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刑罚裁量逻辑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的认识可以使我们行之有效地控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以合理地规范刑罚裁量.刑罚裁量中不合理的量刑差异招致了对量刑体制的广泛批评和对量刑公正的强烈质疑,并进一步削弱了刑罚的威慑效果.控制实验表明法官的量刑决定近似服从泊松分布,该实验的发现为确定合理的量刑基准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对量刑基准的经济学分析表明,应该以刑量分布的均值为基准确立一个量刑幅度以在个案的合理裁量和对不合理量刑差异的控制之间寻找一个最优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法庭内外》2009,(12):F0002-F0002
13个新罪名确定;铁路公安系统将划由公安部直属管理;最高检:核准追诉一潜逃21年杀人疑犯;公安部:县级公安机关可做强制吸毒检测;公安部:挂牌督办48起涉黑案件;  相似文献   

3.
2002年12月20日,我市发生一起部队枪械管理员盗窃枪支弹药潜逃的特大案件。调查访问中得知,犯罪嫌疑人购买了眼镜、牛仔服、运动帽和运动鞋进行了伪装,而原通缉令照片为该疑犯登记照片。为提高照片辩认价值,准确,客观、形象的刻画疑犯伪装后的图像,我们购置了相同的物品,利用数字图像组合技术迅速拼接出了逃犯伪装后的辨认照片,为抓捕该犯提供了准确形象的图像资料。根据目击者反映的衣着特征,由体形相似的模特穿着样品拍摄成全身照片,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将疑犯的面部图像和模特的身体组合起来,从而得到疑犯伪装后的辨认照片,提…  相似文献   

4.
全世界有许多不同的量刑指南体系。大部分由各种形式的量刑委员会设立,也有些直接由立法设立。就严重犯罪而言,各量刑指南委员会近年来分别颁布了相关的量刑指南。对所有严重犯罪,特别是涉及暴力或性犯罪的严重犯罪,量刑指南应着眼于惩罚或威慑的必要性、同时还应该尽量减少社区面临的未来危险而设计。  相似文献   

5.
最高法认为,犯罪嫌疑人被亲友采用捆绑等手段送到司法机关,或在不明知的情况下被亲友带领侦查人员前来抓获的,不宜认定为自动投案。但对这种"大义灭亲"行为应充分肯定,量刑时可酌情从轻。疑犯被亲友捆绑送至司法机关,即使其如实供认犯罪事实,也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可以酌情从轻处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16日,在广东省顺德市公安机关的一次扫黄排查活动中,网上通缉疑犯林建都意外落入法网。 林建都是广东省陆丰市东海镇人,此人在当地为非作歹、欺压百姓,2006年10月29日因泄愤将同村妇女砍伤后潜逃,一直被公安机关通缉。  相似文献   

7.
犯罪嫌疑人利用广阔的空间延伸和时间连续,实施犯罪后潜逃外地,逃避侦查、起诉、审判,逃避惩罚,这种行为称为潜逃。潜逃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侵害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但由于立法上的空白,对潜逃行为打击不力,不能有效地遏制潜逃犯罪的不断蔓延。为了惩罚犯罪,刑法上有必要设立一个新罪名——潜逃罪。一、设立潜逃罪的必要性(1)潜逃行为具有普遍性。我国幅员辽阔,交通运输条件日益发达,客观上给犯罪潜逃提供了便利条件。潜逃发案率居高不下,涉及人数多,已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江苏沿海某县,1996年批捕在逃人员24名,占当…  相似文献   

8.
潜逃行为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层面研究在逃人员潜逃行为全面研究犯罪这个社会观象的特性,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犯罪分子的潜逃行为这个侧面;研究在逃人员潜逃行为特征,必须从研究其在潜逃过程中行为的各个侧西来揭示。实践表明,一个地区的习俗和个人乡土观念、文化背景等因素都在潜逃者的潜逃行为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这些纷繁复杂的行为现象中有没有共性呢?根据归纳统计,有98.5%的在逃人员与其旧时关系保持着联系。完全割断与旧时关系的仅占1.5%。这个事实表明,涉案人员虽然潜逃了,但他们仍然  相似文献   

9.
抢劫、抢夺犯罪(简称“两抢”犯罪)是多发性犯罪,在刑事案件中占有较大比重,且呈不断上升趋势。 一、“两抢”犯罪案件频发的原因 (一)现行法律量刑偏轻,对犯罪分子没有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 在我国现行刑事法律中,对于一般抢劫的被告人,法院的量刑幅度一般在三年至十年之间;对法定量刑在三年以下的抢夺被告人,法院则多在  相似文献   

10.
量刑情节是刑法中广泛使用的一个词,在司法实践中,量刑情节也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量刑情节影响着定罪、量刑和行刑等各个环节,也体现了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和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讨论了什么是量刑和什么是情节,对量刑和情节进行了分别叙述和综合叙述.并在此基础上,具体阐释了法定情节的作用和意义,我国刑法对法定情节的具体规定,法定情节的种类,讨论法定情节的适用.具体阐述了法律对酌定情节的规定,我国法律所规定的酌定情节的种类,讨论酌定情节的适用.  相似文献   

11.
王彪 《河北法学》2015,33(1):107-118
威慑潜在的非法取供行为是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重要功能之一,从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半年多的情况来看,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威慑效果,但效果有限。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将会对未来的审讯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但随着侦查机关对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进一步了解,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威慑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及其保障措施的严格性、明确性和司法环境的优劣是影响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威慑效果发挥的两大重要因素,将来应进一步确立严厉的、明确的规则并优化刑事司法环境。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其功能的发挥应保持合理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王彪 《法治研究》2014,(9):113-122
威慑潜在的非法取供行为是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重要功能之一,从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的情况来看,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威慑效果,但效果有限。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将会对未来的审讯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但随着侦查机关对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进一步了解,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威慑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及其保障措施的严格性、明确性和司法环境的优劣是影响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威慑效果发挥的两大重要因素,将来应进一步确立严厉的、明确的规则并优化刑事司法环境。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其功能的发挥应保持合理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挪用公款的数额对定罪与量刑具有重要作用。挪用公款存在不同用途的,根据举重以明轻的解释原理,可以将用于非法活动与营利活动的数额评价为用于其他活动的数额;对每一笔挪用行为及其数额的认定必须以刑法规定为标准,只有当挪用行为能够被我国《刑法》第384条规定的构成要件所涵摄时,才能将挪用数额计入挪用公款罪的数额;既不能仅挑选其中用途最多的数额作为定罪量刑的根据,也不能按用途分别计算数额,更不能一概以总数额作为挪用公款罪的数额。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的,并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归还,不能一律以案发时未还的实际数额认定,也不能仅按其中一次最高数额计算;对于归还前已经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数额,应当累计计算。对携带部分挪用的公款潜逃的案件,为了确保罪刑相适应,也可能将贪污的公款数额评价为挪用公款的数额;在使用人与挪用人构成共同犯罪的案件中,使用人应当对与其行为具有因果性的挪用数额负责,而不是仅对使用数额负责;对共同挪用公款数额的认定,必须采取共犯从属性说并贯彻责任主义。  相似文献   

14.
汪明亮 《法学家》2005,(4):90-97
长期以来,犯罪原因一直被我国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排除在量刑情节之外.笔者认为,犯罪原因对量刑有着重要影响,应该成为量刑情节.法官在量刑中寻找犯罪原因情节的过程是归因,量刑归因必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量刑归因偏差违反了罪刑均衡原则,必须克服.笔者认为,在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中必须考虑到归因.  相似文献   

15.
量刑制度是国际刑事法院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国际刑事法院的量刑制度贯彻了罪刑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及正当程序原则的精神,对量刑的基本情节、特别情节等作出了一般规定,而且还进一步对监禁刑、罚金和没收财产的量刑进行了规范.同时,国际刑事法院的量刑程序和法官也对量刑公正的实现发挥着作用.国际刑事法院的量刑制度体现出当代国际社会刑罚轻缓化的趋势,要求量刑公正与平衡,并兼顾刑法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的机能.  相似文献   

16.
在刑法理论上,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二者之间极易混淆,因而刑法总则对这两类犯罪形态的成立要件作出了专门的规定,使之运用于司法实践中,对行为进行正确地定性和量刑.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都属于故意犯罪的进程形态中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进而能够正确地定罪和量刑,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元国 《法制与社会》2012,(27):261-263
量刑建议是刑事起诉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并形成相应的制度.量刑建议制度的完善,对于完善刑事司法体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从量刑建议制度设立的法律依据出发,对量刑建议制度设置进行解构,系统分析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完善的地方,从而使制度更科学、更实用.  相似文献   

18.
在盗窃罪中,存在行为人主观上的目的数额与客观上的行为数额。当目的数额与行为数额在同一量刑档次时,以行为数额作为定罪量刑的基准。但是,当目的数额与行为数额相差悬殊,分属不同的量刑档次时,就要采用预见可能性客观标准来探究行为人的主观认识,据此对行为人应负的刑事责任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程序长期存在重定罪、轻量刑的职权主义色彩,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参与度低,其对最终裁判的影响亦极其有限.在案卷笔录中心主义的诉讼模式之下,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呈现出书面化的特点,其求刑行为具有极强的国家化特征.而被害人作为当事人参与量刑程序,有利于推进我国恢复性司法构建,对法官量刑裁量进行合理制约,提升刑罚效益及裁判的可接受度.本文以程序参与和刑罚效益的双优化为目标,提出被害人参与量刑程序的具体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20.
从四个维度审视量刑规范化改革的时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导全国量刑规范化改革的两个规范性文件<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自2010年10月1日起已在全国法院全面试行.这标志着量刑规范化改革已进入全面试行阶段.作为新中国刑事法制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量刑规范化改革对于规范司法行为,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