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注定是令人难忘的,我们目睹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生命健康造成的巨大伤害,我们也正在经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造成的巨大冲击。经济短期休克,社会生活暂停。国内刚刚得到控制,国外却又开始蔓延,以国为界的人流和物流管控给经济造成的伤害,并不亚于病毒给生命健康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给人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和传播,封闭隔离是切断疫情传播最为简单易行、也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为此,各地、各行业均不同程度采取了封闭隔离这一非常时期的特殊防控措施。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因其工作性质特殊、人员集中、人口密度大,疫情防控工作非常之艰巨。为确保疫情"零输入、零扩散、零感染",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采取了封闭执勤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儒家思想在人们心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人们首先考虑到的是德治而非法治。但是,随着民主政治的建立,法治观念的产生,法律在人民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行法治的民主社会中,法律认知意识是思想基础,也是评价法治化程度的一个标准。对于生理隐性伤害的认识,人们过去习惯于道德认知,但现在这种意识正悄然改变。本文将通过地沟油事件,对生理隐性伤害的认识从"道德认知"走向"法律认知"展开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5月12日,中国公证协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以公信力建设为重点的公证行风建设的意见》,决定在全行业开展"让人民群众能感知的公信力"实践活动。随着这一活动的推进,公证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得到发挥,社会对公证的认知越来越深刻,人们对公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公证将真正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须、人们的自愿选择。作为从业30余年的公证员,笔者迫切期盼着公证的辉煌。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危及人的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外传染病疫情防控的案例和实践探索对我国应对和处置新冠肺炎具有借鉴作用。突发疫情防控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事情,而是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依靠国际社会的集体力量,才能有效遏制新冠肺炎蔓延扩散的趋势。基于此,我们必须在维护国家主权和自身合法利益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突发疫情防控技术合作机制、完善突发疫情风险防范机制、建立突发疫情信息共享机制和疫情防控对话机制等,通过多边或双边合作,把整个疫情控制住,尽早恢复民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6.
杨帆 《中国审判》2020,(4):17-19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野生动物的非法交易与滥食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引来掌声一片。而当疫情过后,生活恢复正常,人们应该真正思考的是: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道,才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7.
顾培东 《法人》2007,(8):86-87
当一个人超越一己功利,倾其心力去关注某一职业或某项事业的整体命运时.人们就有理由根据这个职业或这项事业的社会意义去认知他这种关注的价值,甚而认知他人生的价值。这是一个公平的互视格局。依照这种格局,桂明关注律师,我解读桂明。20世纪80年代末,律师制度在中国悄然恢复。现在看来,律师制度及律师业的恢复,并不完全基于决策层面的理性自觉。对"人有我亦有"逻辑的尊重,以及对律师在匠技意义上的需求或许更贴近律师业恢复的真实原委。律师职业的社会寓意,律师业可能的发展状态及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至少在当时是不曾为人们所充分料及的;而在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现实与作为舶来品的律师职业的原生环境并不一致。这就决定了中国律师业宿命地会在波折、坎坷与探索中前行。20多年来,尽管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试图了解农村地区人民的主观幸福感,从而了解其生活质量。采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某农村100多名农民进行了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结果显示年龄主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而性别,收入,户籍主效应不显著,但在"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和"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维度上,不同年龄层、不同户籍的农村人民存在显著差异;在"精力"维度上,不同户籍的农村人民存在显著差异。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建设新农村"的逐步推进,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被关注,提高农村人们生活质量,将更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已经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面临全球规模的疫情大流行和经济大衰退的严峻挑战。当前,我们需要增强见微知著的能力,洞察平安中国建设、社会治理、健康治理三者的关系,在“航船刚刚露出桅杆尖头”的时刻,对未来的生活方式、潜在的风险、社会治理着力点的大势作出科学预判,制定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淼 《法制与社会》2011,(29):222-222
不可否认,公民参与已经成为现代政治和政府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不管公共管理者承认不承认、愿意不愿意,在今天,公民参与都将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管理者如何进行的有效的公共决策,公民如何有效的参与公共决策。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总体战,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行政执法作为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样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对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中,情绪的调节是重要一环,因为"欢乐嫌夜短,愁苦恨更长",情绪不仅仅只表现为感官上的喜怒哀乐,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甚至决定着我们生活的走向。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为了研究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把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让不同情绪状态的人往试管里吹气,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实验发现,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的颜色和状态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带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一新的名词和概念渐渐丰富着我们的词典.与此同时,人们也在思考该如何解决这些新事物带来的问题,怎样对其进行良好的规范,以使其顺应社会,沿着健康的轨迹发展."网络化身权"就是随之产生的无数新生事物之一,而人们亦在思考现实的法律如何对其进行规制,且不说最终可能建立怎样的法律框架,这种思考和探索行为本身就是极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留下的"健康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会能为主办国留下丰厚的"遗产",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或国家形象的提升、旅游业的发展等等.如今,奥运会对公民健康和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奥运会,已几乎成了推广健康生活和现代社会理念的全球最大舞台.……  相似文献   

15.
朱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制度化即所谓法治的时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都得遵守制度、履行职责.因为,法治并非某个文件或书本上那些让一些人热血上头或者让另一些人昏昏欲睡的词语,而是现代生活少不了的大大小小的规矩,包括毕业由谁致辞、说些什么以及怎么说等,自然也就不得假冒.规矩不一定起眼,有时还让人闹心,却大致能给人们一个稳定的期待.而你即将踏入的社会,就是我们参与创造的这样一个制度.她对你会有一个全新的、稳定的期待;你要从接受他人的关爱和宽容转向关爱和宽容他人.  相似文献   

16.
周宇衡 《法制与社会》2013,(9):191-192,196
近年来,传统农村社会自生的"礼义"、"重道"、"尊老"、"互助"等朴素而富有道德色彩的"民间规范"已经在商品社会下功利主义主导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标准的冲击下逐渐失去其约束力。另一方面,国家制定法在企图对渐趋式微的"民间规范"实现功能替代、继而重塑乡村社会生活时,却发现这些看似失效的"民间规范"仍然组织着社会生活,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并对企图"入侵"的成文法规范表现出了种种不合作。本文试通过一起农村传统赡养纠纷的处理,呈现两种规范贯穿于整个纠纷处理过程的相互影响和角力,进而思考和探寻适合现行农村的新型纠纷解决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开放问卷为基础,以151名武汉市高校大学生为被试对象,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问题的概念,求助行为的社会容认度以及他们主观健康认知等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以此来考查心理问题的一般概念和心理求助行为的社会容认度是否影响自己心理健康的主观认知水平。结果表明,心理问题的一般认知与心理健康认知呈正相关,而求助行为的社会容认度在被试心理健康认知水平的形成上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傅达林 《方圆》2020,(5):72-72
"紧急状态无法治"早已成老皇历,法治不仅是常态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同样也是人类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必然选择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既是一种生活经验,更是公共治理的智慧。疫情当前,社会各界都在献计献策,探寻疫情防控之道,"法治"成为其中一个绕不开的重要关键词。连日来,法律界和社会舆论提出了诸多法律上的意见建议,从禁食野生动物立法到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完善,尽快健全我国应急法治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19.
<正>疫情肆虐伤害深历时3年,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调整,我们的生活逐步回归常态化。疫情会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长远影响?后疫情时代会是什么样子?疫情后会不会一切都恢复如常?在《韧性社会》一书中,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马库斯·布伦纳梅尔用“疤痕效应”这个形象的概念,深入探讨了这几个关键问题。他认为,新冠疫情与20世纪初那场金融危机不同,从表面看似乎并不存在金融危机前的那种结构性失衡,给人们一种错觉,似乎只要疫情过去,经济就会很快复苏,实际不然。  相似文献   

20.
岳雷 《法人》2024,(3):25-27
<正>当夜幕低垂,城市的璀璨灯火渐渐熄灭,大多数人已沉浸在睡梦中。但在夜的深处,有人仍在黑暗中挣扎,与失眠进行着无声的较量。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睡眠问题已不再是个人的小困扰,而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健康话题。在中国,睡眠障碍也愈发严重,困扰着超过数亿人的日常生活。为了应对严峻的健康挑战,中国在2003年引入世界睡眠日,以唤起公众对睡眠重要性的认知,寻求解决睡眠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公众健康意识提升,睡眠产业在中国应运而生,并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