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门源县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积极开展青少年犯罪原因,规律和对策的研究,配合有关部门做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教育和感化、挽救工作。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赖明才团伙犯罪作为一种有组织、有预谋的共同犯罪,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其社会危害性愈来愈大,已引起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仅就我国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谈谈个人的想法,以求教于...  相似文献   

3.
香港从青少年罪犯教育矫正的需要出发,逐步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感化教育制度。所谓感化制度,就是对青少年犯罪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经法院判决并发出“感化令”、“羁留令”或“社会服务令”.由香港杜会福利署以社会工作的模式,对“受感化者”分别实施感化服务、住院训练、社会带教服务,  相似文献   

4.
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而在这种种因素中,来自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和以暴力团伙犯罪为主的“黑色”污染对青少年犯罪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5.
刑罚无疑具有预防犯罪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犯罪人作案前对刑罚风险的主观估计,而犯罪人自身对刑罚认知上的偏差,会影响刑罚预防价值的发挥。传统上,青少年犯罪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计后果”的犯罪,其实犯罪青少年对刑罚风险的感知、判断并不弱于其他犯罪人,刑罚对青少年犯罪仍有重要的预防作用,只不过其作用的大小因犯罪青少年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有所差异。另外,一些相关因素,也造成了刑罚对部分犯罪青少年预防作用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检察机关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高检关于对青少年犯罪要“教育、挽救、感化”的方针,最近,我们对100起情节较轻的未成年犯罪案件进行了剖析,并初步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思考。我们认为,对青少年犯罪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就是要对一些未成年犯罪情节较轻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刑罚以外的其他各项综合治理措施,达到使其成为新人的社会效果,这无疑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而这一系统工程体现在检察环节就是定罪不定  相似文献   

7.
严金 《法制与社会》2015,(1):296-298
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大多与家庭因素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文章对可能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些家庭方面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究,认为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父母教育能力的缺乏等都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并从家庭的角度就怎样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出了一些对策,这对于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人民检察院的职责。北碚区人民检察院近年来积极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青少年犯罪本着以教育、感化、挽救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成立了以四名具有良好法律素养和丰富办案经验、了解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女检察官为核心的未成年人刑事办案组,通过完善办案工作机制、做好青少年维权工作、开展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法制宣传、对青少年犯回访帮教等四项措施,把握可捕可不捕的一般不捕,可诉可不诉的尽量不诉,灵活运用检察量刑建议权,以真情感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四项方针,最大程度上维护了青少年的权益,为北碚区营造青少年犯改过自新的司法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现就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相互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尤其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来说,就更是悔恨终生的事了。应该说,做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辽宁省检察机关始终坚持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教育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抓住一切时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做好教育挽救工作,从中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自中央提出对青少年罪犯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政策和要象父母对待患了病的孩子、医生对待病人、老师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那样,做耐心细致的改造工作以来,得到了全社会的热烈支持和政法干部的坚决执行。但在部分干部中,也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有的说:“对罪犯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是敌我不分,不讲专政”。有的担心“政策越来越宽,严了干部,宽了犯人”。有的则把“三个象”、“六个字”片面理解为只是对罪犯管理上放松,生活上照顾。澄清这些模糊认识,教育干部正确理解中央的指示精神,这对于切实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政策和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由于地区性的经济差异。大量外来青少年涌入大城市,成为“城市边缘青少年”,而城市的基础管理能力弱化,公共文化建设、教育资源不能满足每个青少年的需求,以及外来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城市就业困难等因素,使一部分追求物质享受的外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然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中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预防朱成年人犯罪的条款是否适用“城市边缘青少年”?我国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针对“城市边缘青少年”是否有效、可行?笔者建议:首先政府应当建立专门的预防犯罪机构,组织、协调“城市边缘青少年”预防犯罪问题;其次增强基层社会营控力度和广度,将“城市边缘青少年”纳入所在地社区管理。同时政府投入资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保障基础教育,解决“城市边缘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再是加强城市人口调控,优化城市人口结构和素质等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控对策的研究,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本文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现状及原因进行了简述,并从家庭、社区、学校和社会政府等几个方面设计了一个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体系,以期对当今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东省滕州市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按照“监管帮扶并重.教育感化同行”的思路,不断强化对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教育力度。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等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去年年底.该办公室被共青团枣庄市委等14个部门。命名表彰为枣庄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相似文献   

15.
“观护帮教、定期宣判”在少年刑事审判中的动作张敏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式日趋多面化、严峻化,如何寻找教育、感化、挽救失足少年的新途径,强化审教力度,遏制、预防少年犯罪,己成为人民法院少年刑事审判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法院经充分调查、论证...  相似文献   

16.
吴旭梦 《法制与社会》2013,(23):224-227,242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中小学、贵州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和贵州省羊艾监狱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到贵州省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状况和青少年犯罪状况,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的法制教育与青少年犯罪有着必然的联系,最后对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提出了系列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及再犯罪的预防,重视对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是制定刑事公诉政策的立足点。对未成年人犯罪应采取寓教于审、深层次调查、保护未成年人诉讼权利、分案起诉、区别对待、迅速简约、综合治理等7项公诉政策。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我们应结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以此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自身等方面来改善青少年的生活学习环境,降低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使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范雯雯 《政府法制》2012,(28):46-47
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存的“三大公害”之一。青少年犯罪现象因为其对社会的危害性和巨大影响,一直是社会研究的重点,而青少年犯罪则更成为其中的一个重中之重。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正日益突出,犯罪率上升,主体低龄化、扩大化,犯罪现象复杂化、智能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分析其原因,有青少年自身的年龄特点、心理因素等个人原因,也有自身之外的原因,如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家庭的因素等。而在这诸多原因中,家庭因素是最直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日益增长的青少年犯罪率无疑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阻碍。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富则国家富。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界提出了各种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主要有司法预防、学校预防、家庭预防和社区预防等。本文将从学校德育的角度谈一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