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朱斌 《法制与社会》2010,(2):292-292
意思表示解释是对表意人所作意思的理解,其对于民事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意思表示解释主要分为阐明解释与补充解释,其解释标准存在不同理论。我国民事法律没有该项总则性规定,仅在合同领域有所规定,鉴于意思表示解释之于司法实践的意义,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意思表示解释与法律行为解释和合同解释不同。意思表示解释有其特殊的法律构造,其解释对象是表示行为和效果意思而不仅仅是目的意思。意思表示解释的原则,依意思表示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国民法通则对意思表示没有规定,在未来的民法典总则中应当对此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合同的解释是解决合同纠纷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关于合同解释的目标,理论上有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两种。二者之间的争论充斥着整个合同解释理论的发展史。论文通过分析,指出此二者虽各具一定的合理性,但均未对合同解释的目标做出本质的诠释。进而提出:合同解释的目标,乃是探求合同的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晓亚 《法制与社会》2012,(3):64-65,83
赌博合同为传统的射幸合同,本文通过分析射幸合同的基本特征,特别是通过了解射幸合同的射幸性,来探索意思表示的解释原则在射幸合同中的适用。射幸性是指以将来可能发生的带有不确定性的事项作为合同的标的。这一特征使得公序良俗、诚实信用的原则在该合同当事人的相互协议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意思表示的解释原则在射幸合同中应用,应站在规范意义说的角度上,更加注重强调诚实信用原则,更加注重要求当事人恪守诺言,履行义务,谨慎维护对方的利益,满足对方的正当期待。  相似文献   

5.
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立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包括合同的解释、遗嘱的解释等 ,其差异性大于共通性 ,制定民法典时统一地规定法律行为解释的意义不大 ,应分别规定。遗嘱解释应奉行意思主义 ,合同解释亦非全然表示主义。现行合同法未体现“误载不害真意”原则 ,制定民法典时应当改进。在合同订立阶段 ,意思表示的解释有别于合同解释 ,应独立规定。狭义解释是确定行为的含义 ,广义解释尚包括带入含义的补充解释与修正解释 ,后二者主要针对合同而言 ,对于遗嘱原则上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6.
具有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基于意思表示一致所订立的合同是否当然具有法律效力 ?这一问题被我国的学理、立法和司法实践忽视了。我们的概念常常是 :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的核心问题。但实际上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制度认为纯粹的意志可以决定一切 ,合同的交易本质不容忽视。大陆法系许多国家的原因理论与普通法系国家的约因理论都是决定合同义务是否可以履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意思表示的解释不但是民法理论问题,也是法律适用的问题。其理论经历了"意思说"和"表示说"到"效力说"的发展,在法律适用上现代民法主要采"自然解释"、"规范解释"和"(合同)的补充解释"法。"自然解释"实践中主要适用于遗嘱的解释和"误言无害真意"解释规则中;"规范解释"法则主要适用需受领的意思表示和向不特定多数人做出的意思表示,而"补充解释"则用于填补合同的漏洞。另一方面,"自然解释法"和"规范解释法"的适用领域不能严格区分,应当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8.
对于合同条文的解释,必须探究合同当事人内在的、真实的意思表示,而判断合同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首要方法,是判断合同条文的字面意思表示,即文义解释的方法。只有在文义解释不能确定合同条文的准确含义时,才能运用其他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9.
廉悦悦 《法制与社会》2013,(13):278-279
合同的解释对于合同纠纷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合同解释对于法官法律涵养有很高的要求。我国《合同法》对合同解释原则的规定十分简洁,使得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明确各个合同解释原则的适用顺序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合同解释原则主要有文义解释原则、整体解释原则、目的解释原则、参照习惯与惯例原则和诚信解释原则。理想的合同解释原则的适用顺序,即:首先依文义解释原则;其次依整体解释原则和参照习惯与惯例原则,此二者的先后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再次依目的解释规则印证之前的解释结果是否符合合同目的;最后,在整个合同解释过程中贯彻诚信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事立法历经百余年后,准合同作为一个重要法律术语始现于我国民法典合同编中.缺乏民法学理论研究和民法典总则编的体系铺垫,形成了准合同解释的先天缺陷.但准合同存续历史悠久,罗马法赋予其生命,法典化国家的民法学理论和立法实践赋予其持续活力.我国民法典对准合同的引入,使法学理论承担起解释使命.罗马法因素是我国民法典准合同解释的重要基础,其债法体系思维、意思表示与行为效果间的关系、给付行为在判断准合同与债的其他渊源关系中的核心价值等理论是厘清准合同解释定位的重要坐标,现代法典化国家的立法经验是准合同解释的重要参考.应运用法律解释的科学方法,关注罗马法因素并结合现代社会需要和我国本土特点探究准合同解释,以实现"经由罗马法,超越罗马法"之立法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兵 《法制与社会》2010,(21):97-98
电子合同中意思表示是电子合同的核心内容,其生效时间和地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应根据传统意思表示理论并借鉴《电子商务示范法》的规定完善我国的电子合同中意思表示规则。电子合同中意思表示生效时间采取"了解主义"和"到达主义",并明确到达的"信息系统"标准;其生效地点采取"营业地"标准,并以最密切联系地和经常居住地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2.
李伟伟 《财经法学》2019,(2):144-160
我国现行实体法规范对电子商务合同中的意思表示瑕疵的规定很不完善,司法实务多根据传统意思表示瑕疵的构成要件处理电子商务合同中的意思表示瑕疵,相应的理论研究也囿于传统法律行为理论而无法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的解释。对于这一问题,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应当结合司法案例对该领域展开实证研究。具体而言,应在总结司法裁判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合同解释的规范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我国合同解释的规范化龚英姿由于合同解释介于当事人意思表示和法律之间,直接关系到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确定,因而是合同法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通常各国合同法都有专门规定。但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却极欠明确和系统,司法实践亦较为混乱。即将出...  相似文献   

14.
合同解释旨在确定当事人的合意并赋予其法律效果。主观解释适用于当事人意思一致的场合,客观解释适用于当事人意思分歧的场合。客观解释同样遵循私法自治的理念。在客观解释场合,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若与规范意思一致,将被视为合同意思。理性人是假想的人像,其特征表现为理性行为并具有私法上诚信原则所要求的各种品质。如果对理性人行为预测的结果与某方当事人意思一致,那么这个意思就被视为合同意思。预测理性人行为需要尽可能地搜寻相关证据,所以合同意思的获得主要依赖于证据。证明自己意思的当事人自然实现了意思自治,而另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责任也是私法自治的应有之义,所以合同的客观解释一样可以保全私法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越宏  李媛 《中国法学》2001,(5):161-165
一、合同漏洞补充之法理分析 合同漏洞本质是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的漏洞,通过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适当弥补使其臻于圆满,即可使合同漏洞得到补充。合同漏洞补充的主体,首先是原表意人,即合同双方当事人,他们可以事后就共同的意思通过协议方式补充;当达不成共同意思时,由法官根据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步骤,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补充。 (一)合同漏洞补充的可能性──不违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合同是当事人双方具有设立法律关系的意图的协议。在理论上,应把合同看成是当事人双方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行为。法律行为之一般成…  相似文献   

16.
宫红兵 《山东审判》2007,23(5):69-71
合同的漏洞主要表现在当事人所表达的意思存在空白或缺陷.在合同的意思表示出现"漏洞"时,需要对其进行补充解释.对合同予以补充解释时必须坚持规范要素、目的要素、习惯要素及法理要素等基准.  相似文献   

17.
合同解释原则与审判实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解释制度是合同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界中,对何谓合同解释莫衷一是。本文认为:合同解释是指法院或仲裁委员会对合同条款予以明确的过程。那么,如何解释合同呢?两大主义的对立与融合解释合同存在两种主义。一是意思主义,也称主观主义,即探求表意人的真实意思,而不拘泥于文字;二是表示主义,也称客观主义,即强调从表意人表现出来的文字等来探求表意人的真意。这两种主义均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人们不同价值判断下产生的。意思主义是基于人们的个人本位思想;表示主义则是基于社会本位思想。1.大陆法系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将合同…  相似文献   

18.
张炳生 《中国法学》2005,(5):102-117
错误是影响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性的核心要素,也是判定合同效力的重要条件。各国民法对合同错误概念的不同界定和处置规则,导致合同效力的确认和处理结果迥异。尽管存在错误的合同理应得到法律的适当救济,然而救济的后果并非取消所有因错误而签订的合同之效力。作为一项原则,单方错误的合同、表示方有过错的合同和一方自愿承担风险的合同,其效力均不应被否定,但这一原则的适用又受制于适当的条件。对于合同错误的处理规则,各国的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意思表示理论的一个核心矛盾是意思自治和信赖保护之间的冲突,对意思表示要素的分析有助于厘清意思表示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进行意思表示解释的前提。意思表示解释体现了意思自治和信赖保护之间的冲突,对意思表示解释规则的设计需要既照顾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又关照相对人的信赖保护。另外,意思表示解释又是确  相似文献   

20.
法治反对解释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钊 《法律科学》2007,25(3):25-33
反对解释是法治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法官奉行司法克制主义,对明确的法律条文必须无条件遵守,在解释中不能附加法官个人的意思.反对解释不是说不要解释,而是说不能过度解释,法官只能行使有限的创造权力,对法律文本已明确的含义,法官的解释就是认同.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批判法家的严苛,主张判决中天理、人情与法律的和谐相处,结果使得法律文本被置于不重要的地位.严格执法实际上没有成为我们的执法理念,法律被任意解释、曲解的现象大量发生.严格法制是我们不能逾越的阶段,反对解释的原则应是司法活动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