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何勇 《中国监察》2012,(12):4-7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以"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主题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它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党内监督从此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都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理论上界定清楚发展党内民主和加强党内监督的关系,对党的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一、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的涵义及其重要性(一)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制度,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所决定的,体现在党的制度和党内生活中的,由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  相似文献   

3.
宋艳 《法制与社会》2011,(22):245-245
教工党员是高校党的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应明确教工党员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先锋作用。新时期教工党员在学生党建中工作的不足和了解加强教工党员在学生党建中先锋作用的正确措施对高校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了系统论述.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作了新的阐释。这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指导方针。机关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省人大机关的党建工作,有机关党建的共性要求.也有其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中内容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本学院党员培养教育项目"党员示范岗"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创新的四个"相结合":即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提供党员培养教育的组织保证;传统形式与现代载体相结合,拓展党员培养教育阵地;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创新党员培养教育机制;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增强党员培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党的性质的论述是"两个先锋队"理论的思想渊源,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参考和直接的理论来源,"两个先锋队"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法律实证主义理论接受了现代自然法的合理因素,这一点最明显地体现在现代法律实证主义者用不同的方式接受了"恶法非法"的理论。英国著名现代法律理论学者麦考密克综合法律实证主义与自然法理论提出了"恶法有限"理论。这一理论对现代自然法观念的接受从法律实证主义这一方面体现了当代自然法和实证法的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这对我们继续加强共产党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本文认为党员先进性建设能否取得实效,最终体现在党员的整体素质是否提高,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是否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否提高。  相似文献   

9.
蒋海东 《中国司法》2001,(12):52-5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事业的行动纲领,也是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指针。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提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搞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内存要求。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中对“三个代表”思想作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开拓创新、丰富…  相似文献   

10.
王宏宇 《政法学刊》2003,20(1):10-12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又是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思想,凸显党的先进性的新理念,科学阐明了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党的领导职能是政治领导和执政职能的统一,科学地认识新时期下的党政关系,必须正视共产党在管理国家公共事务中的主体作用,重新认识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结构“二元化”现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动党政关系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深化全党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必然性的认识;第二,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第三,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群众路线,克服党群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相似文献   

13.
邵艾青 《行政与法》2005,(10):15-17
实现由革命党理论向执政党理论的转型,是我党新时期理论建设的首要任务。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理论转型的突破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理论转型的标志,而科学发展观和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则是“三个代表”思想向实践理性的推进。  相似文献   

14.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铁川 《法学论坛》2003,18(1):5-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因此 ,弄清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意义重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党的领导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和实施依法治国的动力与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基础与所要实现的目标 ,依法治国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坚持党的领导 ,就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使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就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但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就要在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民主协商与民主表决相结合、“多谋”与“善断”相结合、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不断提高我党运用民主的水平 ;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国家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相结合、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结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实现由主要依靠政策办事向主要依靠法律办事转变 ,不断提高我党的依法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法》已经规定国办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是,领导权的竞争客观上依然存在。在高校,执政党领导权威的主要来源是威信而不是权力;唯有改进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党的领导;高校党委必须以规定性领导为基础,实现向示范性领导转变。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包括内部凝聚力与外部凝聚力,高校党委必须以内部凝聚力的提升带动外部凝聚力的强化。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是执政党获得人才认同的重要因素。党管人才的本质是通过为人才服务使得人才认同其政治主张。高校党委必须正确处理好“双肩挑”与权力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冰 《行政与法》2005,(7):23-25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经过多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执政地位。在党执政5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改变,党在执政能力、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等诸多问题上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要求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使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废除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进学 《法律科学》2003,3(4):38-46
废除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在当时是必然的,这是由共产党人的法律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以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六法全书"的废除,对新中国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教训.其最大危害就是中断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强化了中国社会蔑视法律的民族传统心理,为新中国政策治国、以党代政、以党治国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8.
党的构成要素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实现的重要条件;党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实际效果是判断党的先进性的实践标准;“四个必须”的坚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沂蒙政治生态的风气主导者和引领者,人民群众是沂蒙政治生态的最终受益者。沂蒙政治生态建设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关系的实践结晶,中国共产党和沂蒙人民是沂蒙政治生态建设的具体承载和有效载体。进入新时代,研讨构建沂蒙政治生态的时代价值和作用发挥空间,对于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断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建设是时代的一个主题,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主要运用矛盾分析法,分别从国际新环境、国内新形势、党自身情况的新变化角度出发,分析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所面临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