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法社会学视角下,社会角色应是法律的定位。因为社会角色有着法的核心构造,是人的社会化的责任承担,是角色主体的法律人格,是构成法治社会有机运转的法治细胞;社会角色是法治社会为每个人提供的无限发展空间,角色主体的自我认知是法治社会有机运转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4):105-105
王绍臣、于进水在2005年1月31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该文认为,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元素。政府和公民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培养全民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该文从4个方面论述了法治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保障的有序社会;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保障的民主社会: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保障的公正、公平、正义的社会;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尊重和保障人的权利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看,治理社会的基本方式大体有三种:一种是人治,一种是法治,一种是德治。而且,治理社会的基本途径必然是由原始社会最低层次的德治,发展到阶级社会中间层次的德治与人治、法治并用,再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最高层次的德治。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她是一个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和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自身的和谐。就是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正确的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人在需求增长与自然界所提供的资源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个很宽泛的社会现象,涵括了人类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成果。和谐社会的构建、荣辱观的树立以及法治理念的教育,都集中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人格”(personality)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概念,虽然每个人的品位、情趣、风格、气度、秉持和操守各不相同,但是特定的职业群体却具有其人格上的兵性。律师的人格文化就是主流律师的人品素养共同凝聚形成的律师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6.
政治现代化是为了实现社会发展总目标自觉进行政治变革、推进政治发展的一种从传统政治走向现代政治即从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的活动过程。政治现代化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和走向,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政治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然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是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方略。一、法治:政治现代化的目标和保障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法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与人治相悻。人治,是传统政治的形态,是一种封建色彩极浓的…  相似文献   

7.
人性、人格与法制建设——法律伦理学的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哲学伦理学分析模式与方法引入法学研究,在具体分析作为法治前提的人性恶论的逻辑悖论基础之上,指出人性恶论与人性善论的共同理论任务在于寻求法律规范现实化的人格支撑,现代社会的人格完善以法制本身的建设与完善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差序格局"有碍于人格平等的实现和公民精神的化育,是法治中国的主要障碍。现代社保制度有助于人格平等的实现,通过替代差序格局实际上承担的经济互助功能,它亦有助于公民精神的化育,进而助益于法治中国的实现。现代信用体系可以限制差序格局对法律实现"功能替代"的运行机制,进而有助于社会成员对法律之"系统信任"的形成。"社会基础秩序"的建设,可以极大优化社会行动的平台。法治中国的建设,应遵循"从法治社会到法治国家"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法治文明与商人阶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法治社会的文明要素和构成要素组成问题 ,时下多有论述 ,其中所论要素之间 ,却并不是完全协调和相互吻合的。基于此 ,本文试图通过对法治文明历史的追溯 ,对中西法治文明历史资源的对比和分析来获得有关法治文明内在的决定因素的基本认识 ,而笔者对于这一问题追问的结论 ,是通过将法治文明的历史进程和商人阶层的形成、发展及其精神世界联系起来考察后得出的。强调了西方社会商人集团的伦理性规则和独立的身份以及人格地位是西方法治文明社会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因素和促进政治、法律制度发展的内在的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0.
言论广角     
《中国司法》2013,(10):4-5
胡云腾:要善于引导公民和社会组织遵守和信仰法律法治国家也好,法治社会也好,都需要人格独立、心理健康和法律意识深厚的公民群体,还需要坚持依法经营与依法活动的各类社会组织,这是法律实施最为伟大的社会力量,也是建设法治国家与培育法治社会的肌体。司法机关只有以公正高效严格的司法工作,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遵守法律树立榜样,司法机关只有以自己对法律的绝对  相似文献   

11.
张莉 《中国司法》2007,(9):95-97
一、隐私权的主体隐私权的主体是人,是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然人,自然人有情感和理性,需要法律保障其情感的安定、人格的尊严。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彼此是独立而平等的,法律制度赋予其相同的权利。由于人的独立性,各自享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其生活样态和内容才不致与他人完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司法》2014,(11):5-5
建设法治中国,是社会的共识,也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法治,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国家执政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目标。法治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及民生的改善与推动而言,绝不是一句表面化的口号。因为只有法治,才能满足政治民主和社会进化的同步需求,才能红政治安定、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价值中求得和谐与平衡。  相似文献   

13.
一、法治和德治的内涵法治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模式,是指人们通过或主要通过法律对国家的治理而求理想社会的实现。法治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治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现在意义上的法治并不是中国文化的产物,而是来源于近代西方法律文化,但其精神和传统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古希腊尤其是雅典的城邦民主和法治达到古典世界的辉煌,其在公民范围内实现了较为彻底的民主和法治,但人的等级性划分和奴隶制度的存在,又使它与现代世界的民主和法治有了分野。然而,即…  相似文献   

14.
走出立法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立法上有误区。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民社会呼唤法治;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治国家推进法治。国家和社会的法治化进程越来越引人注目。中国的法治化需要一个前提、一个关键和一个保障。立法是前提,行政是关键,司法是保障。世界各国普遍将司法视为法治实现的最终屏障。但中国司法的独立、自主和中立还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艰难以及越来越受人关注的司法腐败,甚至让一部分人对司法能否担当保障法治的重任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信心;十几年来,政府贯彻依法行政原则,行政管理和执法的状况有所…  相似文献   

15.
人的现代化与法治是辩证统一的,人的现代化与法治应协调统一地发展.人的现代化与法治互为前提和基础.法治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离开了人的现代化就谈不上法治社会的现代化;而没有法治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的现代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法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学》1999,(2)
法治社会与实质正义●严存生在已有的关于法治的论述中,特别是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着重论述了法治与形式正义的内在关系,这从表面上给人一个感觉,似乎法治只与形式正义有关,甚至于认为法治就是形式正义。这种感觉正确吗?我们认为不正确,起码可以说不全面。因为真...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宪法(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第十二届最高苏维埃第九次会议1993年1月28日通过)我们,哈萨克斯坦人民,作为世界共同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哈萨克斯坦国家稳固出发,承认满怀决心创建民主社会和法治国家的人权利与自由优先,希望保证公民和睦与族际和...  相似文献   

18.
林海峰 《法制与社会》2011,(21):232-233
儒家理想人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儒家理想人格“尚中贵和”,内含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内心等方面的文化育人内容。对儒家理想人格的育人文化资源进行批判继承,积极培育公民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批判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完善儒家理想人格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律职业者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   法治文明是人类整个文明历史中最辉煌的一部分。法治文明的成果标志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了法从习惯规则到实证规范体系的飞跃,实现了韦伯所推崇的法律的形式理性化;二是发展出了构架严密、功能齐备的司法组织体系,这一体系在整个国家中处于独立和衡平的地位,是现代国家权力结构中极富价值、不可或缺的部分;三是成功地塑造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法律人”,包括具有独立人格和规则意识的普通社会成员,以及具有丰富智慧和卓越品格的现代法律职业者,主要是司法官…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是核心,民主与法治是保障,不讲民主的法治是野蛮的、落后的,与和谐社会相背道而驰的。民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是和谐社会的制度之源。民主需要法治来保障,没有法治,就没有民主,公民的权利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就没有人权可言,人的和谐发展也得不到实现,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矛盾,建立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