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龙翔 《中国监察》2009,(10):44-44
构建权责对等的问责体系,保障政府依法行政的执行力。行政问责以责任体系的建立为基础,应依照职权相应、权责相等、错责相当的原则,建立与制度化、规范化的行政管理体系相衔接的问责体系,既保证问责的公平性和可预期性,又保障行政管理体系的可控性。要设定行政行为的边界,明确不同部门、不同类别公务人员的不同职责,做到行政问责的依据与依法行政的职能设置相匹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司法》2004,(6):1-1
国务院最近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纲要》明确提出要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纲要》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纲要》还从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建设、法律实施、科学民主决策和政府信息公开、纠纷解决机制、行政监督、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仅是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建设法治政府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各级行政机关必须遵循的工作准则。  相似文献   

3.
法言法语     
《中国卫生法制》2012,(3):23-23
行政监察与审计监督行政监察是指行政系统中专门设置监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公务员的行为进行检查及惩戒的一种监督形式。行政监察的目的是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督促行政机关及公务员依法行政,履行法定职责,改善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4.
依法行政就是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作为"程序正义"化身的行政程序法是其重要依据。现代行政程序法所主张的"程序正义"即保证真理与正义,又保证了行政决定的可接受性,从而又从结果上强化了行政程序的形式合理性。依法行政呼唤行政程序正义,而同时行政程序正义又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段晓珊 《法制与社会》2013,(17):147+159
依法行政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行政机关做出的行为要有法可依,行政职权法定。随着我国法治的进程,行政法有向私法转变的趋势,契约介入了行政法领域,也因而对政职权法定产生了不同的声音,行政职权约定即行政职权契约展现在人们面前。本文对行政职权法定和行政职权约定即契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牧 《政法论丛》2012,(5):19-24
行政主体约定义务是契约理念引入行政法的产物,并非法定义务的契约化,与行政契约义务并非等同。行政主体约定义务是行政法上的意定义务,其设定应遵守合理的限度,不得借此"扩大法定活动空间",或规避法定义务,或"出卖公权"等。作为行政主体义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弥补法定义务之不足,深化行政主体职责等重要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7.
履行判决在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是富有生机的判决形式,当前行政公益诉讼履行判决的相关规定较为概括。通过对司法实践中典型案例的梳理与剖析可知,履行判决的适用情形和内容存在一定争议。前者的关键是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认定;后者的核心是法院在"如何履行"的内容限定上享有多大权力。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必须回归到客观诉讼视野中,行政公益诉讼履行判决的适用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行政诉讼的履行判决,应当凸显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保护公共利益这两项客观诉讼目的。  相似文献   

8.
论点集锦     
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是依法行政的两个基本条件应松年健全组织法制和健全程序规则是依法行政的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是健全组织法制,保证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与公民行使权利不同。公民行使权利遵循禁止原  相似文献   

9.
行政审判担负着对行政职权依法监督的职责,如何有效地发挥行政审判对行政职权的监督职能作用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行政审判对行政职权进行"柔性"监督与"刚性"监督,才能有效地促进政府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执法为民。  相似文献   

10.
"依法行政"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制度要素,但该要素所预设的严格规范框架逐渐不能适应世界范围内行政权权能结构与行政法规则体系变化的需要,也不适应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结构性需求。中国行政法改革采行功能主义路径,大力引进行政的公开性与民主性理念及其制度,对原有行政法体系形成较大冲击。"新行政法"试图进行理论回应,其根本的规范性诉求就在于"依宪行政"。这一理论与制度的变化只能回溯到宪法层面进行解释。"依法行政"必须依靠理论背景更加厚重的"依宪行政"才能够克服传统行政法治模式的危机,实现行政法治模式的扩展。本文导引出的"依宪行政"的问题域和制度域还有利于重新思考并探索一种"行政宪政主义"的宪法实施路径,因而具有更为根本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对政府而言实际上是一场"自我革命"。这种新型的、我们还不很熟悉的行政模式在各个方面对国家行政活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时期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转变一个观念,即将依法行政视为法制工作部门和具体执法部门的事情,没有切实地把  相似文献   

12.
刘行  明文 《法庭内外》2014,(10):2-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到2020年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可以说,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行政审判与法治政府建设联系最为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堪称依法治国进程的晴雨表,如何有效预防、化解行政争  相似文献   

13.
政府的组织德性的存在必然产生与之相应的依法行政的德性要求,依法行政的德性要求是对政府的组织德性的抽象见之于具体的响应和表征。政府的组织德性的核心和灵魂在于德性正义,在当下中国与之相应的依法行政的德性要求突出表现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尽管依法行政的德性要求对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作用具有普遍性,但具体到我国依法行政现状,合法行政要更加突出严格、程序正当要更加突出规范、合理行政要更加突出公正、诚实守信要更加突出文明,而权责一致是我国依法行政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症结,在当下不仅要突出"严格、规范",而且要突出"公正、文明"。  相似文献   

14.
打造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是核心。当前,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重要工作。行政执法应当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但现实中,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决定存在着行政主体违法自我纠错进行变更、撤销、废止其行政决定等必须尽快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新 《法律适用》2012,(8):45-49
有学者指出:20世纪"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法定犯时代也随之到来了"。〔1〕现代社会发展伴随着行政权的扩张,公众与行政管理抵触的情形经常发生,违反行政管理的行政犯数量也随之俱增,成为法定犯最庞大的分支。我国的行政犯罪具有"双重违法性",是行政违法与刑事违法相交叉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双重违法性的犯罪。〔2〕  相似文献   

16.
依法行政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以法定的程序,公正、合理地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其核心就是要用法律规范来约束行政权力的行使,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守法。依法行政原则是为了保障行政权力的行使规范化、合理化、公正化、公开化、经常化,避免主观性和任意性,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依法行政在实行依法治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行政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依法行政既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和核心,又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
由于行政生态与行政主客观环境之巨幅改变,造成传统单方高权之行政行为,不再能够只凭其执行力即可畅通无阻并期待其能解决所有之法律纷争案件,从而以"民众参与"、"对等协商"、"弹性灵活手段"为诉求之行政契约即能广泛于各行政领域中而受到重视。但是毕竟这种非传统式之行政行为,不论是功能或其与依法行政间,应如何取得有机之调和而不互相矛盾?本文在比较西方国家行政契约与依法行政的互动下,探讨我国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18.
"依法行政"是现阶段理论与实践中较多使用的一个词语,但是笔者认为,它并不能准确地"表达行政管理领域的法治状态"这一含义,而应该用"法治行政"这一概念来代替它.  相似文献   

19.
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是法律规定可供行政相对人选择的两种救济途径,二者应实现程序对接。不同当事人对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分别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应按照"受理在先"原则确定救济途径。行政相对人对复议机关作出的履行法定职责类驳回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服的,应诉请原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而不能以复议机关为被告,要求撤销驳回行政复议申请决定。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未经确认的,行政相对人不能提起单独行政赔偿请求。  相似文献   

20.
要建立一个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就必须依法治国,而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行政,因此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依法行政首先必须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与依法行政相适应的制度和运行机制。最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