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志鹏 《法制与社会》2010,(11):29-30,32
我国民法确定了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并存模式,然而在与世界各国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立法体例分析与比较后,再结合我国法律制度发展实践与具体国情,我们发现我国宣告失踪制度缺陷明显,宣告死亡制度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选择该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与实证研究,检讨两制度在民法典中的并存地位,通过系统化的分析,提出以失踪人财产代管制度辅助完善后的宣告死亡制度取代现存制度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袁玮 《法制与社会》2014,(10):18-19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具体应用时难以区分,所以,从我国社会体制和法律制度来看,很有必要把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二者进行整合,取消宣告失踪,保留宣告死亡。学术界有很多人持此观点。本文就是从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制度概念和制度效果出发,简单的从时间方面、效果方面、程序方面以及关系方面介绍了二者整合的原因;整合以后的利弊以及整合以后对整个民法和司法部门工作程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死亡宣告与婚姻关系之存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李瑛 《法学杂志》2007,28(4):38-40
失踪人在宣告死亡后自然生存,法律允许本人和利害关系人申请撤销死亡宣告;如失踪人在判决确定死亡之日前死亡,法律也应当允许利害关系人提出反证,以推翻宣告死亡所为的推定。死亡宣告一经撤销即失去效力,并视同没有死亡宣告,财产关系回复原状,但婚姻关系消灭的效力不受撤销之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田 《法学研究》2001,(6):84-99
我国民法典应当保留宣告失踪程序 ,但宣告失踪应以失踪人财产有代管之必要为条件 ,财产代管人与法定代理人有同等地位。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的宣告死亡申请权不应有顺序之分。宣告死亡确定的死亡日期与自然死亡日期不同 ,当构成死亡宣告撤销事由。死亡宣告撤销前恶意继承人实施的无偿行为或单方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应予撤销  相似文献   

5.
欧阳梦春 《河北法学》2005,23(8):124-126
统摄现代法治社会的灵魂是人权,为失踪人设置的宣告死亡制度与人权保护紧密相关,人权的绝对性使宣告死亡的设置缺乏依据,而人权的相对性又使宣告死亡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良好制度,严格宣告死亡的条件,合理规定死亡的法律后果,使宣告死亡与人权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张学军 《法学杂志》2007,28(2):52-56
各国的失踪法律制度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宣告失踪之模式、宣告死亡之模式和兼收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混合之模式.其中,宣告死亡模式是最优秀的.我国失踪法律制度由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构成,并不科学,应该采用宣告死亡之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法典应沿用宣告死亡的概念和制度。因危难事件下落不明的期间与一般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期间应分别规定。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宣告死亡,军人和平民要区别对待。死亡宣告申请权不应有顺序之分,可赋予检察机关申请和撤销死亡宣告权。原则上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时间为法定下落不明期间届满之日。宣告死亡判决确定的死亡日期与真实死亡日期不一致为撤销死亡宣告事由,宣告死亡的效力及于被宣告死亡人失踪前以住所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8.
胡胜盛 《法制与社会》2014,(15):235-236
失踪人被宣告死亡后,婚姻关系从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而这种消灭也有相对和绝对之分。当该宣告被撤销后,其对婚姻关系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涉及到被宣告死亡人、其生存配偶以及第三人的切身利益。对此,各国法律都有所规定,然而并不完善,各有利弊,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宣告死亡制度是通过法院的宣告,人为地使自然人的人格归于消灭。其目的重在维护被宣告死亡人利害关系人之利益,但其结果对失踪人的影响也甚为巨大。自然人被宣告死亡后,将对其婚姻关系、财产关系与子女监护关系等产生影响,而宣告死亡被撤销后对上述关系状态的影响如何也需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个国家的个别公民因战争、船舶失事、地震或其它灾变而下落不明,我们称之为失踪。失踪人究竟尚生存,还是已经死亡,往往无法确定。因此,与失踪人有关的财产关系及身分关系等社会关系,需要借助于法律加以解决。民法上的死亡宣告,就是依照法定程序,推定失踪人“死亡”使之在法律上产生与自然死亡同样的效果。宣告死亡制度,是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民法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宣告死亡是一项通过法律推定的方式确定失踪人丧失法律人格的制度,但是对于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时间问题,目前的立法规定多有歧义,学界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司法实践中法官对此更是莫衷一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问题却是不可回避的。笔者从一个相关案例出发,对目前立法规定提出质疑,并给出了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吴斌 《河北法学》2003,21(1):33-35
论述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条件、申请顺序、民事责任的承担等方面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异同比较宣告失踪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失踪的法律制度。宣告死亡是指人民法院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依法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死亡的法律制度。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都调整公民下落不明后所产生的民事法律关  相似文献   

14.
罗太湘 《法制与社会》2015,(1):80-82,84
《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的"经有关机关证明"的宣告死亡类型,其立法本意在于迅速稳定失踪者的法律关系,但是在法律逻辑上却经不起推敲。我国法律应当参考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及瑞士立法例,引入自然人"证实死亡",将之界定为一种与真实死亡、宣告死亡并列的死亡类型,不仅有利于改善我国现行法本身的逻辑自足性,而且有利于迅速稳定失踪人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宣告失踪中的几个问题 宣告失踪是我国民法通则确立的一项新的法律制度,它是我国民事立法进一步完善的体现。这一制度的确立,对于结束失踪人财产无人管理,义务无人履行的不稳定状况,保护失踪人及与其有关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公民被宣告失踪后,其民事权利能力并不因此而消灭,所以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并不引起失踪人的财产所有权关系和与其有关的人身关系(如婚姻关系)的变更,因此,人民法院在审理宣告失踪案件时,除了应依法掌握宣告失踪的条件,按照法定程序宣告外,还要正确处理好宣告失踪人的财产代管及与其有关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以判决宣告日为失踪人死亡日期的立法例面对汶川大地震中失踪人数量的巨大以及身份的复杂已无法适应.在以失踪日或遭遇意外事故日、判决宣告日、法定期满日、法官推定日为失踪人的死亡日期四种立法例中,立法者应根据确定性、合理性、灵活性、可行性四项原则,选择法官推定日为失踪人死亡日期的立法例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宣告死亡是指人民法院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依审判程序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公民死亡的法律制度。设立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结束因公民失踪而使某些法律关系处于长期不稳定的状态,稳定社会秩序。我国民法通则对宣告死亡制度已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是各国立法和国际私法共同面对的难题,其冲突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各国确立管辖权的依据不同。如何在国际范围内谋求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协调,是国际私法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要研究各国确立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依据及其冲突的解决途径,更好地完善我国的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法律实务中,死亡时间界定,会对主体的多种权利产生直接的影响。按照我国死亡的界定方式,宣告死亡的效力等同于自然死亡。然而宣告死亡在几个人同时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中,由于宣告死亡的时间不同会导致遗产继承、保险赔偿、及债务认定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死亡时间界定办法,力求引起思考,对我国的相关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石嵘  王楠 《法制与经济》2008,(14):30-31
法律实务中,死亡时间界定,会对主体的多种权利产生直接的影响。按照我国死亡的界定方式,宣告死亡的效力等同于自然死亡。然而宣告死亡在几个人同时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中,由于宣告死亡的时间不同会导致遗产继承、保险赔偿、及债务认定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死亡时间界定办法,力求引起思考,对我国的相关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