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却凸显了很多问题.环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需要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组成部分从各个角度提供方法去解决.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内涵着手,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我国应该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并且,结合国外的立法经验,从原告资格和激励机制这两方面主要分析和总结如何建立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促进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境侵害行为的特殊性使得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创建成为必要,然而任何一项法律制度都不可能超越社会成为孤立自在的本体。本文对现阶段在我国创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指出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建制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该制度与我国特有的各种社会条件配套协调的问题,并依据我国的法律现实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制。  相似文献   

3.
论如何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问题由来已久,但我国法学界对该问题可以实践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定论。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念、特点入手概括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知识,然后从市民社会理论方面、道德失范角度和法律教义学方面着手,研究了我国在本土上如何更经济、效率的解决环境纠纷,以期在立足于本土资源,弃陈就新,可以开拓一个新点来研究如何完善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开启了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据此笔者认为,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但由于我国法律对公益诉讼制度规定过于原则,目前尚未出台相应的配套司法解释,导致实践中存在诸多不好操作、不便操作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相关问题具新  相似文献   

5.
环境侵权救济方式的补充——环境公益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利益是一种社会公共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国家行政管理的局限和传统法律制度(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缺失,已无力为环境公益提供有效保护。当前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时机已较成熟,因此,很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比较健全的公益诉讼模式,在传统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首先要在实体法上创设环境权,然后在诉讼法上放宽现行民事、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原告资格,扩大可提起民事、行政诉讼的案件范围,并采取各种合理、有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然 《法制与社会》2015,(5):125-127
随着我国法律对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在环境公益诉讼现状中,存在“环境公共利益”的范畴不明确、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体系不完整、起诉主体规定亟待完善、相关具体制度缺失等问题.本文拟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现有问题的可行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7.
2012年,伴随着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的出台,公益诉讼制度正式被规定在我国法典之中,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一项新的法律制度,正式成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项法律措施,然而,我国新《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公益诉讼制度,即第五十五条:"新民诉法第五十五条:"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法条只对我国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进行原则性规定,尚未对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资格进行具体、明确规定,导致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未能得到较好适用,很难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在立法上不断完善我国的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重点完善原告主体的适格问题,这是消费者是否能够提起诉讼进行维权的起点,为此,本文重点在于研究我国公民作为适格主体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环境侵权诉讼境况尴尬,很多情况下受害人无权提起诉讼,如何破局?本文借鉴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的经验,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分析了我国环境诉讼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维护公共利益和保证社会良好运行机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我国目前并没有关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规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政权力的扩张,对涉及公共利益的违法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救济势在必行。本文对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确立了我国环境污染公益诉讼制度,解决了环境公益可诉问题;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确定了可以提起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解决了环境公益谁诉问题。但是,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大量程序方面的问题是否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关于普通民事诉讼的相关程序规定,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立案难、举证难、胜诉难、执行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平安建设的理论内涵和机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际民 《法学论坛》2005,20(6):115-117
平安建设的理论内涵,应逻辑地认为是我国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形成的具有向更高目标发展的社会环境之需要,是由政府引导下全社会参与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所搭设的新平台。构建和谐社会状态是平安建设追求的核心目标,而稳定化、秩序化、理性化、和谐化构成了平安建设的基本衡量指标。建立权责一致、权利保障、治安恒定、道德宣化的平安建设承载机制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丽华 《法律科学》2004,22(6):11-16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没有城市化就没有现代化,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城市化和法制现代化都是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法制现代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从传统社会的法律转向现代社会的法律,从乡村社会的法律转向都市社会的法律。城市生存方式具有集中性、流动性、专业性和异质性的特征,这些特征使都市社会的法律亦即现代社会的法律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13.
丁霖 《政治与法律》2020,(5):105-115
环境行政执法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以威慑式执法为主,执法实践陷入执法者与违法者对立冲突之困境,需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契机,向新的执法方式转变和发展。随着环境立法的发展,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经历了从政府管制到政府与社会二元合作模式,再到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元互动模式的转变,形成了新时期社会共治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社会共治理论相契合。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构建环境行政互动式执法系统提供了互动前提与理论支撑。以此为基础,环境行政互动式执法的实现需要生态环境行政机关让渡权力空间,以吸纳企业协商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4.
平安建设与当前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才年 《法学论坛》2005,20(6):121-123
平安建设的过程就是遏制和清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过程,所以平安建设与社会不稳定因素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从社会控制论的角度分析,当前影响平安建设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刑事犯罪、因权利主张而引起的利益纷争及社会生成问题。作为基础性因素的社会生成问题是影响平安建设的深层的、核心的因素,而这一因素的核心表现在于社会离心力倾向。通过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关联分析,在现实状况下,平安建设的重心应放在对社会向心力的聚合和对社会治理的善治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15.
环境法的公正具有自己的特征,环境法上存在着区域公正,国际公正,社会公正和代际公正。区域公正是指在相关区域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是否恰当平衡。国际公正涉及国与国之间享有环境的权利和国际环境义务的分担。社会公正要求将环境行为置于社会背景下认识和解决。代际公正要求现实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要考虑到下代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福岛核辐射事故造成包括森林、海洋、湖泊、地下水等的环境损害,其中,有些是私人受到了损害,有些是社会受到了损害。这些损害应该如何赔偿?特别是自然资源价值的赔偿是问题的难点所在,比如自然资源之森林,交换价值的赔偿应归属于所有人,其非使用价值则应归属于公众。因此,非使用价值则应赔偿给公众。但是,如何归属呢?对此,宜采用公益信托理念,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作为受托人,为了社会整体享有利益,请求赔偿。而赔偿方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有恢复原状、金钱赔偿两种,一般计算出的环境价值减少部分低于恢复原状的费用,但如果能准确计算出全部自然资源价值,环境价值减少部分与恢复原状的费用基本上相同。因此,公益受托人可以选择任何一种适于该情形的赔偿。  相似文献   

17.
辩诉交易作为一个典型的舶来制度能否中国化的问题 ,既要缜密而全面地考查该制度在域外的实践状况、争议焦点及发展趋势 ,又要严谨而认真考证该制度在中国移植的社会土壤 :一方面是该制度中国化运行所必需的整体制度环境 ;另一方面是匿于整体制度之后的更深层次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习性以及现有中国法律规范所整合的社会心理和司法理念。对中国国情下犯罪情势和司法状况的考察显示 ,辩诉交易为中国国情所需 ;对中国社会权利规范现状及发展定势的研究表明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日益趋成 ,辩诉交易亦为中国国情所容。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善治方略,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保障必须依赖包括法律制度、道德规范和信仰规范组成的制度体系,而且这些制度必须符合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以人为本、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等精神。本文对于和谐社会的制度背景:正式制度的法律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道德规范和信仰规范及它们的完善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9亿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乡村是农村构成的基本单位,因此,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农村,离不开平安乡村建设这一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20.
在把握近几年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现状的基础上,以风险社会理论为指导,分析环境风险、环境责任以及环境风险与环境责任之间的关系,可知,政府、企业与公众应是突发环境事件的责任承担主体。只有政府、企业与公众三方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突发环境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