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功利主义在现代道德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然而现代社会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却无法解决,罗尔斯提出的作为公平的正义与之相抗衡,这个正义理论是通过虚拟和抽象推理证明出来的,是原初状态在无知之幕的遮蔽下人们共同选择的有关构建社会基本结构的理论,试图达到一个平等乃至平均的结果以代替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将超功利的"纯粹正义"确定为至高无上的普世价值,然而这种正义仍然建立在"功利的平衡"的基础上;将处于现实社会关系下的人拉回到处于"无知之幕"的初始状态以得到评判"公正"的标准,然而人们一旦离开其所处社会关系下的实践就会失去其评判能力。罗尔斯认为人们在"无知之幕"下为了自我保护必然选择"最差社会地位下的最好状况"的制度设计,以达到对弱势者利益的关照而实现"平等",而实际上这不仅以承认不平等制度的合法性为前提,并且是违背现实的空想。实际上,正义观念在人类实践中生成,正义的制度在人们通过内在联系而形成整体"社会人"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其目标是为了实现最根本的功利——人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念,他从"无知之幕"的"原初状态"出发,推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这两个原则是按照"词典式"先后次序安排的。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试图求解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形式上的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一难题,因而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理论对于我国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法律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对正义之分以及其相互关系也是法学界历来所探究的热点问题。程序定义与实体正义具有必然因果联系。也就是说,没有程序正义就没有实体正义,程序正义是维护并验证实体正义的必要条件。本文认为不管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何者为先,法律建立的目标是为了达致整个社会的正义,那么为了达到社会正义有时应牺牲个体正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理论之契合和当代中国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取向等方面就程序正义在促进实体正义进程中的价值体现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原初状态假设与自然状态论契约假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理论上,罗尔斯继承并发展了自然状态契约论的平等观念,并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在方法上,罗尔斯依然采用了契约式的论证方式,并融入程序正义价值。文章认为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与自然状态契约论有很大的不同,其更加注重社会基本结构的问题,契约所选择的正义原则也旨于此。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一贯就有重实体正义而轻程序正义的传统,认为这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实际上,程序正义自身却具有独立的价值。无论程序正义还是实体正义,其终极指向都是社会实质正义,法的正义价值是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统一,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决不能偏废一方。  相似文献   

8.
程序正义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序正义是现代法的程序结构派生出的一种伦理形态 ,其本质为程序之中的伦理、非人格化的伦理、相对化和形式化的伦理、程序化的制度伦理。现实当中的程序正义是选举、司法以及立法、行政管理正当化的观念基础 ,宪政民主体制的伦理内涵。然而 ,程序正义之不幸在于其代表的乃是强者的正义 ,因而对弱者的权利保障是宪政民主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一贯就有重实体正义而轻程序正义的传统,认为这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实际上,程序正义自身却具有独立的价值。无论程序正义还是实体正义,其终极指向都是社会实质正义。法的正义价值是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统一,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决不能偏废一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法治及其理念入手,阐述了法治及其理念、正义和程序正义及刑事程序正义,然后以这两方面为基础完成对刑事程序正义之内容范围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一种后现代主义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忠 《河北法学》2005,23(5):86-91
如何坚持法律的正义准则、确定司法过程中的法律价值准则是司法改革的中心问题.法律的实体正义正被解构和反思,人们开始思考行动中的法律正义,关注程序正义.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试图从现象学或者语言学等不同的角度找到一条立足于程序正义的出路,但是由于程序本身的微观性、个体化,寻找程序正义本身的道路必然是漫长的.  相似文献   

12.
在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里,罗尔斯将程序正义分为:完善的程序正义、不完善的程序正义、纯粹的程序正义;并认为:纯粹的程序正义决定了结果的实体正义.在学术界,罗尔斯的程序正义理论产生了涟漪:赞同观点和反对主张同时存在.作为自身学术思想的发展,在1993年出版的<政治自由主义>里,罗尔斯修订了其在<正义论>里的观点,认为:程序正义的正义性,部分依赖结果的实体正义性.学术思想的修正,并不代表罗尔斯对程序正义理论的放弃,而是加强了程序正义理论的现实实践基石.  相似文献   

13.
尹宁  潘星容 《政法学刊》2009,26(6):52-56
实现公正是法哲学的核心问题。在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今天,尤其是目前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利益纠缠在一起,在这样一个价值观剧烈冲突、客观标准剧烈变动,对于实体是否公正不好判断的情况下,程序上的公正就尤为重要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发生冲突时,应有正确的价值选择以期实现司法公正,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14.
程序正义在刑事诉讼效率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一飞 《现代法学》2000,22(3):88-91
本文认为,在当代,刑事诉讼效率与程序正义现念的引入都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在目前的中国,首先要通过程序正义实现诉讼效率,因为程序正义中包含着活力和效率,并详细探计了程序正义的各方面对诉讼效率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孙洪坤 《现代法学》2003,25(1):89-94
本文旨在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论证程序正义在我国的可适用性问题。通过分析程序正义在我国的价值,及对社会现状的剖析,揭示程序正义的形成障碍,进而对存在的问题探索较为稳妥的解决,建构了程序正义从观念到制度的立体体系。  相似文献   

16.
吴振中  于洋 《政法学刊》2011,28(3):24-27
正当法律程序所包含的程序公正性与合理性的标准,实际上构成了人们所公认的程序正义理念的最基本内容。具有现代性的中国侦查程序理念并非都是本土资源自然生长的结果,但如果对西方现代侦查程序理念进行"照搬式"的移植,会使我国侦查程序成为诉讼诸多"病灶"的集中地之一。因此,应从侦查程序正义理念的基本价值为起点,在剖析我国侦查程序现状与缺陷的基础上,对未来侦查程序的构建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程序公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祖军 《现代法学》2001,23(3):92-98
公正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上一个永恒的论题 ,一般公正只是通过程序公正才能最终实现。程序公正的必备要素含程序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强化、确信真实的定案依据和审判者中立。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article, I introduce two of the leading theories of social justice put forth by John Rawls and David Miller. Then, I assess criminal justice practice, from law-making to corrections, in terms of ways in which it is consistent and inconsistent with these theories of social justice. Throughout the article, I also identify ways in which criminal justice practice is inconsistent with social justice. Finally, I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reforming criminal justice to make it more consistent with social justice.  相似文献   

19.
Tom Tyler's Procedural Justice Theory has received support in a variety of studies using criminal justice authorities as the research focus. To date, the theory has not been empirically tested using corporate malfeasance as an outcome, despite evidence that procedural justice is important in achieving regulatory compliance. This study uses factorial survey methods to examine whether corporate behavior is predicted by professionals' perceptions of procedural justice and legal legitimacy. We find that procedural justice and legitimacy considerations are salient only when managers have direct contact with regulatory authorities. This supports John Braithwaite's argument that effective regulation is enhanced by microlevel interactions in which procedural justice can be effectively leveraged to promote compli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