村建设进程。"道路硬化了,沟渠疏浚了,垃圾清理了,路灯点亮了,村庄美化了,晚上和城里人一样也有锻炼活动场所了……"说起村里发生的变化,家住凤阳县大溪河镇马山村的村民们如数家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凤阳县,一件件一桩桩"一事一议"民生项  相似文献   

16.
陈富饶 《江淮法治》2009,(11):44-44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今年,我省将“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列为二十八项民生工程之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工程将从4个方面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包括加强妇幼保健能力建设、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预防接种补助等。本期“代表访谈”栏目围绕如何实施好这项民生工程采访了3位省人大代表,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切身感受到他们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之情。  相似文献   

17.
入秋时节,阴雨绵绵,通往紫阳中学初中部的狭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拥挤不堪……2019年年初,人大代表票决了紫阳中学初中部至西门河人行栈道建设等20件民生实事。如今时间过了大半,代表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进展如何?县人大常委会委员贾耀卿道出了两个担忧:"政府工作报告好写,年底能不能给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代表票决形式很好,票决后的事项到底有没有权威?"  相似文献   

18.
吴星 《江淮法治》2012,(19):42-42
"2006年以来,我省大力实施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通过几年来的建设,我所在的六安市裕安区农村交通状况就得到了极大改善,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说起这一民生工程,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六安市裕安区轻工协会副会长陈静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陈静说:"‘村村通’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但村庄之间的‘断头路’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阻断了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就裕安区来说,其  相似文献   

19.
天下之重,民生为重;天下之大,民生为大。“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民生时,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     
打造中国法学和法治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要求法学界必须紧密关注民生。在法治的逻辑下,民生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通过法治改善民生、促进文明,已成为法治建设的必然逻辑和目标导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