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网友     
正@郑剑:党员要做好分内事,走好人生路一些党员干部慨叹"为官不易",搞"为官不为"。或许在这些人思想深处,当"官"就是为了吃喝贪占、发财发家、高人一等、光宗耀祖;做事就得"识时务"、遵守"潜规则"。这实在是共产党人应有的"观"与"感"的错位和扭曲。难道没有利益和"好处"就不去工作了?难道在制度和纪律约束下就不会做事了?党员干部一定要增强大局"观"和时代"感",切切实实做好分内事、走好人生路。  相似文献   

2.
张凡 《人民法治》2015,(1):58-60
自古以来,公正无私就被中国人视为清官、好官的标准。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一个领导干部不管有多大功劳、苦劳、疲劳,如果在廉政上出问题,所有的成绩和名誉都会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3.
党员干部作为党的肌体细胞,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是其一生的"必修课",更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须牢固树立"如临深渊"的敬畏意识,坚持用先进性和纯洁性来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修正自己,努力成为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表率和忠实践行者。敬畏是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一种道德观念,它体现的是一种为官的态度与为人的境界。"敬"是一种价值追求,体现在"有所作为",而"畏"则为一种自省,体现在"有所不为"。心有敬畏,行有所止。领导干部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4.
何德剑 《中国监察》2010,(24):61-61
在中国历史上,老百姓将清官称为好官。那清官的标准是什么?司马迁的标准是:行教、清廉、守法。在崇尚法家思想的战国、秦及汉初,守法是最主要的清官标准。到了"独尊儒术"时期,推行教化又成为清官的标准。但因教化的成效很难考核,从三国末年开始,根据司马懿的思想,"清、慎、勤"成为正式的为官标准,清官也就逐渐成为好官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正回避制度是我国古代管理在任官员的一种重要制度。它起始于东汉末年的"三互法",即"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规定地方官员不得在妻子娘家所在地任职及两州长官不得交互为官。经过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发展,宋代官员回避制度中亲属回避、籍贯回避、职务回避进一步细化完善。亲属回避是指一定服属关系的亲属不得在同一地区或同一衙门做官,如有遇及,则官小者回避,同级官后到者回避;籍贯回避是指官员不得在本州为官;职务回避则是指与在任官员有法定亲情关系、利益关系的人不得担任与其有密切关系的职务。  相似文献   

6.
正童名谦因玩忽职守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为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人敲响了警钟。作为领导干部,不但要管好自己,还必须把该负的责任负起来,把该挑的重担挑起来。履职不力必被追责,责任追究决不手软。随着反腐不断深入,一些地方出现了庸懒散、不作为等现象,少数领导干部一边感叹"为官不易",一边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甘做"庸官"、"懒官"。更有甚者,  相似文献   

7.
人在官场,自然免不了众多的人情世故和诱惑,而为官之道又有许多禁忌,稍有不慎,便会招来,临头大祸。曾国藩能在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屹立不倒,自然是有其独特的为官之道,比如他的“为官三不”:  相似文献   

8.
百家     
正王爱文:克服为官不为应勇于担当随着"四风"整治的深入,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普遍欢迎。与此同时,一些党员干部感到"为官不易",思想滑入另一个极端,不敢担当,躲事怕事,为官不为。改变这种现象,既需要加强教育引导,端正为官动机,又需要改进考核工作,强化社会监督。(摘自《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正去年以来,中央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项禁令密集出台,立规矩、纠"四风",执纪监督空前严格,不良风气大为收敛。一些人开始感叹"为官不易","官"不好当了。"为官不易"的感叹,恰恰说明一系列禁令真正产生效力,意味着对权力的约束监督更加严格,这是一个可喜的政治进步。平心而论,中央的禁令对各级干部行为划定"红线",进一步规范"吃、住、行、游"等,只不过是让其守住底线、不要违法乱纪而已,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是难以承受的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出现了一股"廷敬"热。《清史稿》里写及的陈廷敬,其实只是一篇千字文,作者王跃文凭着他的才情却演绎成了洋洋洒洒50万字的小说《大清相国》。"陈廷敬热",表面看是热在这部虚虚实实的文学作品上,实际上是当前反腐视角下人们对官员的一种期许。《大清相国》把陈廷敬打造成了一个从政者的理想楷模。诚如作者所言,陈廷敬是一位好官、能官、清官和德官,好而不懦,能而不霸,清而不酷,德而不讷。笔者在此还想附上一个评说,他实实在在还是一位治贪的力官。纵观这部作品,我们会发现有一条明晰的反贪线索,陈廷敬先  相似文献   

11.
赵洪祝 《中国监察》2012,(14):38-40
清正廉洁,光明正大,是从政为官最基本的要求。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是根本对立的。在个人清正廉洁问题上,搞一次特殊就损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一片民心。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取一文,则不值一文"的哲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廉政规定和具体要求,坚持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永远做一个"自律人"。  相似文献   

12.
正时下,反对"四风"越抓越紧,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组合拳"越来越密,这也让有些干部感到"为官不易"。但是,个别干部把遵守规矩异化成无所作为,把"为官不易"演变成"为官不为",这种现象值得警惕。毋庸置疑,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的借口,有作为也不是不守规定的理由。那种"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为官之道,既是对职责的逃避,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湖北省黄石市纪委监察局公布了12起为官不为典型案件,27名不作为、不认真履职的党员干部被严肃查处,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随着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惩治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该市少数党员干部产生了"不腐败也不干事"的错误认识,甘当庸官、懒官、太平宫。针对这一情况,从6月中旬开始,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了为官不为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查处五类行为: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认真履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贻误发展良机;当作为而不作为,丧失群众信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纪违规;滥用职权、玩忽  相似文献   

14.
龚平 《政府法制》2014,(35):17-17
苏州胥门接官厅有一座“民不能忘”石牌坊。这个“民不能忘”者,就是曾在苏州任江苏巡抚的汤斌。现在再来读一读这位“廉政如汤”的清官,不无现实教育意义。汤斌不但勤政爱民、政绩斐然,而且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他为官早年,就立志要做一个“煮不出官味来”的清官。  相似文献   

15.
清朝戴远山曾送给为官的朋友一副对联:“诗堪入画方为妙,官到能贫才是清”。此公不单深得作诗之三昧,亦熟谙为官之道。诗之妙者必能入画,诗画兼美,亦诗亦画,情意俱佳,互为表里。郑板桥画墨竹,实际是寄托了诗人对坚贞、正直、顽强不屈品格的赞美之情,再题上“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七绝,把“竹声”和“民疾”相连,更使诗借画意深,画以诗增色。诗画相依固然不易,然而在政由贿成、官以钱得的中国封建社会,当清官则更难。元好问有诗云:“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要想有清望,操…  相似文献   

16.
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最近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观后,笔者感触颇深。 于成龙是清代著名的清官,他从政二十四年拒贿保清廉、身居要职保清贫的事迹,实为感人。百姓交口称颂他居官清正,康熙皇帝称其“天下廉吏第一”。《一代廉吏于成龙》虽然没有宫廷内部争夺皇位那样轰轰烈烈,但是,其故事发生在百姓身边,件件与百姓的利益相关,更显得平实亲切,一代廉吏于成龙也正是这样一位受人们爱戴的“百姓官”。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精神,他的为官之德,是我们当代每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值得认真学习的。 党的干部要以民为天…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会上强调,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  相似文献   

18.
无功就是过     
正旧时考核官吏,既有"廉"的要求,也有"能"的要求。一个官员,不但要清正廉洁,而且要务实能干,这才算得上是称职。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个故事说,一个官员死后去阴间报到,觉得自己生前是个清官,走到哪里都只是喝一杯水,因此非常有底气,在鬼神面前大可问心无愧。阎罗王见后,便教训他说:"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这名官员不服,辩解道:"某虽无功,亦无罪。"  相似文献   

19.
做官必须先学会做人、做事。做人是根本.做事是基础.做官是职责。做什么样的人,当什么样的官,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不是一个小问题。当一个人民满意的好官,就需要实实在在地做人.脚踏实地地干事.清清白白地为官。  相似文献   

20.
周伟 《政府法制》2005,(2):35-36
中国的老百姓习惯把手中握有权力的干部叫官。众所周知,为官之道应该是执政为民, 而不是当官为己。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却发现,基层少数干部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奉行的是另外一套"为官之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