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鹏飞 《政府法制》2014,(23):24-24
宋太祖赵匡胤出身于军人世家,自小读书不多,在五代十国那个混乱的时期,投身军旅的赵匡胤觉得要干出一番事业建功立业出人头地,不读书,没学问是不行的,因此,一有机会就发奋读书,不像周世宗时期的一些武将,攻城略地之后就一门心思搜刮金银财宝,他呢,就喜欢搜罗书籍来读,经常手不释卷,“开卷有益”就出自他的口。  相似文献   

2.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4):23-23
相传,赵匡胤未做皇帝之前,是个身强力壮、爱耍枪弄棒的小伙子。当时赌博盛行,赵匡胤也混在赌场,几乎场场能赢,但他仗义疏财,所以人们送了他一个“仁义白花”的绰号。几年后,赵匡胤决定外出开眼界,闯世面。一日傍晚,他行至一个山区小镇,见边上有一卖熟莜面的摊点,早已饥肠辘辘的他顾不得问价就大吃了起来。薄  相似文献   

3.
黄文山 《政府法制》2012,(15):38-38
赵普是赵宋王朝的第一位宰相,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天下,整军治国,立下汗马功劳。陈桥兵变让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军统领)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大宋皇帝,作为赵匡胤的掌书记官(秘书长),赵普是这一事件的主谋。他策划周密,不露痕迹,使得原本定然血肉横飞、人头落地的一场兵变,演成了和平禅让的一幕,这不能不称道他高超的政治才能。  相似文献   

4.
吕馀庆的资历可不浅,早在赵匡胤为后周的大将时,他就已经是朝廷的文官了。由于有才华,人品又好,赵匡胤十分欣赏,就将他要到了自己的帐下当了幕僚。他干得不错,赵匡胤挺信任,凡是重要些的事情都让他去做。等到大宋朝建立,赵匡胤当了皇帝,吕馀庆自然成了开国的功臣。但是由于低调和本分,他的官职提升得并不快,  相似文献   

5.
罗日荣 《政府法制》2014,(14):12-12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登上九五之尊之位,赵普之功当推第一.赵匡胤坐上龙椅之后,虽然任命了范质、王薄、魏仁浦等一批前朝旧臣为宰相,但那也只是一个虚职,不过是为了稳定朝政罢了.  相似文献   

6.
宣金祥 《政府法制》2010,(12):54-54
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统一天下后,他反复思考:为什么历代王朝开国时大都能励精图治,后来却日渐衰落,最后土崩瓦解?为什么像梁、唐、晋、汉、周这五个王朝竞会如此短命而亡?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吏治不严,官员腐败。而官员经商,则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赵匡胤深知,官吏如若经商,  相似文献   

7.
郑振 《政府法制》2010,(22):12-12
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南唐,并打算一鼓作气攻下吴越。谁知吴越国王钱俶亲自拜见赵匡胤,并献上了吴越国的地图,以示臣服之意。赵匡胤见钱俶来访非常高兴,便留他在汴梁游玩谈心,而钱俶却在暗地里贿赂大宋的重臣,希望他们能为他说话保住吴越国。深受皇帝倚重的宰相赵普更是他的重点公关对象。对此赵匡胤心知肚明,却不理会。  相似文献   

8.
代连华 《政府法制》2013,(35):38-39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得了皇帝宝座.他虽然贵为天子,却生活节俭,不肯浪费钱财,是十足的“守财”皇帝。  相似文献   

9.
宋慧敏 《政府法制》2013,(14):25-25
皇帝让醉人三分这句话多半说是大宋开尉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那个酒后乱性屡屡在他面前撒酒疯的人是他的同事和下属王著。  相似文献   

10.
李蒙 《政府法制》2012,(15):14-16
“陈桥兵变”被好多人当做历史疑案,在我看来却是没有什么可疑的,完全是赵匡胤故意制造的不流血政变。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多半是赵匡胤集团故意散布的谣言,目的就是让赵匡胤能把部队带出去。如果不带出去,在京城直接动手,必然兵戎相见,要死很多人,而把兵带出去,掌握在赵匡胤手里,京城空虚,想篡位就容易了。  相似文献   

11.
马军 《政府法制》2011,(23):33-33
北宋宰相卢多逊绝对是个聪明人。《宋史·卢多逊传》上说他“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发多奇中。”才20岁就中了进士。他看到宋太祖赵匡胤手不释卷,就买通了负责图书的官吏,皇上拿走什么书,他马上就知道了,几乎同时也把这本书捧在手上,宁可一夜不睡,也要将书看完。  相似文献   

12.
赵德印 《政府法制》2014,(14):52-52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挥师进京,要过陈桥门,守卫陈桥门的两位卒长不让通过。无奈之下,赵匡胤只好绕道走远一点的封丘门进入京城。封丘的守将看到赵匡胤大军到来,早早就开门等候。赵匡胤顺利进入京城,赵匡胤即位当上了皇帝,大肆封赏群臣。其中,重赏陈桥门的两位守将,而杀掉封丘的守将。  相似文献   

13.
颐祯 《政府法制》2007,(22):38-39
公元960年,正月初四。开封,这座后周的都城,却毫无新年的喜悦。人们忧心忡忡,凝视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不约而同地想:赵匡胤将军走到哪儿了?他把契丹人赶跑了吗?谁会想到,赵匡胤,他根本就没有走。  相似文献   

14.
许禾钢 《政府法制》2010,(22):21-21
行伍出身的赵匡胤有个难得的雅好——读书,而且手不释卷,这不是装点门面的附庸风雅,而是发自内心对知识的渴望。 还在做周世宗的中央军司令时,赵匡胤曾率领大军南下平江淮,刚打了胜仗,就有好事之人跑到周世宗面前打他的小报告:"赵某自己做主打下寿州,私自搜刮的财宝装了几大车。"  相似文献   

15.
程应峰 《政府法制》2014,(11):30-30
乔致庸是晋商的杰出代表,他秉承晋商“诚信不欺”的生意准则,对待作假欺客行为深恶痛绝。有一回,复盛油坊的一位伙计为了谋利在油中掺假,掌柜发现后,将伙计痛斥一番,并且倒掉整批掺假的胡麻油,重新换了货真价实的胡麻油。此事上报给乔致庸后,他对掌柜的做法持赞许态度。因为,不但是自己,凡是乔家人都知道,信誉连着财路,信誉没了,财路也就断了。  相似文献   

16.
陈甲取 《政府法制》2014,(20):27-27
党进是北宋初期的太尉,没啥文化,时常做出些痴不痴傻不傻的事情,闹了不少笑话,喜感十足宋太祖赵匡胤关心军事,喜欢提问,大家把数据写在笏板上,以备皇帝询问.党进不识字,也学着别人写笏板.一次,赵匡胤问党进掌管着多少兵马、装备,党进把笏板一举说:“皇上您瞧,都在这上面写着呢.”赵匡胤笑得肚子疼,觉得他实在是太可爱了.  相似文献   

17.
大义灭亲     
《江淮法治》2009,(10):42-42
春秋时,卫桓公有个异母兄弟叫州吁。他们的父亲卫庄公在世时,对州吁过于溺爱,养成了他骄横无理的习气。庄公死后,桓公继位,州吁时时准备谋害桓公,夺取君位;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也不是个好人,老给州吁出坏主意。  相似文献   

18.
条子     
婶子来了,王县长好高兴。他从小没了父母,是婶婶一手把他拉扯大的,他对婶婶不仅有对母亲的爱,更有对恩人的感激和崇敬。他注视着婶婶爬满皱纹的脸,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婶婶脸上的皱纹有很多是为他操劳而刻下的。婶婶看着王县长半天没言语,忙指着身边的小伙子说:“小顺子也来了。”王县长望着小顺子,往事的回忆象潮水般涌来。王县长和小顺子的爸爸大宝是同年人,大宝又是婶婶唯一的宝贝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家里太穷,供不起两个孩子上学,婶婶狠狠心,还是留下了大宝让侄儿背上了书包。为这,王县长一直觉得对不起大宝,…  相似文献   

19.
赵普是宋朝的开国元勋,宋太祖赵匡胤待他如同手足,任命他为宰相,不过他出身微贱很少读书,处理朝政多凭经验,全无学术。公元965年,北宋消灭了西蜀国,宋太祖将蜀国国君孟昶  相似文献   

20.
《公民与法治》2011,(2):56-56
赵顺旭生于1969年,浙江乐清市人。系赵匡胤第33代世孙。改革的浪潮将富有经济头脑的他推入商海,自1990年至今,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赵顺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经营到多元化发展的艰苦创业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