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乐 《法制与社会》2010,(13):288-289
随着民主与法制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媒体作为沟通政府与公众的桥梁与纽带,其对警务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因媒体对警务工作的曝光和批评而引发的公安机关与媒体间的冲突与摩擦现象经常见诸报端与网络,从而引起大众的热议。公安机关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对顺利开展警务工作,增强公安工作的效益极具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目次一、慈善捐赠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基本界定二、慈善捐赠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三、慈善捐赠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冲突的原因四、慈善捐赠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冲突的平衡五、保障慈善捐赠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立法前瞻一、慈善捐赠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基本界定(一)慈善捐赠人的隐私权隐私权作为一项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是由美国著名法学家沃伦(Warren)和布兰代(Brandeis)于1890年在《论隐私权》(The Right to Privacy)一文中首次提出的。"隐私权是个人在通常情况下决定他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在多大程度上与别人交流的权利,在  相似文献   

3.
公共性控制:政府环境责任的省察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东辰 《现代法学》2011,33(2):72-81
政府环境责任以公众环境利益为指向,以公共性为价值追求。政府环境责任的确立是行政伦理道德、政治合法性与权力合法性的客观要求。我国目前的政府环境责任一方面缺少法律规范的支持,另一方面表现出一些与环境善治不符的病症。完善政府环境责任,要求责任理念回归公共性、公共环境利益明晰化,并从具体制度规范上予以配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杰 《行政与法》2004,4(10):19-21
“公共性”是一个分析现代政府活动性质和行为的重要工具,对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的探讨有利于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处在转型期的中国而言,研究政府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在这种特定环境与制度下的内涵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根本理念层面、道德层面和政治过程层面来解释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内容,分析了我国政府对公共管理的根本理念定位———公众满意,国家公务员的公共行政道德责任建设及公民参与对“公共性”实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芮琪 《法制与社会》2012,(10):282-284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网络涉警舆论与公众获取信息的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公安机关公信危机.同时,知情权作为我国公众的一项具有宪法性的权利应被公安机关相关信息公开制度所保障.本文通过对实证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探究公众接受信息因素、公安机关信息公开制度、网络涉舆论特点,来探究公安机关公信危机的原因,为保障公众知情权、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提出时策.  相似文献   

6.
政府一旦不能满足公共利益,其公共性流失就产生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如何进行管理”方面,通过‘签约外包制”的方式采用政府“掌舵”、市场“划桨”的策略,旨在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以避免公共性流失。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原理,通过建立政府与部门企业之间签订的线性契约模型的方法分析得出:由于道德风险的出现,政府“掌舵”、市场“划桨”的策略并不能有效的维护公共利益,政府依然存在公共性流失。对此,本文力图提出矫正公共性流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府、法治政府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社会主体各要素和社会子系统紧密联系、相互融洽的一种关系模式,是各种社会关系协调、稳定和有序的社会状态。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一个体现公共性的政府用社会普遍认同的公平与正义原则分配社会利益资源和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但人类的政治实践表明,政府自主性易侵蚀政府的公共性,从而破坏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故此,在现代多元社会自由秩序的背景下,法治政府便成为公共政府在制度上的逻辑延伸。法治政府限制了政府的自主性,提升了政府的公共性,实现了政府本质的现实回归,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中国欲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打造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8.
刑事案件职能管辖冲突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管辖常见争议问题主要有渎职罪原案、单位犯罪及转化犯的职能管辖和职务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网络犯罪案件的地域管辖等。目前刑事案件管辖冲突表现为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之间的单一冲突、人民法院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单一冲突、公诉与自诉罪名共存的复合冲突、纯正公诉罪名的复合冲突。刑事管辖争议问题的解决机制的构建应着眼于完善立法,加强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建立管辖告知制度;赋予当事人对管辖的异议权;确立管辖不当的法律效果;强化刑事管辖的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9.
构建刑事管辖争议问题的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管辖常见争议问题主要有渎职罪原案、单位犯罪及转化犯的职能管辖和职务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网络犯罪案件的地域管辖等。目前刑事案件管辖冲突表现为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之间的单一冲突、人民法院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单一冲突、公诉与自诉罪名共存的复合冲突、纯正公诉罪名的复合冲突。刑事管辖争议问题的解决机制的构建应着眼于完善立法,加强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建立管辖告知制度;赋予当事人对管辖的异议权;确立管辖不当的法律效果;强化刑事管辖的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10.
刑事管辖常见争议问题主要有渎职罪原案、单位犯罪及转化犯的职能管辖和职务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网络犯罪案件的地域管辖等。目前刑事案件管辖冲突表现为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之间的单一冲突、人民法院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单一冲突、公诉与自诉罪名共存的复合冲突、纯正公诉罪名的复合冲突。刑事管辖争议问题的解决机制的构建应着眼于完善立法,加强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建立管辖告知制度;赋予当事人对管辖的异议权;确立管辖不当的法律效果;强化刑事管辖的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11.
在证券市场中,接受公众投资者的委托进行证券交易的证券公司与作为委托人的客户之间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如何界定该法律关系,其是何性质,在理论界一直有着分歧。剖析该法律关系,明确证券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对于证券市场主体各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委托理财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在实践中界限并不分明,通常合法合规的委托理财并不会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是,实践中很多证券公司打着委托理财的名义,实施着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本文认为应当从存款吸收对象是否确定、是否存在实质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投资意志是否得到体现、风险承担主体等诸多角度分析,来明确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委托理财之间的界限,及其实质相同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增进公众福祉的重要手段,它天然地具备“公共性”.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公共政策“公共性”衰减已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从各角度厘清公共政策“公共性”的价值内涵,分析“公共性”衰减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专利代理是专利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为委托人的利益而进行的专利法律行为。这种法律行为体现在专利代理人的行为中,其法律主体仍然是委托人。然而代理活动全过程中,却涉及到三个主体——委托人、代理人和第三人(审查员或者专利利益相关人)。这三者之间构成了两种关系:专利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内部关系;专利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外部关系。关于外部关系,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审查指南、专利管理条例等法规有  相似文献   

15.
政府合法性探讨的是政治系统如何赢得公众广泛信仰、支持和认同的问题。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任何一种政治体系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合法性危机的问题。弘扬公共精神,坚守公共性,推进公共行政,是人类社会治理模式历史演进视野下解决地方政府合法性危机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6.
陈宜 《中国律师》2008,(1):75-77
一名律师打赢了官司.欣喜地给自己的委托人发了一封电报,曰“正义已经取胜”.委托人十万火急地回了一封电报——“马上上诉!”这个流传已久的古老法律故事告诉人们委托人在乎的是胜诉的结果而非社会所期望的正义,也提示了律师基于代理关系而产生的对委托人的忠诚义务与律师对法律忠诚义务、律师职责与社会伦理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与肖像权的冲突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著作权与肖像权的冲突类型在与肖像有关的美术。摄影作品中,由于著作权的主体与肖像权的主体不一致,因此二者常常会发生冲突。从实践中看,这种冲突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委托创作的作品中著作权与肖像权的冲突。当委托人委托他人为自己画像、摄像、塑像时,如果委托人只能得到自己的照片、画像或塑像,而不得到照片、画像或塑像的著作权时,就会造成肖像权的主体与著作权的主体不同一的情况。在这种不同一的情况下,不管是作为肖像权主体的委托人营利性使用自己的照片、画像或塑像,还是作为著作权主体的受托人营利性使用…  相似文献   

18.
现有研究对政府信任的讨论非常之多,却回避了政府对公众的信任,但信任是相互的,在缺乏政府对公众信任的情况下谈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不恰当的。论文提出政府对于公众的信任这一命题,并认为政府对公众的信任是公众参与的桥梁。论文构建了"三维度影响因素-政府对公众的信任-政府支持公众参与"的结构模型,试图从个人、组织和社会三个维度(七种因素)解释政府对公众信任的影响因子,并进一步探究政府对公众信任的中介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体层面,信任倾向与政府对公众的信任显著正相关;组织层面,官僚型组织特征则与政府对公众的信任显著负相关;社会层面,社会评价与政府对公众的信任显著正相关;政府对公众的信任在个人、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与政府支持公众参与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论文重新定义社会互信,深化了对政府公信力的解释力度,在全球性公民对政府信任衰退背景下探寻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次一、检察权诱发的权力冲突二、解决权力冲突的现有思路三、检察权的本质还原四、检察权的形式重塑一、检察权诱发的权力冲突我国学界关于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之间在人员的身份确定、职权的界限划分等方面的争议由来已久,而诸种争议的存在集中反映了检  相似文献   

20.
李扬 《法制与社会》2013,(18):28-29
在我国,公民可以委托律师代理自己在诉讼中的事务的权利主要是由我国三大诉讼法确定。我国律师与委托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基于合同的委托代理关系,律师处理诉讼中事务的权利来自于委托人的授权。这样,在律师与委托人之间则形成了一套权利与义务关系,这也使得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由于违背相互之间所负义务的问题,律师与委托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不怎么和谐。首先是律师与委托人之间的关系的不完全信任,其次是故意违反合同所赋予的义务,还有就是个别律师的为谋自身利益不道德执业。对于不同原因,我们应当以不同的对策来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