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网络是个无边的信息源,与千千万万网民构成了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随着网络博客、搜索引擎的广泛运用,通过网络诋毁他们名誉、侵犯他人权利的事件也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2.
我国网民群体的力量不断壮大。群体性事件中的网民参与者主要包括意见领袖和草根网民。他们受复杂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多种行为方式参与到事件中,必然影响事件的进程与结局。针对网民的心理活动,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预防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五联网成为社会舆论场的重心,网络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其不仅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是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探讨网络公共事件的特征,把握网络公共事件的性质,厘清公共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演化要素,妥善地应对各类网络公共事件,提高地方政府应对、处置、引导和管理网络公共事件的能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在网络上同样会发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简称网群事件,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而其中的一些负面网络群体性事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在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就可能做到一呼百万应,而且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网络舆情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星 《政法学刊》2014,(4):101-107
中国正处于群体性事件的易发、多发和高发期,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几乎所有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体现了网络及网络舆情的推波助澜作用。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及网络舆情既是党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又是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已经成为群体事件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网络对群体事件在酝酿发生、发展路径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产生重大的影响。探讨网络非理性舆论及其心理机制,对研究掌握群体事件发生、发展和应对过程提供了重要维度,有助于群体事件的处置。  相似文献   

7.
汪邻 《法制与社会》2015,(4):143-14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正不断增加.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多发频发,并呈现出多种新特征.通过合理分析当前网络舆情事件现状和网络舆情事件引导面临的困境,政府应不断提升公信力,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畅通网民利益诉求通道,合理引导网络舆情事件,不断探索引导网络舆情事件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的匿名性与强大的交互性,为网络集群事件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而网络集群事件之一的人肉搜索,近年来呈现出井喷的现象。从“虐猫事件”到“史上最毒后妈”,从“辽宁女事件”到“周森锋事件”,一张张“网络追杀令”的背后是人肉搜索这种另类的网络互动方式。本文试从传播学、社会伦理学角度解读人肉搜索,并探讨它的实质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已成为政府职能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暴恐事件网络舆情为研究样本,基于实证分析,综合采用内容分析、案例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通过三个研究类目、十个研究子类目,对暴恐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整体到具体的分析,提取关键要素,总结影响暴恐事件网络舆情的关键结点,对症暴恐事件后舆情传播阶段及传播过程中的可控环节进行剖析,为政府应对暴恐事件网络舆情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播学视角下网络暴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网络热点事件不断增多并且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网络热点事件产生的力量和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网络热点事件所释放出来的网民监督舆论力量是值得肯定的。但另一方面,群体不正当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所产生的网络中的暴力现象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质疑和思考。本文通过对网络暴力的定义、特点、产生原因的浅要分析试图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连年攀升,"双刃剑"效应愈发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网络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到位、不适应的问题,必须继续强调和落实政务公开,完善相关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并探索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以进一步提高网络公共事件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化、信息化、民主化的发展进程中,网络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民意渠道。网络舆论已经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社会地位、社会认可度及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与群众利益诉求、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公共事件紧密相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和谐稳定。本文试通过分析网络舆论事件的社会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思路,为做好网络舆论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涉检网络舆情,一般是指网民通过互联网对涉及检察机关的事件、行为、问题等发表言论,可能或已经对检察工作或检察形象产生重大影响,并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性意见的汇总。通常情况下,检察机关受到网络舆论的极大关注,是由负面新闻或不利言论引起,诸如云南躲猫猫事件、广西赵作海案件、内蒙女检察长豪车事件等涉检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因应对与引导不力,一度使检察机关陷入被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引导。  相似文献   

14.
马如原 《法制与社会》2013,(36):214-2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时代悄悄来临。相关数据表明。当今中国的网民已经高达八亿多,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网络发展之迅速令世界惊奇,网络的发展加速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快了地方信息的流传,也衍生了一些新的行业。如电子商务、网络商城等,这给社会提供了一部分就业机会,但也使得一些问题逐步突显出来。如群体性事件,借助网络的传导功能扩大其影响,使本来复杂的事件变得更加难以处理。为了合理处置群体性事件,避免不知情群众被利用,政府必须加强对网络利用的控制,从思想上重视网络上传播的群体性事件,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监督制度.及时快速的应对群体性事件,并且联合各大媒体,对群体性事件有效合理的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5.
王菲 《法制与社会》2011,(15):191-191
1994年,互联网来到中国,作为通讯交流工具的网络日益紧密地和中国社会结合起来。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正是虚拟照进现实的生动写照。网络群体性事件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必须直面的一个新生课题。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主体试图通过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唤起公民的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了新名词,但它的本质不过是一种民意表达的基本表现方式。本文指出政府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应该由"不适应"到"适应",只有正视网络群体性事件才能有利于我国民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崔杰锋 《法制与社会》2011,(24):169-170
进入2011年,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广泛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发布信息或对事件进行评论。因为网络的即时性和交互性,为舆论事件的信息传播和信息点评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便利条件,这直接催生了众多网络舆情事件,使之热点不断。如‘躲猫猫”、“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撞车杀人案”、双汇“瘦肉精”事件等等。如何更好地引导和应对舆情,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根据工作岗位上的工作经验进行阐述,望能为我国的互联网舆情应对工作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网络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冲击的同时,也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网民及内部心理机制变化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最后从政府、媒体及网民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预警及疏导机制、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政法学刊》2015,(1):108-11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现实中,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治理与疏导存在理念有偏差、法律法规不完善、信息机制不健全、疏导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政府应通过更新理念、健全机制、完善网络立法、向意见领袖借力、严把网络关口等措施,以期提高网络舆情的治理和疏导水平。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谣言无处不在。网络谣言在群体性事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网络谣言是社会敌意情绪的非理性宣泄。网络谣言往往利用、加深敌意,影响群体性事件的进程。对敌意型网络谣言犯罪的防控对策应当从社会和法律两个层面进行设计。对网络谣言的社会治理,可通过社会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减少社会敌意;还可通过畅通社会沟通渠道和利益诉求渠道,化解社会敌意。对网络谣言的刑事治理,应做到在有效规制网络谣言犯罪的同时,保障言论自由与民意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