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孟喆 《法制与社会》2012,(6):29-31,38
交通事故的碰撞过程是一个瞬间完成且复杂的动力学过程.由于交通事故的特殊性,交通管理部门对事故责任的认定难以准确,同时也导致了司法实践中事故责任与交通肇事罪责任认定混同现象的出现.而国外在处理交通犯罪问题中所倡导的信赖原则理论,在正确处理交通肇事案件、合理认定与分配行为人刑事责任方面收效明显,值得我国加以借鉴.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具备了适用信赖原则的条件,且适用信赖原则能够更加合理地解决我国当前交通肇事责任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2.
交通肇事案件是刑事案件中最常见的一种,作为一种过失犯罪,"肇事后逃逸"的认定对于案件的定性和量刑都具有重大影响.在司法实践中,公安交警部门出具的行政法意义上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刑事责任认定的核心和基础,但基于行政法上的责任认定,是否能够直接作为刑法责任认定的依据无论在法理上还是在司法实务中都还有诸多方面值得商榷.本文就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部分典型案件为例,从"肇事后逃逸"的核心价值追求和行政法上的责任认定与刑事责任承担之间的衔接的角度,阐述了对于"肇事后逃逸"的认识和在司法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丫 《法治研究》2006,(2):48-49
交通肇事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是很常见的类型,几乎每个刑事辩护律师一年之中都要办理几起。由于交通肇事案件量刑幅度大都是三年以下,最高也不过是三年到七年的刑期,因此很多律师对这类案件缺乏兴趣,对有关证据的研究不够深入。同时,因为这类案件基本都是以交警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为依据,尽管法院有权重新认定事故责任,但在实践中法院重新认定事故责任的并不多见,办理这类案件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能性也不大,律师在办理这类案件的时候存在一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怆。  相似文献   

4.
“交通肇事逃逸”责任认定实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中,交通肇事逃逸事故所占比重一直较高。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使受害者得不到及时救助而处于危险境地,更有甚者因失去救助机会而死亡。交通事故因现场证据的变动或消失而难以得到准确的认定和处理,各地出台的条例对逃逸事故认定的极端性以及出现同一类型的交通肇事逃逸事故因发生的辖区不同而出现截然不同的处理结果等问题都是导致受害者家属得不到及时赔偿而不断信访投诉的原因。结合自身多年处理交通事故的实践经验,研究分析了"交通肇事逃逸"事故责任认定现存的缺陷,提出了完善"交通肇事逃逸"事故责任认定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由于在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后逃逸乃至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件与日俱增,严重侵害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1月10日出台了《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交通肇事犯罪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规定。然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不但没有平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对此问题的争议,反而使争论更加激烈,尤其是围绕“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涵义和认定问题,理论界观点纷纭。本文拟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性质入手,重点分析其适用范围以及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最后,详细阐述其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如何认定,希望可以对相关理论发展及司法实践的顺利进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司法机关对出现死亡后果的交通肇事案件的处理往往不能达到法律与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对作为案件认定依据的尸体作及时、科学、适当的检验.而司法实践中因为种种原因而缺乏对尸体的正确处置与检验程序规范化建设的缺失,导致检察机关对该类案件的办理存在诸多诉讼风险.鉴于此,建立由检察官主导的全面尸检程序可以成为司法机关正确办理交通肇事案件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司法实践中,对于交通肇事的重要定罪论据是公安部门作出的对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绝大多数交通肇事案件在责任认定中负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的一方,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是定罪批捕的一个重要依据,并据此量刑。在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人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看公安机关做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  相似文献   

8.
陈波 《法制与社会》2010,(20):112-113
交通肇事罪是特殊的过失犯罪,事故责任是确定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罪的基础。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意见的采信,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往往导致扩张认定交通肇事罪。本文拟通过对交通肇事罪的特征与本质的探究,以行政管理范畴责任与刑法范畴责任的区分为视角,论述只有违章驾车行为才能作为认定交通肇事罪评价的责任因素,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刑法范畴责任因素;并对司法实践中如何严格区分责任等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9.
船舶碰撞是海事侵权纠纷中最普遍、专业性最强、审理难度最大的一类案件.司法实践中常常为一海事案件是否认定船舶碰撞,是两船间的碰撞还是数船间的碰撞产生不同的意见.那么,什么是船舶碰撞?它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提出了“船舶碰撞的新概念”,新概念的价值何在?笔者仅就以上问题略述己见,求教同仁.  相似文献   

10.
在办理涉嫌交通肇事罪的案件中,分清事故责任是认定交通肇事罪的基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格依法处理道路交通肇事案件的通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第一条均明确规定: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  相似文献   

11.
论交通肇事不救助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肇事后不救助最终致受害者死亡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这类案件如何处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争议较大,加之现行刑法在原刑法的基础上对交通肇事罪作了大幅度的修改,使得这类问题的性质认定更加复杂。有鉴于此,笔者愿抛砖引玉,以求得对此类案件作出恰当的处理。一、学说状况与评析在刑法修订之前,对交通肇事不救助案件的处理,理论上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将这种情况作为交通肇事罪的从重情节处理,不再涉及新罪名;其二,认为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见死不救,导致了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这时行为人对被害人死亡所持有的心理状…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犯罪分子在案发后有意无意的破坏和销毁痕迹物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此类案件的侦破难度,此时往往需要借助微量物证鉴定的方式为案件侦破提供方向和线索,并为事故责任认定提供依据[1]。本文通过对2009~2011年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受理的交通事故案件中微量物证鉴定结果的统计,比  相似文献   

13.
论船舶碰撞新概念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碰撞是海事侵权纠纷中最普遍、专业性最强、审理难度最大的一类案件。司法实践中常常为一宗海事案件是否可认定为船舶碰撞,是两船间的碰撞还是数船间的碰撞产生不同的意见。那么,什么是船舶碰撞?它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提出了“船舶碰撞的新概念”,新概念的价值何在?笔者仅就以上问题略述己见,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4.
由于机动车数量的激增,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屡见不鲜,扩大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给交通案件处理带来了阻碍.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对于交通肇事逃逸与因肇事逃逸致被害人死亡有了明确的司法解释,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有些细节问题仍然有待商榷.在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与处理时,应当注意行为人的主观动机、行为的客观表现等.关于交通肇事行为的定性,则主要把握逃逸行为时间、加重情节的处理以及因逃逸致被害人死亡.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眼于审判实践中常见的涉及驰名商标认定以及保护纠纷,探讨在具体案件中如何把握有无认定驰名商标的必要、认定驰名商标的标准等问题,我们认为,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重点审查认定驰名的必要性,要强调“有跨类保护的需要”是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吴玥 《法制与社会》2012,(36):243-244
为规范职务犯罪自首情节的认定,两高发布了《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然而职务犯罪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别就职务犯罪自首认定实践中“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从法院多年受理的情况看,大都来自于交通肇事及故意伤害案件。交通肇事案件由公诉机关提起,而故意伤害案件有公诉机关公诉的,也有被害人及利害关系人提起自诉的。这些案件中,特别是交通肇事案件的民事主体涉及的主体错综复杂,故意伤害案件中附带民事部分的举证责任及证据的认定也很难把握。由于刑事审判人员大多注重于刑事案件处理的正确性,往往忽视了对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关系是否成立的审查及对证据客观性、真实性及关联性的认定,以致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处理在程序和实体上出现错误。现本人主要就这两类案件中附带…  相似文献   

18.
余超 《犯罪研究》2013,(1):70-75
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适用问题,一直被法律实务界和理论界密切关注.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自首和立功的意见》)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司法实践中许多具有争议的自首认定问题给予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现实生活中交通肇事案件纷繁芜杂,使得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认定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讨论空间.本文试图就交通肇事罪中视为自动投案的问题展开思考,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案件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也给交警部门调查取证、认定肇事车辆带来很大的难度。随着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事故责任的划定、车辆的认定提出上诉要求的日益增多,对肇事案车辆痕迹的检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交通肇事案车辆痕迹分类 1.1 交通肇事案可划分为3类。分别为车与车相撞、车与人相撞、车与建筑物或其它物体相撞。我们把肇事车辆称作造痕体,被撞车辆、行人称作承痕体。  相似文献   

20.
近年交通肇事案件呈现多发性、社会影响扩大化、量刑幅度大的特点.在交通肇事案件中适用量刑建议与量刑辩护具有积极意义.在交通肇事案件中适用量刑建议与量刑辩护,要注意规范化行使,提高量刑建议与量刑辩护的有效性,并应适度行使,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