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杭州市、金华市1958~1993年,34年中尸体发掘检验资料72例(开棺56例)。通过检验能下结论的63例,占87.5%。此项检验需解决的问题集中,目的性明确,具有检验价值高的特点。其中损伤鉴定阳性率较高;白骨化尸体经骨髓硅藻检验阳性,对认定溺水有意义;疑为中毒的尸体,发掘前尤应对其可行性作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2.
<正>白骨化尸体的身源鉴定往往是法医学鉴定的难点之一。通常选用长骨、牙齿作为检材,然而对于水中浸泡的白骨化尸体则增加了DNA检验的难度,如何建立稳定、有效的检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本实验室近年来对在水中浸泡后形成的50例白骨化尸体的DNA检验,总结经验,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各类案件发现的水中白骨化尸体50例,共取得股骨50根、牙齿50枚。  相似文献   

3.
112例他杀溺死案件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尸检的常见内容,主要解决死因及死亡性质问题。即是否溺死及溺死性质判断等问题。部分案例尚需鉴定尸体身源、入水地点、尸体损伤等问题,从而为查清案情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水中尸体鉴定死因是否溺死并不难,即使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通过硅藻检验也可鉴定是否溺死。但溺死的性质判断常是一大难题,单纯通过尸体检查常常难以确证,尤其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必须结合案情调查、现场勘查等情况综合判断。本文通过对1 1 2例已查破的他杀溺死案一回顾性研究,探求他杀溺死案件的特点,以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  相似文献   

4.
因鉴定体制特点,公安法医除参与尸体有关的现场勘查工作外,还需进行尸体检验工作。在此过程中,可能面对很多风险,受伤和中毒等事件时有发生。然而,国内公安法医对新冠肺炎等传染病流行期间死亡的尸体如何甄别进行尸体检验鉴定,对现场勘查及尸体检验工作的防护只有少量规定,且内容不够详尽。本文对法医在现场勘查中遇到的尸体及尸体检验中实验室建设、职业现状、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等进行了论述。最后,建议出台相关的制度规定等具体约束规范措施,以保障公安法医现场勘查及尸体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以解除基层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5.
在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中,患者的尸体检验鉴定质量是医疗纠纷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高质量的尸体检验鉴定,是公正、客观、科学地处理医疗纠纷的前提和科学的依据。但是,目前我国缺乏一个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鉴定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从而无法保证每一例涉及医疗纠纷的尸体检验鉴定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快速准确的判断火场尸体是生前烧死,还是死后焚尸,可为判断火场性质,明确死因及其死亡方式,尽快为侦查提供正确方向。笔者针对辖区内近年来的火场尸体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快速准确的判断生前烧死还是死后烧伤的检验方法,为一线法医提供参考。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案例均为近8年本单位检验鉴定的82例火场尸体。尸体鉴定材料包括前期调查情况、现场勘验情况、尸表检验、解剖检验、毒化检验。经鉴定确认为生  相似文献   

7.
<正> 对野外白骨化的尸体的死因、死亡时间等项鉴定,存在很大困难,检验工作也容易发生疏漏。本文作者报道2例野外白骨化尸体的法医学检验资料并就此中鉴定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案例资料 案例1 1997年8月27日,某住宅小区附近的荒地坑洼中发现一具尸体。现场坑洼深1.5m,水深30cm;坑洼底、壁及四周长有杂草及水生植物,近尸体处茂盛,尸骨躯干下方杂草萎黄;在距尸体18m的东面荒地杂草中有一长50cm、直径4cm的圆形木棒,  相似文献   

8.
mtDNA测序技术在法医检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法医DNA检验中,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的尸体,软组织已遭到严重破坏,往往失去核DNA检验应具备的条件。这种情况下,对硬组织,如毛发、骨骼、指甲等进行mtDNA序列分析,并应用于法医个体识别及亲缘认定则具有独特的优势[1]。本文作者对检案中积累的毛发及腐败尸体的骨骼、指甲、血痕等进行mtDNA测序研究,并应用于案件鉴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树山  李霁 《法医学杂志》1998,14(3):155-156
尸体是法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尸体检验是法医鉴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尸体检验可以明确死因和致死方式,推断死亡时间和致伤物体,为刑事、民事诉讼和非正常死亡案件的审理提供医学证据。我国伟大的法医学家宋慈在《洗冤集录》序言中述:“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充分阐明了慎重全面检验的重要性。所以,尸体检验要求全面、仔细,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但目前有些尸体检验工作不仔细、不规范,致鉴定结论不能令人信服。造成当事人上访,要求复检和重新鉴定,给审理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和非…  相似文献   

10.
张燕翔  杨帆  雷元卫  苏波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26(1):64+90-64,I0002
硅藻检验是法医病理学用于鉴定溺死的传统方法,尤其对高度腐败和白骨化尸体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硅藻检验的破机法主要有:强酸法、物理(机械、焚烧)法、生物酶消化法等。本文尝试采用控温高速组织捣碎机(江苏江阴科研仪器制作厂)制成组织匀浆,以硝酸破机法进行硅藻检验,取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1.
腐败尸体不同组织的DNA扩增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在法医实际检案工作中,经常需对腐败尸体进行DNA鉴定。提取腐败尸体组织进行DNA检验所需的检材,不同检验技术要求不尽相同。为提高腐败检材检出效率,本文作者对从高度腐败尸体上提取的软骨、指甲、肌肉、头皮、血液等进行DNA的提取、荧光标记STR复合扩增技术进行扩增分型,并比较分析了扩增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00例硅藻检验综合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100例硅藻检验鉴定结果的分析,结合案件、尸体检查,探讨硅藻检验在鉴定是否溺死案件中的注意事项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 尸体检查是法医学最主要的检查内容和法医检案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身死亡原因、死亡性质、死亡时间、致伤物、生前伤与死后伤等问题,涉及无名尸体检验案件,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还需进行个人识别查清死者身份即身源情况。特别是碎尸案件及空难、交通肇事、爆炸、火灾等案件,尸体多、尸体残缺不全,尸体的个人识别常是侦查破案、抚恤赔偿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目前司法实践中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方法作一综述。目前,在法医检案和侦查实践中,个人识别方法主要有四种:一为直接辨认法,即通过亲友、群众辨认尸体及随身物件确认尸体身源;二为法医物证学方法,即通过检测尸体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水上尸体的损伤鉴定中,船舶螺旋桨对人体(或尸体)损伤特征的认定,及其与其他原因的损伤的鉴别,是法医学中的一个疑难问题。笔者详细检验观察了6具螺旋桨损伤尸体,结合多年来尸检实践,对螺旋桨造成人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技术部门对技术性鉴定文件进行文证审查是一项由来已久的工作,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技术性证据的文证审查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在各类技术检验鉴定案件中,文证审查案件尤其是对法医尸体检验鉴定的文证审查呈逐年上升趋势。经统计,2007年以来我处共办理法医检验鉴定的文证审查案件138例,其中尸体检验鉴定85例,  相似文献   

16.
判断水中尸体是生前溺水或是死后抛尸,以及高度腐败尸体的死因鉴定是法医学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硅藻检验是鉴定溺水死亡的重要辅助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硅藻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阐述了法医学硅藻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52例火场尸体的法医学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火场尸体的法医学检验特点及其鉴定。方法 对86起火场中152例尸体的相关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52例火场尸体,生前烧死109例,纵火焚尸38例,无明显高温作用的尸体5例。主要死因有“烧死综合征”100例,火场有毒气体中毒8例,机械性损伤32例(含高坠死4例),机械性窒息5例,电击、服毒各1例;不能确定死因5例。自杀5例,他杀40例,意外107例。在生前烧死尸体,87例呼吸道内有炭末沉着,71例皮肤局部烧伤边缘组织有红肿,46例检见水泡,17例有“闭眼反应”征象,大部分尸体血中HbCO浓度超过20%;纵火焚尸少见或不见上述改变。结论 检验火场尸体,根据烧死尸体征象和血中HbCO浓度检测,并结合火场勘验资料综合分析,其死因鉴定和死亡方式推断结论方能准确。  相似文献   

18.
判断水中尸体是生前溺水或是死后抛尸,以及高度腐败尸体的死因鉴定是法医学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硅藻检验是鉴定溺水死亡的重要辅助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硅藻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阐述了法医学硅藻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相关专业及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对交通事故的案例分析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概念、道路交通中尸体检验与司法鉴定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法医学尸体检验与法医学鉴定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重要作用等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为交通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以及相关的尸体检验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利用活埋方式进行杀人的案件近几年来渐有报道,对被杀多年的尸体(尸骨)的个体识别及死因和损伤机制的检验鉴定,仍是法医需要解决首要的问题,作者通过检验成功破获案件1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