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公司越权原则及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为一种营利性的社会法人组织,必须以其组织章程为基础,在组织章程所规定的经营范围内开展经济或经营活动。公司超越其组织章程,从事其经营范围以外的活动,其行为为越权。对于这种越权,法律赋予其无效的后果。这就是公司法上的公司越权行为原则(UltraVires)。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该原则对防范欺诈行为、稳定交易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已为各国法律所修正或摒弃。按照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结合  相似文献   

2.
论公司法上的越权行为原则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论公司法上的越权行为原则张民安公司为一种营利性的社会法人组织,必须以其组织章程为基础,在组织章程所规定的经营范围内开展经济或经营活动。公司超越其组织章程,从事其经营范围以外的活动,其行为为越权。对于这种越权,法律赋予其无效的后果。这就是公司法上的越权...  相似文献   

3.
马琬莹 《法制与社会》2013,(16):266-267
法定代表人制,是关于法人对外代表权的制度安排。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权力系统中居于重要地位,代表公司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然而现实中存在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行为,尤其是一些非典型越权代表行为,如虽然超越了公司授权范围,却没有超出公司经营范围的越权行为,其效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相对人的利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研究法定代表人的越权代表行为及其效力,并对防治该越权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票据越权代理的立法和学说的梳理、对照得出票据越权代理追认制度问题的实质是票据流通性和票据交易安全性的价值冲突,并依托原有学理制度设计了持票人的撤销权规定,试图使法律制度超越票据流通性和票据交易安全性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5.
论行政超越职权及其确认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行政超越职权及其确认和处理金伟峰一、行政超越职权的涵义在许多国家的行政法中,行政超越职权(简称超越职权或越权)作为法院撤销行政行为的理由,其内涵往往不是立法一次确立的,而是通过判例提出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越权”是一个弹性极大的概念,不仅...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裁判大多通过界定《公司法》第16条的规范性质(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还是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来判断公司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的效力。此一裁判进路有其局限性,一则强制性规定的二元化区分无法涵盖私法上的越权规范;二则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首先应解决的是该行为的效果是否归属于公司,其次才有合同效力判断的讨论空间,两者并非同一问题。从规范目的看,第16条是通过公司法定代表人代表权限的法定限制来保护公司及其股东利益。法定代表人越权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的,首先应以《合同法》第50条为基础判断该行为是否对公司发生效力。相对人未尽审查义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其法律后果应当类推无权代理的规定予以处理,即对公司而言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张淑芳 《法律科学》2006,24(6):98-104
抽象行政行为越权是行政主体行政规则过程中的越权,是以行政机关为单一形态的越权,是以超越行政权为主要特征的越权。抽象行政行为越权表现为超越事态管辖权,超越程序性的权力,超越上位规则设定事项的权力,超越行政禁止设定权。对于抽象行政行为越权者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论公司越权原则的衰落THEDECLINEOFTHEPRINCIPLEOFULTRAVIRES江海波1875年英国著名的“阿什伯里铁路车厢钢铁公司诉里奇”一案确立了严格意义上的越权原则,即公司从事章程规定的目的事业范围外的交易无效,交易相对方不得请求法...  相似文献   

9.
越权是指法人的行为超出了其章程规定的目的范围。越权行为的效力如何,我国学者进行过讨论①,其中如何兼顾投资者、法人及交易相对人三方的利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拟从比较法的角度,对英、美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发展作一概述性地研究,并对我国法上如何相应地完善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英、美法对越权原则的改革 1.英国是越权原则的发源地。这一原则的萌芽与形成是在19世纪。在股东有限责任原则被确认以前,这一原则并不适用。“即便当合股公司依1844年法律而被许可成立法人公司,这一原则亦未适用。既存的章程形式仍未改…  相似文献   

10.
越权(ultra vires),源自拉丁文,原意为超越权限。它在英美国家公司法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涵义:一是指超越公司章程所规定的经营目的;二是指虽然没有超越公司的经营目的,但超越公司经理的职权范围;三是指违法、不合程序以及虽属经理权限以内,但脱离公司的正当的主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法人越权行为原则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越权行为原则具有一定弊端。对于法人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不应一概认定为无效或者有效。法律在权衡法人与善意第三人利益关系时,应侧重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以维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12.
论公司越权合同的法律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司越权合同,是指公司超越章程规定的经营范围所签订的合同。根据传统的民法理论,公司作为企业法人,其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范围是一致的。公司从核准登记之日起具有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且其权利能力以其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为限。我国《民法通则》第42条规定:“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公司法》第11条也规定:“公司应当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显然,如果公司超越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订立经济合同。即属于无行为  相似文献   

13.
法言法语     
《中国卫生法制》2010,(4):46-46
行政越权(exceedpowerofadministration)是指行政主体超越法定职权范围而作出的行政行为。行政越权是行政主体在法定职权范围之外作出的行政行为,是一种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判断行政越权与否是以客观标准而非主观标准。  相似文献   

14.
杨登峰 《现代法学》2006,28(3):37-44
越权立法,除了指超越权限制定法律规范的行为,也指超越立法权限制定的法律规范。认定越权立法,须以专属立法权限为基础,并关注普通法律对立法权限的个别规定;基于目前立法权限的划分,可能越权的只有法规和规章。越权立法属于立法违宪,司法机关可以拒绝适用越权制定的规章,但不得拒绝适用越权制定的法规。审查机关撤销越权立法的决定应具有有限的溯及力:刑事案件,要重新审理;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应即时“冻结”。  相似文献   

15.
越权无效是英国行政法最重要的一项原则,直接源于议会主权原则,是指政府不能超越议会授予的权限,也就是说,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范围进行活动,如果政府的行为确系越权,法院可依法宣告政府越权行为无效,并责令政府就其越权行为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  相似文献   

16.
无权行政行为初探金伟峰一、无权行政行为与行政超越职权。在许多国家的行政法中,越权是个重要的概念。例如,根据法国行政法院判例,可以构成越权之诉的理由有:无权限;形式上的缺陷;权力滥用;违反法律。在英国,越权包括:违反自然公正原则;程序上的越权;实质的越...  相似文献   

17.
董事越权代表公司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公司法人作为一种无生命的组织体,不具有自然人的特征,法律所赋予公司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得以实现,需以董事为其代表。董事在代表公司进行活动时,应遵守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决议对其权利的限制,否则,便是越权代表公司。董事越权代表公司是公司法上的重要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公司和董事的关系,而且还涉及到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因此,现代西方各国公司法对此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遗憾的是,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董事越权代表公司问题,而且对公司和董事的关系也未加以明确,使该问题无法可依。因此,为了健全我国公司法,为公司这种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的法律机制,研究董事越权代表公司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曾洁雯 《法学杂志》2005,(4):132-134
行政越权在法律上被视为一种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现有研究往往从导致行政越权体制方面的、观念方面的以及现实利益方面的原因寻求解决越权的办法。我们应从权力的来源、运行及运行结果几个环节上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控制,建构一套有效的防范机制以纠正行政权的恣意行使。作为权力制约的一种思路,这对于解决行政越权,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司法越权原则曾是早期公司法上的一项重要原则,由于在实践中产生了种种弊端,现代公司法一般都废弃了公司越权行为无效的传统观点,取而代之的是公司越权行为相对有效或者绝对有效的立法方式。我国公司法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鉴于此,本文尝试性地对公司越权的相关问题作出了初步的探讨,并就我国现行公司法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公司法所采取的原则提出了自己初步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上讲,在公司成立前,不能以公司名义进行交易活动,但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发起人为促使公司成立,必然要进行必要的创设活动,甚至以公司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交易。由于公司设立是公司的非常状态,发起人在公司设立中的交易行为是在与第三人之间展开的,行为的后果则会涉及成立后的公司、债权人及发起人之间的风险和利益分配。如何规范公司设立过程中的交易行为,如何承担其民事责任,平衡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