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张前 《政府法制》2013,(20):37-37
五代十国后期,年轻的赵匡胤是个无业游民,他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于是他辗转来到复州他老赵家的关系户王彦超处。王彦超时任复州防御使,与赵匡胤的父亲是同僚。论辈分赵匡胤该称呼王叫一声叔叔。当王知道赵匡胤想来谋个职位后,仔细审视了一番,发现赵匡胤不学无术根本入不了流,就给他十贯钱打发了事,赵匡胤当时蒙羞。后来,陈桥兵变,赵匡胤摇身一变成了大宋皇帝。  相似文献   

2.
许禾钢 《政府法制》2010,(22):21-21
行伍出身的赵匡胤有个难得的雅好——读书,而且手不释卷,这不是装点门面的附庸风雅,而是发自内心对知识的渴望。 还在做周世宗的中央军司令时,赵匡胤曾率领大军南下平江淮,刚打了胜仗,就有好事之人跑到周世宗面前打他的小报告:"赵某自己做主打下寿州,私自搜刮的财宝装了几大车。"  相似文献   

3.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4):23-23
相传,赵匡胤未做皇帝之前,是个身强力壮、爱耍枪弄棒的小伙子。当时赌博盛行,赵匡胤也混在赌场,几乎场场能赢,但他仗义疏财,所以人们送了他一个“仁义白花”的绰号。几年后,赵匡胤决定外出开眼界,闯世面。一日傍晚,他行至一个山区小镇,见边上有一卖熟莜面的摊点,早已饥肠辘辘的他顾不得问价就大吃了起来。薄  相似文献   

4.
吕馀庆的资历可不浅,早在赵匡胤为后周的大将时,他就已经是朝廷的文官了。由于有才华,人品又好,赵匡胤十分欣赏,就将他要到了自己的帐下当了幕僚。他干得不错,赵匡胤挺信任,凡是重要些的事情都让他去做。等到大宋朝建立,赵匡胤当了皇帝,吕馀庆自然成了开国的功臣。但是由于低调和本分,他的官职提升得并不快,  相似文献   

5.
李蒙 《政府法制》2012,(15):14-16
“陈桥兵变”被好多人当做历史疑案,在我看来却是没有什么可疑的,完全是赵匡胤故意制造的不流血政变。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多半是赵匡胤集团故意散布的谣言,目的就是让赵匡胤能把部队带出去。如果不带出去,在京城直接动手,必然兵戎相见,要死很多人,而把兵带出去,掌握在赵匡胤手里,京城空虚,想篡位就容易了。  相似文献   

6.
赵普是宋朝的开国元勋,宋太祖赵匡胤待他如同手足,任命他为宰相,不过他出身微贱很少读书,处理朝政多凭经验,全无学术。公元965年,北宋消灭了西蜀国,宋太祖将蜀国国君孟昶  相似文献   

7.
郑振 《政府法制》2010,(22):12-12
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南唐,并打算一鼓作气攻下吴越。谁知吴越国王钱俶亲自拜见赵匡胤,并献上了吴越国的地图,以示臣服之意。赵匡胤见钱俶来访非常高兴,便留他在汴梁游玩谈心,而钱俶却在暗地里贿赂大宋的重臣,希望他们能为他说话保住吴越国。深受皇帝倚重的宰相赵普更是他的重点公关对象。对此赵匡胤心知肚明,却不理会。  相似文献   

8.
马军 《政府法制》2011,(23):33-33
北宋宰相卢多逊绝对是个聪明人。《宋史·卢多逊传》上说他“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发多奇中。”才20岁就中了进士。他看到宋太祖赵匡胤手不释卷,就买通了负责图书的官吏,皇上拿走什么书,他马上就知道了,几乎同时也把这本书捧在手上,宁可一夜不睡,也要将书看完。  相似文献   

9.
黄文山 《政府法制》2012,(15):38-38
赵普是赵宋王朝的第一位宰相,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天下,整军治国,立下汗马功劳。陈桥兵变让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军统领)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大宋皇帝,作为赵匡胤的掌书记官(秘书长),赵普是这一事件的主谋。他策划周密,不露痕迹,使得原本定然血肉横飞、人头落地的一场兵变,演成了和平禅让的一幕,这不能不称道他高超的政治才能。  相似文献   

10.
赵德印 《政府法制》2014,(14):52-52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挥师进京,要过陈桥门,守卫陈桥门的两位卒长不让通过。无奈之下,赵匡胤只好绕道走远一点的封丘门进入京城。封丘的守将看到赵匡胤大军到来,早早就开门等候。赵匡胤顺利进入京城,赵匡胤即位当上了皇帝,大肆封赏群臣。其中,重赏陈桥门的两位守将,而杀掉封丘的守将。  相似文献   

11.
颐祯 《政府法制》2007,(22):38-39
公元960年,正月初四。开封,这座后周的都城,却毫无新年的喜悦。人们忧心忡忡,凝视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不约而同地想:赵匡胤将军走到哪儿了?他把契丹人赶跑了吗?谁会想到,赵匡胤,他根本就没有走。  相似文献   

12.
陈甲取 《政府法制》2014,(20):27-27
党进是北宋初期的太尉,没啥文化,时常做出些痴不痴傻不傻的事情,闹了不少笑话,喜感十足宋太祖赵匡胤关心军事,喜欢提问,大家把数据写在笏板上,以备皇帝询问.党进不识字,也学着别人写笏板.一次,赵匡胤问党进掌管着多少兵马、装备,党进把笏板一举说:“皇上您瞧,都在这上面写着呢.”赵匡胤笑得肚子疼,觉得他实在是太可爱了.  相似文献   

13.
史飞翔 《政府法制》2012,(29):28-28
胡适很小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少时就喜欢买书、读书,后来又藏书、写书、校书、编书,可谓一生以书为伍、以书为友。胡适自称“用书家”,视读书为毕生之最大乐趣,他几乎是天天读书,一天不读就难受,晚年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4.
宋慧敏 《政府法制》2013,(14):25-25
皇帝让醉人三分这句话多半说是大宋开尉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那个酒后乱性屡屡在他面前撒酒疯的人是他的同事和下属王著。  相似文献   

15.
代连华 《政府法制》2013,(35):38-39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得了皇帝宝座.他虽然贵为天子,却生活节俭,不肯浪费钱财,是十足的“守财”皇帝。  相似文献   

16.
宣金祥 《政府法制》2010,(12):54-54
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统一天下后,他反复思考:为什么历代王朝开国时大都能励精图治,后来却日渐衰落,最后土崩瓦解?为什么像梁、唐、晋、汉、周这五个王朝竞会如此短命而亡?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吏治不严,官员腐败。而官员经商,则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赵匡胤深知,官吏如若经商,  相似文献   

17.
宋太祖赵匡胤惩贪治吏的启示左连壁我国封建社会自宋以后己进入衰落时期,宋朝从建国到灭亡,始终没有摆脱外患侵扰的被动局面,长期“积贫积弱”.是封建社会由高度发展时期跌进衰落时期的起点。尽管如此,宋太祖赵匡岚在全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同时,吸取以往贪...  相似文献   

18.
干部一定要加强读书。如果不加强读书,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要通过读书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9.
阿珍 《政府法制》2014,(27):60-61
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读书的一生.在战争激烈的岁月,他也没有间断过读书,而且还多次组织读书会,让多个人一起读书,并且让这种优良的读书作风在党内及全国发扬光大. 毛泽东第一次举办读书会,是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期.那时在师范学校求学的学生多是穷人子弟,没有多少钱买课外书籍,毛泽东就指导一些同学创办了读书会.他们组合几个人,每人买一部书,集中在一起,互相交换阅读.每年寒暑假,他还邀合几个同学住在一起,终日勤奋地阅读书报,有时集中讨论.  相似文献   

20.
容人乃大     
马德 《政府法制》2012,(17):44-44
有一个人,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的时候,屡遭同学欺负。当时,他的书桌面窗而置。且紧挨着窗户。而同学的书桌放在离窗户稍远的地方。于是,这个同学便不干了,愤怒地对他说,我案头的光都是从这孔窗户射进来,你挡在这里,不就挡了我的光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